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窗
-
演出評論 Review
被Logos牢牢捕獲的敘事劇場與身體的逃脫
比利時導演蓋西耶想借助現代科技,找尋劇場敘事的可能性,反而更遠離劇場的核心套用葛羅托斯基的話:「劇場的核心就是相遇。一個進行自我揭露的人可以說是一個建立與自我聯繫的人。」劇場的作品本就可以表現現代人類的荒蕪、孤寂,但不是讓自我個體也沉淪在此氛圍內無法自拔,甚至助長此一趨勢,讓舞台成為一處呢喃自語獨白的心靈垃圾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翻轉閱讀重新書寫 顯微鏡下的心靈解剖
身為比利時劇場前衛風潮的領頭人物,基.蓋西耶以安特衛普的東尼浩斯劇院為據點,邀請優秀藝術家合作,打造出內容深刻又觸動感官的劇場作品。他以多媒體錄像與文學改編劇場創造專屬語彙,透過文本與視覺交織衝擊的導演手法,創造表象和精神上的反差,由此深入不可見的心靈運動,提供觀眾再閱讀的可能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紅色暗房裡的記憶深淵之旅
改編自荷蘭作家楊恩.鮑威爾斯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沉沒的紅》以獨角戲形式,帶觀眾進入痛苦的回憶之旅。導演蓋西耶特地將舞台打造成一間暗房,回憶的紅光如同顯影劑,以沖洗照片的動作取代作家坐在桌前的書寫,過去的影像在黑暗中逐漸顯現、陳列,好比記憶從腦海深處慢慢浮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眸一瞬的百年孤寂
《伊莎蓓拉的房間》藉著一個九十歲的盲眼女人帶路,觀眾一路看到她曲折的一生,也回顧了廿世紀的發展史。舞台上的表演者同時身兼演員、舞者和歌手的角色,敘事由文本、語言、音樂、舞蹈交織而成,這些元素彼此沒有孰重孰輕的問題,極其平等且平均地散布在這個作品之中,並巧妙地產生連結和呼應,形成「反映事物的心靈空間」。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揭穿言語暴力 佈道大會下的身體狂亂
由比利時舞者暨編舞家莉絲貝.胡維茲與音樂家馬汀.凡.考文博格合作的《壞到底》,擷取美國以戲劇性風格著稱的電視佈道家吉米.施華格之演說片段,這樣的話語,在《壞到底》中被解構為受非理性驅動的狂躁能量,胡維茲在演說的背景音中俐落動作,卻終於錯亂失序,充滿能量的演出,也突顯了語言的暴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傳統民謠新潮又復古
拉羅伊與手風琴 音樂版圖無國界
拉羅伊不僅是目前比利時最受矚目的手風琴家,在手風琴音樂的創新上也無疑是個開路先鋒。他對歐陸各地傳統民謠音樂有著深厚的理解與感情,以不絕的創意將他從中得到的營養轉化為屬於自己新的音樂語言,帶給聽眾一次又一次的驚喜。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以古串今的悠揚女聲
萊斯民謠三重唱 尋找聲音裡的聲音
發跡於比利時北部的萊斯民謠三重唱,因同為兒時玩伴而養成絕佳默契,其中兩位團員自幼汲取古典音樂養分與聲樂訓練,編寫合聲、器樂伴奏無往不利,而無伴奏的重唱則純粹悠揚。以比利時西北部的弗拉芒語演唱,將回溯傳統作為創新途徑;樂風時而輕柔時而搖滾,後期更融入電子樂以顛覆民謠面貌;唱詞取自中世紀或象徵主義詩集,穿越時空而別具幻想氣息。萊斯民謠三重唱以如風徜徉的女聲,展現根生土壤的民謠活力。
-
回想與回響 Echo
最血腥、誠實、深刻的註腳與幻滅
《拳擊手之死》中大量運用的聲光效果,拳擊般的肢體動作、帶有時代背景的流行歌曲及綜藝化的媒體,除了在某方面符合了我們對於西班牙「熱情奔放」的想像(儘管這個題材是如此的沉重),卻也暗示了我們每個人都是悲劇的共犯。在熱鬧的歡慶氣氛中,國家用國族英雄主義攏絡人民,人民也樂於以英雄崇拜回報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讓偏鄉孩子與佛朗明哥零距離
