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有时候会收到偏远地区学校的来信,希望我们能够赠送一些过期杂志,来充实他们经费几近乎零的图书室,这样的来信,常让人心疼又著急。
在我们把这个情形告诉了菁霖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王云幼之后,讨论出了一个资源结合的点子。除了我们赠送过期杂志外,由基金会提供经费,我们至少在第一波可以提供三十六所偏远地区,特别是原住民学生比例多的山区学校,未来一整年每个月都可以收到最新出版的《PAR表演艺术》杂志。
贫穷常是一种轮回,因为接受资讯与知识的机会少,角落的声音便越来越微弱。一九九八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赤贫出身,作品便经常关注社会弱势与时代讯息脱节所带来的生活落差,他写诗,写小说,也写儿童剧剧本,最近一次接受访问时,更鼓励成年人多看童话:「若能强迫成人多阅读童书,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在电话上采访完人在大陆深圳养病的陈映真,作家声音缓慢但清晰如钟,他在电话上提醒,我们这个时代,在繁华街道之后还有一条后街,隐藏著一群也创造了这社会的财富,却一直没有受到关注的人们,在后街里生活著。
什么是美好?分享与尊重,萨拉马戈与陈映真说的都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同一件事。
制作这一期杂志时,不仅风雨交加,而且还五味杂陈。一方面,在林怀民与陈映真作品所重叠出的「后街」人影里,康乐队喇叭手的蹒跚还在脑海中趦趄未离;另一方面特别企划「日安,法兰西」谈的却是人世繁华的一面;所幸,两厅院九月安排的法国剧场系列,在作品本质上都并不喧嚣。在各种文化的交互碰撞,思潮的辩论与颠覆之后,方塑造了今日我们所知的华丽,优雅与鲜锐的法兰西艺术面貌,在介绍节目的同时,我们也特别邀请了作家辜振丰从点线面勾勒出法国当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另外,则是温馨隽永的音乐剧《真善美》,在二次大战里,女主角玛丽亚和七个孩子如何用善良的眼睛面对残酷的时代,这出四年级的流行,五年级的民歌,六年级的童谣,证明了艺术的真善美可以如何突破世代,引起普世的同情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