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员的大动作表演、夸张的表情肢态,音色相近又常常大段置放的唱段,显不出女性的轻盈,却有男性阳刚的重量。(陈建仲 摄)
戏曲

庞相寿,你在哪里?

这是一出具有高度实验意义的戏。难度在于,既抛除了历史剧叙事功能的「便宜行事」,又要创造李世民与魏征两人君非君、臣非臣的独创角色个性;叙事不强,抒情却要勉强;要析透出人性,冲突与语言却又显得疏淡,这些,对演员、导演、舞台、唱腔设计,都不容易体会与理解。

这是一出具有高度实验意义的戏。难度在于,既抛除了历史剧叙事功能的「便宜行事」,又要创造李世民与魏征两人君非君、臣非臣的独创角色个性;叙事不强,抒情却要勉强;要析透出人性,冲突与语言却又显得疏淡,这些,对演员、导演、舞台、唱腔设计,都不容易体会与理解。

国立国光剧团《李世民与魏征》

TIME  5.14~16

PLACE  台北国家戏剧院

《李世民与魏征》是一出具有实验精神的历史戏。一般熟悉的历史戏曲剧作,传统风格者,大多铺陈人物或史事冲突,具有强烈叙事本质;近来所谓新编历史剧,多挖掘人物内在个性或情感,以人性冲突为主,事件只在烘托或引借,移花接木、凭空撰作并不为忤。但即使由远而近,拉近到人物个体的细微观照,历史格局的喻警或申鉴仍是主调,以史为镜最终成立。

吵吵闹闹,难有历史鉴见

然而,《李世民与魏征》以上述两大框架来归类都不尽合适。说叙事,李、魏之间几无故事可陈述,作者提供的一条主要故事线索,是救主有功的庞相寿拥权自重、作乱山东,让李世民摆荡于私人情义与国家价值之间,犹豫难择,而这个难题抛给了魏征,最终由魏征解决。但这是观戏后冷静回想整理才得出的故事背景。在观戏过程里,庞相寿是谁?庞相寿造成李世民、魏征君臣哪些冲突?线索断断续续,似有若无,并不足以带动整个戏剧推展节奏。若说人物探索,李世民与魏征这两人在历史一般形象上,一个善于接纳谏诤,一个勇于批驳直言,两人如何在谏与纳之间形成「恐怖平衡」,才得以塑造贞观盛世唐皇英明形象,本来是观众最理所当然期待的,但也有点落空,因为剧中李世民与魏征的臣属关系并不够强化,两人像交朋友一般,由不识进而知交,交心却又生隙,吵吵闹闹、欲拒还迎,猜忌多于信任,拌嘴多于谏言。作者把大历史氛围淡化,也把金殿景观舍去不写,通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春郊〉藉射鸟一事,浮凸李世民想交代的「义」鸟(庞相寿)不可射杀理由,以及〈御园〉君臣二人相互斗气,谁也不肯跨出园门一步,各自郁郁离去。

制作演出的国光剧团认为,这出戏最大特色正是「以女性思维处理男性的治国安邦」、「从小处著眼透视大论述的抒情戏」不是没有道理。能在冗芜的故事线索里拨见女性气质的叙事个性,能从平淡嘈杂的话语里沈淀出历史尘光里的幽暗情愫,都是相当细致的解读。但,演员的大动作表演、夸张的表情肢态,音色相近又常常大段置放的唱段,显不出女性的轻盈,却有男性阳刚的重量;嘈嘈杂杂的拌嘴与斗气,都是家常话语,李世民的权、魏征的谏,不是双方交锋的刀芒所在,翻来覆去的吵闹更多见的是魏征的鲁撞、李世民的无奈,这样的一篇「贞观盛世」写照,要透见大论述,却很难有历史的鉴见,也很难有穿透人性的分量。两位主角专注于「谈恋爱」的人物设定,一个五十多岁顽固的老头、一个三十多岁形象英明的俊少,如何谈起恋爱,如何彼此思慕,要说服观众,也还得重新颠覆观众的历史想像。

整出戏本来就是要说一个「无」?

这是一出具有高度实验意义的戏。难度在于,既抛除了历史剧叙事功能的「便宜行事」,又要创造李世民与魏征两人君非君、臣非臣的独创角色个性;叙事不强,抒情却要勉强;要析透出人性,冲突与语言却又显得疏淡,这些,对演员、导演、舞台、唱腔设计,都不容易体会与理解。

剧中根本冲突人物庞相寿,从头至尾没有出现,这莫非是个隐喻,说明了这整出戏本来就是要说一个「无」的本质,无有贞观盛世的宏大想像,无有谏臣与明君的政治理想国,无有历史剧这回事。可是,那又为什么戏头戏尾都有百姓形影流动穿梭,好似说著这一幕幕的过程,是要投射到你我身上,该有启迪或省思的?!

庞相寿,在哪里?这出戏,该怎么说会更好呢?

 

文字|纪慧玲 资深艺文新闻工作者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