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孙翠凤让人肯定其唱工上的进步之外,其余角色表现平平,「台湾百老汇」之名最需补强之处,还是唱工。(林铄齐 摄)
戏曲

从《韩湘子》看「台湾百老汇」的无穷潜力

明华园机关变景、主角人气及舞台调度的高明特色,都在《韩湘子》一剧里尽现无遗。设想,如果有一座常设「明华园剧场」日日开演,一定轰动亚洲,更有文化创意产业潜力。

明华园机关变景、主角人气及舞台调度的高明特色,都在《韩湘子》一剧里尽现无遗。设想,如果有一座常设「明华园剧场」日日开演,一定轰动亚洲,更有文化创意产业潜力。

明华园《韩湘子》

TIME 2004.12.3〜5

PLACE 台北国家戏剧院

明华园家族势力庞大,《韩湘子》谢幕时,舞台上端列堂堂皇皇将近四、五十人阵仗,前一排一、二十位主要演员俱为家族成员,无一外聘。再看满台华服,移动流畅无一阻滞的舞台布景,以及炫目夺人的电脑灯光设计,这一台制作成本与制作水准在台湾国内已无人出其右,不要说传统戏曲俱赶不上明华园的「现代剧场化」脚步,即令舞蹈、音乐、歌剧、戏剧,要做出像明华园这么大气魄又十分百老汇戏剧效果的,恐怕都只有一二。

精华片段极具民间趣味及特色

《韩湘子》是陈胜国再次编导作品。近年来,陈胜国作品都带有浓浓的佛道思想,虽说民间信仰一向是明华园取材之一,但佛理、佛语的出现,是近年来的《狮子王》、《乘愿再来》较明显特征。《韩湘子》摆脱不去编导的终极关怀,他希望韩湘子历经寻寻觅觅之后,悟得善因,爱情在转世为菩萨的帝云释(即韩湘子前世灵鹤的另一半母鹤)心里已淡如轻烟,无欲无怨,因此韩湘子也该彻悟,放下执念,云登蓬莱。但这只是观众为编剧设想的解释。事实上,《韩湘子》并未圆满地说出寻觅之后的结论,寻觅只是戏剧手段,诱引观众入戏,但最终题旨欠缺临门一脚,帝云释(或者一心要度韩湘子的蓝采和)可以再多说一些,三对人间夫妻也可以再多描摹、对比一番,但剧本志不在此,观众只能自圆其说。

然而,从结构、叙事角度分析明华园剧本再论其成败,多少有点庸人自扰,或说不识本性。明华园是道地民间戏团起家,陈胜国是「讲戏先生」被赋予编剧、导演头衔,明华园早期作品是在内台戏型态下加以精练,裁剪成适合剧场两个多小时长度的剧本,这些延续著内台时期的剧本多人物杂沓,支线芜冗,但抽捡出精华片段,则极具民间趣味及特色。《韩湘子》亦然。不必讲究叙事逻辑与冲突推进是否合理,单就每一片段,总是饶富趣味。比如晋王司马炎为王位不惜狙杀禽鸟,「战争屠杀生灵」、「政治残害百姓」的隐喻十分强烈。比如三个貌似母鹤的女子之一的市井俗妇阿姏姐,土言土语加上夸张体态,十分逗趣。比如韩湘子对照蓝采和,一个不想成仙只想成眷,一个自以为度人为仙洋洋得意、却不料沦为「保全」看顾韩湘子数百年,亦能博观众一笑。其他如女将吴洁麟、女神弱须(疑似母鹤另二名女子)、男神赤松子、黄莺/黄秀才、帝云释、司马炎、唐宪宗李纯等等,这么多主配角林林总总出现剧中,叙事动线杂沓,但风格一如早期内台戏,甚至说,跟当前的电视连续剧也差不多。

明华园有本钱与实力成为台湾百老汇

或许,歌仔戏特色从来不在其严谨完密,而在其通俗简明,口语道白;明华园特色更不在其声歌齐扬、唱和匀美,而在其机关变景、主角人气及高明的舞台调度,这些,都在《韩湘子》尽现无遗。因此,尽管此剧刻意安排了多段唱腔,也让主角秀了几段衡量演员唱工功力的七字调、都马调,但表现仍差强人意,除了孙翠凤让人肯定其唱工上的进步之外,其余角色表现平平,「台湾百老汇」之名最需补强之处,还是唱工。剧本刻意修饰的辞藻过于文言化,难达传情达意之美,也是近期剧本普遍问题。但以明华园数十年来累积的剧目,几臻极致的舞台调度与制作,加以表演可圈可点的众家族演员,设想,如果有一座常设「明华园剧场」日日开演,一定轰动亚洲,更有文化创意产业潜力。陈胜国、孙翠凤、郑雅升以降,第三代的陈进兴、陈靖怡、翁妙桦,还有其他分团卧虎藏龙男才女将,日日夜夜在野台磨练,浑身是戏,明华园有本钱、实力成为台湾百老汇,这个家族,真真不能小觑。

 

文字|纪慧玲 资深艺文新闻工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