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绍嘉这次推出两套曲目,上半场均安排前卫现代音乐,似乎有意给听众接近当今德国主流音乐会的「菜单」。(许斌 摄)
音乐

等待零时差的音乐现场

评NSO「英雄的生涯」与「探索新世界」

对的曲目、对的演出者,是这两场音乐会最成功的地方;吕绍嘉端出台湾首演曲目,让观众长见识、让乐团往上攀爬,是这两场音乐会的意义所在。但这个「对」,需要企画者缜密的思量与宽广的眼界,需要乐团日复一日地磨枪待阵,否则,意义,也只不过是白纸上偶然出现的名词罢了。

对的曲目、对的演出者,是这两场音乐会最成功的地方;吕绍嘉端出台湾首演曲目,让观众长见识、让乐团往上攀爬,是这两场音乐会的意义所在。但这个「对」,需要企画者缜密的思量与宽广的眼界,需要乐团日复一日地磨枪待阵,否则,意义,也只不过是白纸上偶然出现的名词罢了。

NSO发现理查.史特劳斯五—英雄的生涯
1/14  台北国家音乐厅

名家与NSO的对话—探索新世界
1/20  台北国家音乐厅

每年吕绍嘉在台湾的演出,观众都相当期待,今年与NSO的两套曲目,更是令人迫不及待、想早日亲临现场。因为其中包含了两首台湾首演的当代乐曲——由陈必先主奏的荀贝格钢琴协奏曲与李盖提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大气》(NSO节目单译为《氛围》)。

这是两场虽谈不上完美无瑕,但却有多重意义、引人深思的音乐会。

严重落后的聆赏「进度」

荀贝格的钢琴协奏曲写于一九四四年,陈必先当年为了能与管弦乐团一起演出此曲,千里迢迢到鹿特丹参加国际荀贝格大赛,夺得大奖后,主办单位虽未能履行演出承诺,但这首艰难的协奏曲却成了陈必先的招牌曲。几十年过去,这首在欧洲都不轻易被演出、在陈必先的眼中是「很古典」的作品,她却没有机会在台湾演出一次这块招牌。李盖提的《大气》写于一九六一年,是当代音乐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加上库柏利克的电影运用,一般爱乐者对它也并不陌生,台湾也迄今才得以听到此曲现场演出。

这只是台湾观众许多「应该」聆赏却迟迟未见演出的众多曲目之二。若以台湾的音乐演奏水准与音乐资讯的发达程度来看,这种严重落后的聆赏「进度」,令人匪夷所思。曲目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反映一个乐团的层次,因为这牵涉到主事者的眼界──是否熟知当前国际动态?对乐团有整体的计划?同时也牵涉到演奏者的水平──是否愿意不断要求自身的超越?维持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因应更宽广的曲目要求?

其实台湾的乐团不能说未达这个层次,至少NSO这几年在简文彬领衔企画下,曲目之活络与多元,已经完全跳脱往日的层级;也因过往的累积,才能承接这次吕绍嘉设计的曲目。这是NSO即使一路被质疑仍坚持到今日的成果,但其他乐团呢?

近年来,为了艺术推广,音乐生态中普遍以「耳熟能详」的曲目或跨领域的制作来讨好观众,观众被设定在只愿意听优美轻松的音乐、偏爱五光十色的综合作品。因此每个月翻开演出讯息时,可以看到上百个莫札特作品正要被演出;比例甚小的当代作品展演中,又以国内作品占绝大多数。本国作曲家当然需要我们优先提供展演机会,但除此外,自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洋音乐史,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宇宙,在台湾的我们又窥知这个宇宙多少呢?

对的曲目、对的演出者

这两场音乐会我均与一群非音乐人的爱乐者同席,其中还有才刚开始接触「古典音乐」者,陈必先温暖多彩的荀贝格与李盖提用大乐团泼洒出的「蒸气团」都真切地传达到他们耳中。看著会后他们兴奋地分享聆听感受,不禁令人想对这个生态里的企画者与主事者大声地呐喊:「你们太小看台湾观众了!」。

虽然台湾的音乐现场时差严重,但能见到这两首作品被演出总是值得高兴。尤其两位独奏者,陈必先的安可曲也是荀贝格,难度不下于才刚一气呵成的钢琴协奏曲;在第二场主奏巴尔托克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巴佛杰(Jean-Efflam Bavouzet)也以拉威尔的《喷泉》为安可曲,又是一精采飨宴。两位大师的安可曲与呈现,仿佛是一道恰如其分的饭后甜点,可口且衬托主菜。

对的曲目、对的演出者,是这两场音乐会最成功的地方;吕绍嘉端出台湾首演曲目,让观众长见识、让乐团往上攀爬,是这两场音乐会的意义所在。但这个「对」,需要企画者缜密的思量与宽广的眼界,需要乐团日复一日地磨枪待阵,否则,意义,也只不过是白纸上偶然出现的名词罢了。

 

文字|林芳宜 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暨表演艺术大学硕士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