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晚的演出可以证明,该团仍奉行「技巧乃呈现艺术内里之工具」的宗旨,团员拥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却毫无炫耀的痕迹。内敛、恰到好处的诠释,让音乐丝丝入扣,醇美无比。
2005世界之窗—包罗定弦乐四重奏60周年环球音乐会
TIME 10.13
PLACE 台北国家音乐厅
「包罗定弦乐四重奏」不只是一个室内乐团的称呼,它同时代表著音乐历史中一个里程碑与重要纪录。相信对许多爱乐者而言,这个史上年资最久的弦乐四重奏,在聆赏音乐的漫长岁月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包罗定弦乐四重奏与萧斯塔可维奇几乎无法分开谈论,除了与萧斯塔可维奇亦师亦友的关系,促使该团所录制的萧氏弦乐四重奏全集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外,也因为受萧氏的影响,成团至今所呈现给世人的俄罗斯曲目不胜枚举,是真正在音乐中跨越国界,成为俄罗斯与西方世界文化桥梁的乐团。
为台湾观众示范最为理想的弦乐四重奏面貌
这次来台,曲目是意料中的「俄罗斯路线」:上半场的米亚斯科夫斯基与萧斯塔可维奇是俄国音乐的新世代源头,而下半场的柴可夫斯基则代表了丰富华丽的传统。国内罕见的米亚斯科夫斯基与萧氏同为史达林时期被「冻结」的作曲家之一,但与萧氏不同的是,他的音乐中并没有大环境刚脱离旧世代的气味,相反地,仍然保留了相当古典的语法。萧斯塔可维奇的第一号弦乐四重奏虽然尚未像往后的四重奏一般,充满诡谲的谜语,但是萧氏的个人特质已经展露无遗。以优美旋律著称的柴可夫斯基,一生只写了三首弦乐四重奏,这首第二号四重奏,融合了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的典雅与管弦乐的协和音响,在室内乐作品中呈现管弦乐编制的丰盈。
虽然自小聆听包罗定弦乐四重奏的录音,也曾听过他们的现场演奏,但是对于他们一开场的音色仍然感到十分震撼,那不是四把提琴的演奏,而是来自一把十六琴弦弦乐器的吟唱!弦乐四重奏一向是对作曲家的严苛考验,因为四把提琴在音色上几乎不分轩轾,只是音域上的差距,如何在音质相近的四个声部中做到演奏与聆赏的趣味相当,是作曲家们的课题,而在各声部上中呈现合奏的乐趣、在融合中不失各自的线条,则是演奏者的追求。包罗定弦乐四重奏无疑为台湾的观众示范了珍贵的、最为理想的弦乐四重奏面貌。
这种绝佳的融合除了来自俄国弦乐学派得天独厚的演奏技巧之外,为首的大提琴家柏林斯基来自重视内在的世代,相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为创团元老,多年来一直担任为乐团品质把关的重任,从当晚的演出可以证明,该团仍奉行「技巧乃呈现艺术内里之工具」的宗旨,团员拥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却毫无炫耀的痕迹。内敛、恰到好处的诠释,让音乐丝丝入扣,醇美无比。
缺少德奥曲目令人若有所失
相信这份醇美还拜长年的合奏磨练所赐。成团多年,建立的不只是默契,更有其经由时间所酝酿出的气质,这也正是艺术的可贵与令人敬畏之处:无法一蹴可几。面对这个在音乐史中拥有六十年版图的乐团,我想所有音乐人与爱乐者都会心生谦卑,停止嘈嘈切切的争辩,收心专注手中的乐谱才是。
若说这场音乐会有何缺憾,当属曲目的安排。包罗定弦乐四重奏虽然是演奏俄国曲目的最佳选择,但是要聆听该团的德奥曲目,才能够见识到这个乐团真正的深度,这也才是俄国弦乐学派的精随:不以俄罗斯风格的曲目自限、不让炫技凌驾于音乐内容之上。因此对笔者而言,这场音乐会就像一席丰盛的晚餐,菜色口味绝佳,独缺饭后甜点般地感到若有所失。拥有柏林斯基的组合,随著柏林斯基的退休即将成为绝响,新成员加入后,包罗定弦乐四重奏即进入全新的世代,是否可以维持上一代的品质?希望不久的将来即可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