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音乐电影文学的边界

当艺术等于名牌时尚

电影《巴黎不打烊》

《巴黎不打烊》尽管以浪漫恋情作结,因而使原本提问、省思都甚强的电影主题,流于肤浅的结尾,但这部电影终究就艺术与有钱阶级时尚的模糊分界,提出若干很好的问题:为何艺术变成布尔乔亚时尚人物的高级消费,从演奏者到听众全都得衣冠楚楚仪表堂堂的正襟危坐?为何因爱与生命力被创作出来的艺术,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一种奢华名牌的类似物?

《巴黎不打烊》尽管以浪漫恋情作结,因而使原本提问、省思都甚强的电影主题,流于肤浅的结尾,但这部电影终究就艺术与有钱阶级时尚的模糊分界,提出若干很好的问题:为何艺术变成布尔乔亚时尚人物的高级消费,从演奏者到听众全都得衣冠楚楚仪表堂堂的正襟危坐?为何因爱与生命力被创作出来的艺术,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一种奢华名牌的类似物?

Daniele Thompson于二○○六年执导的《巴黎不打烊》(Avenue Montaigne,又名Orchestra Seats),透过巴黎一个女侍应生的眼,观看充满奢华名牌的蒙田大道。这原本很容易变成M型社会分属两极的人物的对立,却因主角人物是钢琴演奏家、艺术品收藏家,使探讨的主题落到「艺术品味是否是时尚布尔乔亚的专利?在巴黎蒙田大道上,艺术家能否忠实地做自己?」的议题上。

音乐厌倦了布尔乔亚生活

电影中,钢琴演奏家已出现了倦怠症,他倦怠于他四、五年间的未来已被预约、倦怠于时间永远不属于他自己;他也倦怠于他得活在时尚布尔乔亚圈中的疲惫。他跟女侍应生说:「妳若说妳想辞职不干,大家都会理解,但是,若我说不想干了,没有人能真正的理解,没有人理解作音乐家也会疲惫。」另一次,他上场演奏前跟人抱怨:「为什么得穿这套西装还得打上这蝴蝶结?为什么会有这规定?为何没人想到要改?」在疲惫至极以后,他在演奏会上,终于当场脱了西装领结白衬衫,只剩下内衣,然后跟大家说:「其实穿这些衣服我经常觉得很闷很热,现在脱掉,我舒服多了!」

前后叙事的逻辑,充分可看出,他厌烦的正是钱多多的时尚布尔乔亚、与时髦都会生活下紧凑忙碌的节奏,也就是巴黎蒙田大道的典型绅士仕女生活。他跟女侍应生、跟妻子都说过:「为何古典音乐成为一种常人不能触及、不能了解的时尚品味?我怎样让古典音乐进入女侍应生的生活、或医院病重老人的生活中?」

纪念真爱的艺术珍藏

在蒙田大道上,还有世界著名的顶级艺术品拍卖会。

艺术品收藏家已垂垂老矣。他经验过最美的爱情与婚姻,这爱情婚姻的纪念,就是他收藏的艺术品——布朗.库西的「吻」。这老人年轻时以开计程车起家,却因对艺术品慧眼独具,收藏大量曾经不被人注意的艺术品,如今这些艺术品已值天价,他因此家财万贯,但是,他唯一的的儿子却不爱艺术。收藏家忍不住扪心自问:当他死后,艺术品留给根本不爱艺术的儿子有何意义?正因为爱艺术,他不能让艺术品变成仅只是财富的象征,让原本该使人得心灵自由的艺术、成为物质欲望的枷锁。

当老人决定将艺术品全数拍卖,他儿子跟他起了争执。儿子以为父亲是因为爱上了妙龄女郎,被她怂恿拍卖艺术品好取得金钱给她。

可是儿子却发现父亲对这妙龄女郎仅有的情感是:「人生总会到这么一个时候,若想要拥有继续热爱生活的动力,只能用钱买。」妙龄女郎可以使老人不陷于孤单、对生活继续有动能,但他心灵深处知道,那永难忘怀的爱情与婚姻已不可能复现。最后在拍卖会场上,不爱艺术的儿子竟然要出天价出来竞标布朗.库西的「吻」,这终使父子达成对艺术价值的共识——纪念他们共同想念、永难忘怀的一个女人的爱;以及当年曾经不需金钱、以爱便能拥有的生命力。

艺术,怎么变成了名牌时尚?

《巴黎不打烊》尽管以浪漫恋情作结,因而使原本提问、省思都甚强的电影主题,流于肤浅的结尾,但这部电影终究就艺术与有钱阶级时尚的模糊分界,提出若干很好的问题:为何艺术变成布尔乔亚时尚人物的高级消费,从演奏者到听众全都得衣冠楚楚仪表堂堂的正襟危坐?为何因爱与生命力被创作出来的艺术,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一种奢华名牌的类似物?为何音乐与艺术,被锁进演艺厅与艺廊、拍卖会,距离清纯、热爱生命、心中充满爱的女侍应生是如此遥远,成为她永不可能企及的梦想?何以出自莫札特作品的〈小星小星亮晶晶〉在街头朗唱之际,莫札特却成为有一定经济能力,能买昂贵音乐会的票的人才能赏聆的音乐?

何时,艺术等于时尚、名牌、高级布尔乔亚的代名词了呢?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陈韵琳
心灵小憩艺文专业网站企划总监
IC之音广播艺文节目主持
自由作家,著有《冷莹莹》、《两把钥匙》、
《假想敌》、《走出框框的人生》、《过招》、《虚拟》等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