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奕华对年轻演员的调度处理聪明、精采,非但没有伤害演员的本质,还让每名演员适度展现个人的表演空间。(诚品书店 提供)
戏剧

林奕华,你在哪里?

评非常林奕华《包法利夫人》

不过,在叨絮不断的交叉质问间,即使我看了几出林奕华的作品,我突然有种「看不见林奕华」的被遗弃感;创作者聪明地隐匿在众多的问题之后,强势地逼问著观众,更严重地是,若我不问或我答错了的话,我就会是他们眼中的「白痴」。

不过,在叨絮不断的交叉质问间,即使我看了几出林奕华的作品,我突然有种「看不见林奕华」的被遗弃感;创作者聪明地隐匿在众多的问题之后,强势地逼问著观众,更严重地是,若我不问或我答错了的话,我就会是他们眼中的「白痴」。

非常林奕华《包法利夫人》

4/14  台北诚品信义店六楼展演厅

至少,跟《水浒传》比起来,这出戏里的女人,能够理直气壮地以原著角色「爱玛」,来宣泄和执行对男人的「反扑」,而不只是「玩物」;至少,这出戏证明了编导创作群──当然也包括演员──真的会读书;同时,在一间教室和双面舞台的设计下,演员的表现比歌剧舞台的大镜框要来得清楚。

以「教室」作为舞台呈现的包装,等于开宗明义地藉著「教育」的形式,试图提点和交流全剧的主题;终于,我能以怀旧的情绪,感受从前林奕华创作小剧场时的氛围。这一回,扮演演员的「学员」们在不同场景转换下,迅捷地问答,全然打破台上、台下的藩篱,让人感觉到这个以舞台为空间的教室里,充满著比电流通过都要兴奋的思想刺激。

剧场界的年轻人之王

林奕华堪称是剧场界的年轻人之王。毫无意外地,全剧叩紧性爱、感情、性别、名牌与名媛等主题,让十二名清一色北艺大戏剧系年轻演员,不断变换和扮演十七场的角色,逗得现场年轻观众乐不可支、捧腹大笑──我很难入戏,因为太老了。当然,不仅像鸿鸿在节目单推荐文中所说,林奕华的拼贴完全不露痕迹──对这出戏感到过度愤怒和空虚的观众,请别来跟我争论这句话的正确性,说真的我也同意──他批判嘲讽的提问依旧犀利。

诸如第六场的〈美丽〉,以男演员陈煜明反串名模林志玲面对外界连珠炮般的质疑,同时讽喻社会对所谓第三性(或是美女)的消费;或是第五场由男人来扮演所谓的作家琼瑶,似乎也让人感觉到对「恐同者」的抗议;又或是最后,编导设计由男演员分别扮演原著中的两名角色夏尔和罗多尔夫,看看身为情敌的彼此,会怎么看待自己间接或直接造成的女主角的死(或是彼此的尴尬),而这样的情境设计相当有趣。

林奕华对年轻演员的调度处理果然聪明、精采,非但没有伤害演员的本质──相信害怕看见演员造作虚假地模拟叙事角色的观众,应该不只我一个──还让每名演员适度地展现个人的表演空间和搞笑才艺,拉近了观众和表演者的距离。同时,剧作结构与节奏分明清楚;在头尾序跋的安排下,尽管多达十五场换景,却也在精简的变换中,试图与原著对话──除了穿插演员个人选取的原著独白外,便是以傚仿媒体名人与电视节目的桥段贯穿。

「老」观众如我只是感到空虚和浪费

不过,在叨絮不断的交叉质问间,即使我看了几出林奕华的作品,我突然有种「看不见林奕华」的被遗弃感;创作者聪明地隐匿在众多的问题之后,强势地逼问著观众,更严重地是,若我不问或我答错了的话,我就会是他们眼中的「白痴」。同样地,演员如此迅捷地变换与转场,或是不断地质问,却也让我感受到创作者似乎以压抑的方式,在对抗这个剧场黑箱之外的某种力量;像是以打游击的方式,要把处于战场显明位置的敌方,打到精神崩溃为止。永远都不「入戏」的林奕华,似乎永远是生命的「旁观者」,让陷于生活挣扎的我们,必须采取投降或是顽强反抗的战略姿态;编导者似乎忽略了台湾有多少观众早已憎恶媒体种种多时,也忽略了有可能台湾社会的真相,媒体不尽然能全面反映。因此,在走入和走出这堆问题的问号之后,「老」观众如我只是感到空虚和浪费,原来我又虚掷了我的生命和时间,在我早已厌憎的社会现象里。

因此,是的,我的确不喜欢《包法利夫人们》。

 

文字|傅裕惠 剧场导演、剧评人、台大戏剧系兼任讲师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