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指挥葛罗斯曼、女高音布朗与男高音王典。(实验合唱团 提供)
音乐

名家手笔,不同凡响!

评旷世神剧—韩德尔《弥赛亚》

第二部分结尾的《哈利路亚》大合唱,尽管全场观众遵循英王乔治二世传统自动起立,葛罗丝曼也顺势转身指挥群众加入齐唱,然而她并未处理得过度兴奋,宁可将真正高潮保留到第三部分结尾的《阿门》合唱,让全曲格局增大,感人肺腑至深,名家手笔的确不同凡响!

第二部分结尾的《哈利路亚》大合唱,尽管全场观众遵循英王乔治二世传统自动起立,葛罗丝曼也顺势转身指挥群众加入齐唱,然而她并未处理得过度兴奋,宁可将真正高潮保留到第三部分结尾的《阿门》合唱,让全曲格局增大,感人肺腑至深,名家手笔的确不同凡响!

旷世神剧—韩德尔《弥赛亚》
2006/12/20  台北国家音乐厅

数年前国家交响乐团在前任音乐总监林望杰指挥之下,以相当壮盛的军容演出韩德尔旷世神剧《弥赛亚》。身为虔诚基督徒的林望杰,以坚定信念引领出极为白热化的诠释,让当时在场聆赏的爱乐者深刻难忘。这次请来曾任维也纳儿童合唱团首席指挥的葛罗丝曼(Agnes Grossmann)女士担纲,很难得竟然采用莫札特改编过的特殊版本(KV.572)。

葛罗丝曼塑造小教堂的亲密氛围

一七八九年三月莫札特应约瑟夫二世国王高级顾问史威坦(Van Swieten)男爵委托,将韩德尔神剧《弥赛亚》重新编曲,让它更符合当时维也纳乐坛的品味。其主要处理重点在于,改善原谱的太过依赖数字低音以及配器太过简朴。因此,莫札特在原先弦乐和双簧管之外,加上短笛、长笛、单簧管、法国号和长号,并且让低音管扮演决定性角色,还将小号部分加以改订(最显著者首推第三部分男低音咏叹调〈因号角要响〉,他用法国号替代了小号),而定音鼓部分则维持不变。莫札特也改写少许咏叹调,让部分乐段所酝酿的感觉更加一致。此外,由于莫札特所据以改编者系比较短的《弥赛亚》总谱,因而这个莫氏版比一般惯用的演出时间大约简短了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总结来说,莫札特可谓在不背叛韩德尔的原则下,为《弥赛亚》穿上不同的新衣!

根据乐史记载,莫札特版《弥赛亚》系由他亲自指挥于艾斯特海兹(Johann Esterhazy)伯爵的沙龙首演,当时合唱团只有十二人。葛罗丝曼女士的这场演出亦将乐团、合唱团编制缩小,自己不使用指挥台,还要求独唱者轮番站到指挥左、右方的面前演唱,似乎有意塑造小型教堂里的亲密氛围。她采取相对和缓的速度设定,却并不影响整体的清新表情、明晰纹理和弹性活泼的质感。国立实验合唱团表现特优,不但音准精确,各声部如行云流水般均衡融合,而且从头到尾聚精会神,充满使命感。

女高音多娜.布朗技惊全场

独唱者方面,来自加拿大的女高音多娜.布朗(Donna Brown)技惊全场,光辉纯粹的美声穿透每个角落,温暖抚慰大众心灵。女中音杨艾琳、男高音王典、男低音蔡文浩也唱得真诚虔敬、渐入佳境,到了第三部分男低音宣叙调〈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以及女中音、男高音二重唱〈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那里〉,浓郁升华的强烈诉求,相当扣人心弦。核心团员压阵的国家交响乐团,除了甜美优雅的音质,还演出最丰富多样的色彩,让莫札特对韩德尔的「改善」更具说服力。此外,第二部分结尾的《哈利路亚》大合唱,尽管全场观众遵循英王乔治二世传统自动起立,葛罗丝曼也顺势转身指挥群众加入齐唱,然而她并未处理得过度兴奋,宁可将真正高潮保留到第三部分结尾的《阿门》合唱,让全曲格局增大,感人肺腑至深,名家手笔的确不同凡响!

 

文字|陈国修 资深古典乐评人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