在「財團法人永齡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贊助下,九月底,五百位來自全台各地偏遠學校的中小學生來到國家戲劇院,觀賞來自遙遠的西班牙的《佛朗明哥傳奇》彩排,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夫人曾馨瑩老師亦親臨現場,與小朋友們共享美好的藝術體驗。
-
歐洲人文筆記
西邊來的男人
七年前德國文化部決定把柏林劇院讓三位新銳出來執掌,今年卅八歲的歐斯特麥耶是其中一位,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位。 他在西邊長大,從小在軍人家庭是個平凡小孩,他哥哥是演員,他們喜歡玩傀儡戲,他從小經營家庭小劇場,從來就是一個自己創造世界的人。他一直覺得社會不公正,他反對全球化運動,他從西柏林望向東柏林,捲著草煙,不疾不徐。
-
兩廳院達人
節目經理人,原來是一群幸運兒
多年前於澳洲阿德雷得參加一場節目經理人的國際交流活動,場內來自新加坡、韓國、歐洲等世界各地人士,談起工作都是抱怨連連。「你們真是一群幸運兒!」這時,新加坡Esplanade濱海藝術中心代表Mr. Benson丟出這句話,「你們抱怨的臉上,充滿了對表演藝術的瘋狂喜愛,滿是自信與享受。」
-
音樂
總能令人連連驚豔的魔鬼提琴手
西伯利亞女作曲家奧爾巴赫《聖母悼歌的對話》,係對裴高雷西名作《聖母悼歌》素材做現代透視,克萊曼和中提琴獨奏者尤莉珠娜天衣無縫的搭檔,加上絃樂團冷凝堅毅的表情,所喚起抱著基督屍體哭泣的聖母影像,感人肺腑。
-
音樂
包羅定 絕佳組合的絃樂四重奏
從當晚的演出可以證明,該團仍奉行「技巧乃呈現藝術內裡之工具」的宗旨,團員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卻毫無炫耀的痕跡。內斂、恰到好處的詮釋,讓音樂絲絲入扣,醇美無比。
-
特別企畫 Feature
冰磚四國 北方驚艷
關於北國文化,除了魚子醬、羅宋湯和伏特加,你還有什麼想像? 有人說:它是一個文化傳統傲視全球的國度 有人說:它是一個尊重藝術勝過麵包的民族 有人說:它是集貧窮與奢華於一身的矛盾體 有人說:它是一團包裹一層又一層神秘的謎 黯淡無光的人民生活,孕育富有豐饒的心靈 冰封冷冽的北方雪地,迸發熾熱如火的藝術 命運坎坷的北國,在文化藝術上卻有令人刮目的成就 兩廳院「世界之窗」 首度原裝進口俄羅斯與鄰近三國的表演藝術 讓生活在亞熱帶的台灣觀眾,親臨零下三十度C的藝術體驗 從時間到空間,從人物到事件,從大師到經典 一○一個關鍵字讓你快速連結北國文化 歷史、文學、建築、戲劇、舞蹈、音樂、電影和旅行 八種角度幫你全方位解開北方之謎 包羅定絃樂四重奏、波羅的海絃樂團、愛沙尼亞合唱團、凱薩琳堡舞蹈劇場、波圖丹偶戲 還有八檔「世界之窗」系列演出讓你北方驚艷 企畫創意 廖俊逞 企畫執行 廖俊逞 田國平 鄭淑瑩 鄭雅蓮 羊美齡 紀冠宇
-
特別企畫 Feature
芭蕾之外,舞出前衛詩意
舞台中央躺著一座偌大的圓形彈簧床,看起來像是中國旋轉餐盤,又好似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下午茶桌,所有的神秘冒險,就要從這個原點展開!舞者跳上了彈簧床,奮力發狂似地跳躍、翻轉、跌站,寬大的衣擺隨之飄晃,艷麗身影逗留空中,好似一幅色彩濃烈的潑墨畫面;落到地面後,依然不按牌理出牌,穿起高跟鞋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下,喀啦喀啦地用腳跟跳起舞步。如此充滿叛逆魔幻吸引力的舞台演出,便來自於俄國烏拉山區的凱薩琳堡舞蹈劇場(Provincial Dances Theatre)舞作lazy Susan。 奇異的姿態與動作創造魔幻氛圍 「Lazy Susan」的英文原意指的便是中國式的旋轉圓桌取菜餐盤,饕客們圍繞在旁,等待下一個轉到眼前的驚喜。