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狼湖》、《人神斗》、《行雷闪电》到《大娱乐家》等,流行艺人跨足表演艺术剧场演出,或是以戏剧情境营造概念音乐会,这样结合音乐与戏剧的「音乐剧」或「音乐+剧」的演出,已经屡见不鲜。流行音乐人都认同,音乐剧有助提升其地位与创造力,俨如年度金曲颁奖礼以外,另一份个人创作成绩表。
流行音乐人参与音乐剧创作的现象,在香港早有迹可寻。
在上世纪九○年代中,大量西方大型音乐剧被引入香港,无论是《猫》的七十多场还是《歌剧魅影》的一百二十多场演出,票房都高达九成;去年《歌剧魅影》来港演出,便打著「十年之后魅影回归」的旗号,同样受到热烈欢迎。
西方音乐剧带动创作风潮,《雪狼湖》打响第一砲
这些舶来品的票房成绩,给香港的创作人开启了新市场,也吸引了制作公司和投资者的注视;而音乐剧集音乐、戏剧、舞蹈及舞台美术等众多元素于一身的艺术形式,较之演唱会给人更具内涵的印象,比传统话剧又更具亲和力,遂成为创作人的挑战指标,对自我有要求的流行音乐人,纷纷投入创作,作为提升与挑战自我的路径,亦因而催生了一九九七年由张学友、林忆莲和陈洁仪主演的原创音乐剧《雪狼湖》,于可容纳二万多观众的红磡体育馆上演了四十多场。
不过,《雪狼湖》的概念基本上是从演唱会转过来,以张学友的歌为主要骨干,其编排布局跟传统音乐剧的模式有异。二○○五年,《雪狼湖》在中国大陆重演,只保留张学友为主角,林忆莲换上许慧欣,出品人陈淑芬接受传媒访问时就表示,期望将《雪狼湖》打造成音乐品牌,让张学友从一个通俗音乐的流行歌手,成为一个艺术家。
由此可见,普遍流行音乐创作人都认同,音乐剧有助提升其地位与创造力,俨如年度金曲颁奖礼以外,另一份个人创作成绩表。对流行音乐人而言,音乐剧所须的投入的心力与时间,远高于一般演唱会,现场演出所须整合调度的层面亦更广;对流行歌手而言,连续数小时歌、舞、演的卖力付出,却又是向歌迷展现实力的明证。
结合流行乐坛,表演艺术界吸引新观众
九○年代的音乐剧热潮一直延续至二千年初,培养及开拓了一群鲜少踏足剧院的观众,结合戏剧和音乐元素的演出,也成为他们优质、高档的消费指标。另一方面,表演艺术界面对多元市场与消费时代的种种变迁,观众心态的易转,亦力求推陈出新,吸纳新观众,拥有强大号召力的流行乐坛,自然成为他们合作的首选对象,香港管弦乐团近年便跟不少歌手合作,包括李克勤、叶倩文、黄耀明及侧田等,推出多个面向普罗观众、结合传统管弦乐与流行音乐的演唱会。
传统的音乐剧有其独特的编排、结构与形式,就此而言,香港结合流行乐坛力量创作的真正「音乐剧」其实不多,反之,加入音乐元素的剧场作品、或加入戏剧元素的演唱会却屡见不鲜。香港艺术节近年便推出多个表演团体与歌手合作的制作,包括「非常林奕华」制作、雷颂德、陈慧琳、许志安参演的《行雷闪电》(1999)、伍宇烈编舞及导演、陈奕迅参演的《苏丝黄的美丽新世界》(2001)、以及中国大陆导演孟京辉执导、演员刘烨参演的《琥珀》(2005)等。其余曾参与舞台剧演出的演艺名人包括陈绮贞参演的《十八相送》、以及吴彦祖参演的《快乐王子》,同样为「非常林奕华」制作。
至于近年流行音乐人参与并较具音乐剧规模的,该是何韵诗的《梁祝下世传奇》。全剧的脉络跟《雪狼湖》类近,同样以歌手的流行歌为骨干,贯串全新编写的爱情故事,并于同期推出收录演出歌曲的大碟。另外,由陈奕迅监制及构思的《人神斗》则邀请不同歌手,结合歌舞剧元素,将不同音乐串连而成为概念音乐会(Music Theatre),并找来剧场创作人詹瑞文任艺术总监。
流行歌手演唱会,越来越具戏剧感
不过,大部分流行歌手在参演的音乐剧中,都难以脱离歌手本身的形象,仍以歌者的身分演出,这跟他们所面对的,仍以本身的乐迷为主有关。乐迷入场的主因,多为近距离一睹偶像的现场演出。有趣的是,早年此等演出在开场前,总会播放录音,讲解剧院的守则,除了请观众关掉手机,还会请观众静心欣赏、勿高呼偶像的名字或吹哨子等,以示演出跟演唱会的分别。开始的时候,观众还不习惯,尤其是迟到者不能进场,或不能在场内进食,就引起不少观众鼓噪,不过,近年类似的演出增加,观众也渐能分辨适应。
音乐剧之所以吸引流行音乐人,除了现场演出与观众互动所带来的震撼与满足感,还跟音乐行业的现况有关。在盗版与网络歌曲下载的风气下,打击了音乐人与歌手的创作回报;但现场演出即使门票收益有限,演后的延伸产品,包括演出全场录影和周边商品等,却极具市场价值。
不过,若单从市场效益评价此等跨界合作,则抹杀了不同界别创作人透过演出所支取的创作力量。以陈奕迅为例,在创作《人神斗》后,他在其「Get A Life演唱会」便利用了剧场的形式,以故事带动歌曲,全程不跟歌迷交流,直至演出完毕,全场报以如雷掌声,足证不同界别创作人的冲击果效。也有愈来愈多年轻歌手,选择在几百座位的剧院举行演唱会,并在演出中加入戏剧或故事元素。单纯的演唱会,似乎未能满足歌手与乐迷的要求。
流行音乐人跨界,形成表演新类型
事实上,香港流行音乐人所参演的舞台演出,已从音乐剧延伸至概念多样的跨媒体演出,无论题材跟形式更见多样化,例如林奕华导演的《大娱乐家》,邀请艺人梁咏琪主演,大谈娱乐圈趣事,更邀得刘德华为主题曲填词;还有他跟詹瑞文联合创作的《万世歌王》,以詹瑞文的个人秀模仿演绎流行乐坛的千奇百态,巨星如刘德华及郭富城等看后,都纷纷透露制作音乐剧的愿望。而音乐剧场所跨越的,更不单只形式,而是超越了地域与媒体,例如《万世歌王》就邀请了台湾的陈建骐及李唐,分别任音乐创作和歌唱指导,为香港的舞台创作带来新的刺激。
按此推展,所谓流行音乐人参与音乐剧创作或演出,已非一个例外,一种特殊,而将成为一种普遍的类型创作,也将继续挑战传统的艺术分类,正如今日的戏剧,再难以正/悲剧,或喜/闹剧全面归类。音乐剧场、舞蹈剧场、多媒体剧场、音乐舞蹈、多媒体舞剧等新类型,将给「舞台演出」划上新定义。
文字|潘诗韵 香港「剧场组合」戏剧文学部艺术拓展经理、文化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