:::
《破》(林铄齐 摄)
舞蹈

议题严肃,舞现趣味

卓庭竹是目前台湾极少数能够思考舞蹈本质的编舞者,以细腻的情感、感性的动作特质见长,而被喻为最具女性特质与最具潜力的年轻编舞者。

卓庭竹是目前台湾极少数能够思考舞蹈本质的编舞者,以细腻的情感、感性的动作特质见长,而被喻为最具女性特质与最具潜力的年轻编舞者。

庭竹艺术舞蹈团《惊梦》

2003年12月20日

桃园县政府文化局演艺厅

十二月初由国家剧院甄选出编舞者的「新点子舞展」,卓庭竹以新舞作《惊梦》的末段〈破〉参展,从纯表演的形式结合多变化的服装造型,营造出夸张又具有趣味性的呈现,完整版则于桃园巡演。

《惊梦》由〈梦〉、〈疯〉、〈浴〉、〈破〉等四段所构成,虽然有不同的情境,却是具关联性的舞作。

如梦游般的情境 

〈梦〉,开始于戴著眼罩散坐在不同方向椅子上的舞者们,穿著垂挂蓝色纱布的黑色衣裤,分别表现出以手置于耳后、并向旁移动著上身的倾听状,或难以入睡地将身体摊放在椅子上。舞者在脱去了眼罩后,开始有如梦游般走动,椅子也成为搬运物或顶在头上的不知名物体,甚至排成如桥梁般,让梦游者无障碍地经过,椅子变成具多种用途的象征物。

舞者们接著张开双臂如飞翔般抖动,或如游泳般地划著、引颈高歌、具速度性的奔走、互相倚靠的不同睡姿,营造出似梦非梦、也可以是难以入睡的失眠状态,以及入睡后依旧不安的情状。其中有聚集而停顿的高低层次,也有在走动中将其中一位舞者往上高举的画面,舞者们虽经常处于不规则的各自行事,却也能有条不紊地发展出清楚而夸张的趣味性戏剧情节脉络。

〈疯〉可以是梦的延续。头发的运用在此段中是重要的元素,甩发、抖发、用手抓发,舞者们经常是将头发往下垂或散乱披挂于脸上,呈现出仿佛是无助时的披头散发与无奈时的疯样;看来应属较为颓丧的展现,编舞者却巧妙地引用了富节奏性的配乐,将身体、手及脚的动作,以夸张性的停滞及类神经质的抖动,变化了动作质地,而塑造出戏谑性的焦虑。

〈浴〉在右上舞台放著一个大浴桶,首先看到的是脚趾、手指的局部性转动。在等待中出浴的是一位老太婆,她在快乐的扭动中刷洗著身体,甚至爬到浴桶的边缘,以不稳的站立进行著濒临摔下的危险动作。出浴后她遇到两位老同伴,三位老婆婆都包著头巾穿著橘红的上衣与短裙,以僵硬的身体、笨重的关节性动作,互相揶揄著彼此的不灵活,她们在嬉闹中捶打著身体上酸痛部位,呈现有趣的姿势,偶而摔倒也能装点出可爱的情景,编舞者以直接性的滑稽动作,在日本韵味的节奏性音乐中,轻松地描述年长者返朴归真的可爱。

嘲讽虚假 撩拨人性

〈破〉主舞者(卓庭竹)以多种颜色的纱条衣服遮蔽著身体,宛如莫名生物体爬行于群舞者的后方,也是贯穿〈破〉中三小段不同情境的主体。

〈破〉以黑、红、肤色分别表现出三种状态。首先舞者们戴著蓬松而卷曲的假发,穿著类似风衣的黑色外套有如贵夫人般的装扮。以拨发、拍脸、互相推挤的装天真、用手抓著衣领的做作,几乎是近于生活化的戏剧性动作。

当黑衣被脱下,黑衣或变成供群体遮掩的黑墙,或成为戏台让其中一位舞者如演布袋戏般地耍弄著,编舞者似乎借此嘲讽造作的高贵,或是呈现一种对于人生如戏的反思。接著群舞者换了前有开叉的桃红色蓬裙,编舞者以红色诉说著劲爆的斗艳与骚弄的热情。有些舞者弯低上身背对观众有如花团般的扭动,并将裙子掀开撩起,高翘著臀部,耍动裙摆有如火红浪花,营造出煽情的诱惑性。蓬裙的运用也有巧妙的安排,编舞者分别运用两位被高举的舞者,将她们宽大的裙摆遮盖住其他舞者,互相炫耀与较劲;裙子的鲜丽色泽及丰富变化,在此不但激起热情的欢愉也轻轻点出了人们爱比较的心态。

当群舞者去除了假发、蓬裙,开始以手脚爬行于地上,显现出如兽般的原性,而后渐次离去;从造作的黑色、骚动的红色到去除外壳的原色,编舞者以女人的角度诉说著人们习以为常的伪装与虚假。最后卓庭竹以巨大而蓬松的假发、多种鲜艳纱质布条的彩装、比群舞者更为夸张的造型,踏过群舞者的衣饰,以不疾不徐的沉稳、搔首弄姿朝向观众前进,颇有勇敢的挑衅意味。

〈梦〉指涉的是人们的梦想,〈疯〉是当下人们生活承受压力的写照,〈浴〉是观察年长者,历经世事而对人生态度的感悟,〈破〉指出的是人们在世俗的价值观中挣扎的矛盾性,也是今日社会中沉重的议题。四段编作都有鲜明的诉求,议题虽然严肃,编舞者却以轻松的戏谑性情节与特殊的造型,巧妙地营造出具趣味性效果的舞作。遗憾的是,编舞者虽尽量给予舞者适合表现的空间,但毕竟舞者太过年轻,以致内心的刻划深度仍有待加强,而编舞者对于事件的营造处理,虽然有趣,但也仍有再发展的空间。

编舞潜力备受期待

卓庭竹是目前台湾极少数能够思考舞蹈本质的编舞者,在动作上,她跳脱制式的学院派模式,而从自己或舞者身上探寻,所以她设计的动作异于一般且富有特殊的情感,尤其是手及脚的局部性小动作总是特别而有趣。有关题材的选择,多是她在生活中观察的结果,经常围绕在人与事的问题。不打高空大谈哲理,也不会不切实际地做白日梦,所以相较于同年龄的编舞者,她的作品不但诚恳而且也多了一份真实。从一九九三年获得文建会舞蹈创作首奖的《变色人鱼》即受到瞩目,多年来卓庭竹的《94’日记》、《偶缺》、《天使在吗》、《女的系列》等作品,都以细腻的情感、感性的动作特质见长,而被喻为最具女性特质与最具潜力的年轻编舞者。

卓庭竹在一九九九年获亚洲文化协会奖助赴纽约研习,归国后她并没有急著求名及展技,却远离喧嚣的台北,回到桃园著手训练了一批舞者,从身体的训练到舞台上的表演她都用心地经营,所以在舞作中即可明显看出,舞者的表现不同于一般只接受舞蹈学院制式化教学的学子,而多了一项会表演的特质,这也是时下许多舞者所欠缺的。兼具感性的思维模式与理性的务实态度,卓庭竹应是可被期待的一位编舞者。

文字|胡民山 舞蹈工作者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