凱薩琳堡舞蹈劇場的駐團編舞家塔緹安娜.芭嘉諾娃(tatiana Baganova)以此為靈感創作,舞台上雖然沒有出現真正的餐桌及菜餚,卻有著許多「可變形和移動的圓形」裝置及道具,圓形床墊、彩色圓球,通通成了與舞者肢體互動的物件;強烈節奏下,大提琴混合著電音旋律,舞者的擬態動作細膩而層次分明,像是精巧迎笑的中國娃娃,又像是活動敏捷的懸絲木偶,奇異的姿態與動作創造出一股魔幻氛圍,讓台下觀眾驚艷不已。 出生於俄國突門地區(Tumen Region)的塔緹安娜.芭嘉諾娃,四歲開始接觸舞蹈,年紀小小的她依循俄國藝術傳統,一路學習古典芭蕾及民族舞蹈,獲得莫斯科文化大學編舞創作及教學學位。畢業之後,她進入凱薩琳堡舞蹈劇場擔任舞者及平面設計,首支作品為單幕芭蕾舞作Versions. Part 1,並獲得俄國維依普斯克(Vitebsk)國際舞蹈節最佳女主角。 一九九三年起,芭嘉諾娃至美國舞蹈藝術節受長期訓練,開啟她編舞生涯中的重大轉捩點,透過積極參與不同課程與大師班進修,對現代舞技巧的琢磨及思考有著極大幫助。回國後,芭嘉諾娃再度回歸凱薩琳堡舞蹈劇場,與來自德國、荷蘭的編舞家一起合作,開創舞團前衛多元風格,贏得象徵俄國境內表演藝術最高榮譽的「金面具獎」(Gold Mask Award)、俄羅斯聯邦表演藝術獎、以及舞團所在地凱薩琳堡市政府獎等重要榮譽。 「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現歷史人物的悲情
《柴可夫斯基:生死之謎》的舞台上,兩名男舞者分別扮演青春及年老的柴可夫斯基,兩人同時出現在灰暗病榻旁,像是共同追憶著過往,時而快速奔跑、時而互擁凝望,亟欲在臨死前掙脫無形的束縛及枷鎖。「艾夫曼在強調『快速』的芭蕾傳統中,加入『慢的互動』及『輕柔的速度』」戲劇學者李立亨說,「這樣的革命性創新,創造出截然不同的芭蕾形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蕭斯塔可維奇的精準演繹者
邁向一甲子的包羅定絃樂四重奏
包羅定絃樂四重奏展現於俄國曲目上的特殊吸引力,源自於早年與蕭斯塔可維奇緊密的關係。蕭斯塔可維奇親自與他們合奏,練習他的室內樂作品,尤其是絃樂四重奏。今年包羅定絃樂四重奏剛好成立滿一甲子,來台演出將帶來俄國三位音樂巨匠:蕭斯塔可維奇、柴可夫斯基以及米亞斯科夫斯基的經典作品。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雲門舞集《竹夢》作曲家
聆聽佩爾特寧靜下巨浪噬頂的驚人張力
看過雲門舞集《竹夢》的觀眾,必會對那伴隨舞者一整晚時而寧靜沉緩、時而飛躍狂奔的身體的獨特樂音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佩爾特,來自愛沙尼亞的作曲家,被視為蘇聯繼蕭斯塔可維奇之後、少數能被西方樂壇重視的作曲家之一。今年是他的七十大壽,愛沙尼亞愛樂室內合唱團,將在兩廳院「世界之窗冰磚四國」系列演出中,以表演多首佩爾特的精采之作向大師祝壽。
-
特別企畫 Feature 迷戀皮亞佐拉的小提琴魔手
基頓‧克萊曼舞弓撥弦跳探戈
來自拉脫維亞的「魔鬼小提琴手」基頓.克萊曼,對國內樂迷來說必不陌生,他演奏的皮亞佐拉探戈音樂,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有樂評家說他「像是一座奇妙的橋,搭建在古典與現代的溪流中,連結夢想與現實間的灰色地帶。」帶著他一手栽培的波羅的海絃樂團,基頓.克萊曼將再度帶來令人迷醉的動人弦音!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芭蕾伴奏到獨奏舞台
亞歷克希˙波特維諾夫琴藝綻光芒
去年蘇黎世芭蕾舞團來台演出舞作《巴赫:郭德堡變奏曲》,鋼琴家現場演奏全曲,與舞者相和,也令觀眾驚嘆:「彈得好好聽,他是誰?」這位鋼琴家,就是亞歷克希.波特維諾夫。來自烏克蘭的他,將以獨奏家身分再度訪台,帶來原汁原味的俄國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