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年代的摇摆爵士大乐团领班中,最为人熟悉的,恐怕就是那位举止优雅、谈吐高尚的艾灵顿公爵了。他有著「公爵」的艺名一点也不为过,虽然出身黑人阶层,却因为永远光鲜的打扮与风度,透露著贵族气息。超过半世纪的创作,多项奖项的肯定,已经是爵士乐史上的超级典范。由他成立的「艾灵顿公爵大乐团」,将在其孙子保罗.艾灵顿的率领下访台演出,带来魅力十足的摇摆风情。
2009Jazz All Stars—艾灵顿公爵大乐团
5/26 19:30 台北国家音乐厅
INFO 02-66369168
全球经济大萧条时代,一九二九到一九四一年,股市一泻千里,超过五千人失业,经济倒退二、三十年。在那最黑暗的时代,却产生了一种明亮的声音,抚慰者失意人的内心,让世界忘记痛苦、一起跟著「摇摆」!
一九二○年代的摇摆爵士大乐团领班中,最为人熟悉的,恐怕就是举止优雅、谈吐高尚的艾灵顿公爵(Edward Kennedy Ellington,1899-1974)了。虽然出身黑人阶层,却因为永远光鲜的打扮与风度,透露著贵族气息;而本人赢得十三次葛莱美大奖、葛莱美终身成就奖、普立兹奖、美国总统自由勋章、法国骑士勋章,并且成为美国纪念邮票人物以及美国硬币上第一位非裔美籍主角,这样的地位与「公爵」封号可谓名副其实。
创作歌曲难以计数,领袖魅力令人迷醉
身为作曲家,艾灵顿公爵超过半世纪的创作力丰沛惊人,除了摇摆乐曲外,从电影、电影主题曲、芭蕾舞、戏剧、音乐剧配乐,而且还跨越异国疆界,晚年作品更富宗教色彩与福音诗歌。在基本的爵士演奏曲中,艾灵顿公爵是首先打破七十八转唱片所造成的「三分钟声响界限」,写出具有相当长度作品的爵士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到底写了几千首歌曲,没有人可以确切地统计出来,而成为经典传世的作品,也达到了数百首之多。
艾灵顿相当有生意头脑。十八岁时,曾得到在华盛顿特区举办个人音乐会的机会,即明智地在电话号码簿的黄页上刊登了最大幅的广告。这种新的宣传方式,让很多人「未闻其声」就已经对这位名叫艾灵顿的年轻人有了印象。而在当时最著名的「棉花俱乐部」获得了永久演出地点时,也是透过录制的广播节目向全国播出,拜媒体之赐,以及为歌舞表演创作的良好机会,使得艾灵顿公爵迅速地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爵士艺人。
「我的乐队就是我的乐器」艾灵顿曾经这么说过,「在写的时候,你必须为某个人设想,我知道狡猾山姆(Tricky Sam)吹奏长号的功力和优点,也知道劳伦斯.布朗(Lawrence Brown)吹奏长号的功力和优点,而他们是不一样的!」他也说自己创作时「并没有固定的程序,大部分的时候我自己写曲和编曲,有时候我写曲,乐队成员和我一块儿编曲,当我们一起工作的时候,某一个人可能会有些想法,并且用自己的乐器演奏出来。另一个人可能会加点东西上去,这样我们得到一些成。也许有人会来一段叠奏然后问:『你们觉得怎么样?』」不吝提携新人、重视每个成员的长才与发挥的空间,加上自我创新的迷人丰采,使得伙伴们甘心追随他数十年。
不可置信的是,公爵并没有受过正式的音乐教育!也就因为这样,让他更贴近每个乐器,细细琢磨,勇于实验乐器的音质音色,又能够将黑人生活经验以钢琴弹奏出来,令人备感亲切之外又不得不折服。「丛林风格」(Jungle Style)就是他们混合大量非洲节奏元素带动乐曲能量所创立的招牌。起一个好的开头,再让团员们自由对应,乐团的每一首曲子,都是在贯彻艾灵顿本人的意念!
家族基因代代传,孙子带团来台湾
虎父无犬子,老艾灵顿的儿子梅瑟也不是省油的灯,就读哥伦比亚大学、茱莉亚音乐学院,不仅是位小号手、也曾经做过DJ、Della Reese唱片公司音乐总监,带过自己的乐团,从十八岁起就帮父亲写了第一首曲子〈Pigeons and Peppers〉,他的作品如〈Things Ain't What They Used to Be〉〈Jumpin' Punkins〉、〈Moon Mist〉及〈Blue Serge〉也都成了爵士经典之作。公爵最小的孙子保罗,对钢琴、打击、小号都有兴趣,直到梅瑟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儿子,这一切都是你的,你要保证它继续下去!」意识到责任的保罗,从此立志专注于钢琴的才华上。梅瑟死后,保罗原想接手,但听到的却只是“Shut up”与“Listen”,直到为其他乐团的创作在林肯中心的费雪厅发表得到热烈回应后,才顺利被接受。
〈Take The A Train〉、〈Mood Indigo〉、〈It Don't Mean A Thing (If It Ain't Got That Swing)〉……久闻其名的艾灵顿公爵大乐团即将由保罗.艾灵顿领著经典曲目来台!只不过,老艾灵顿过世后,乐团的「味道」会不会改变?要说不变,公爵本身的不断创新及乐手的世代更替,它的风格其实推陈出新;要说变了,子孙两个世代直系的传承,却稳固如昔。也许是对家族的情感流露吧,老公爵曾说:“They are all wonderful...and I love them”能够诠释艾灵顿的,唯有艾灵顿!
那个「没有摇摆就没有爵士」的大乐团时代
「没有摇摆就没有爵士」(It Don’t Mean A Thing,If It Ain’t Got That Swing),这是艾灵顿大乐团第一张令人心醉的录音专辑中的一首歌名,也为了一九三五年到一九四五年间的「摇摆乐年代」做了最佳的印证,那风靡的程度与重要性,就如同一九五○年代的摇滚乐团一般。
自从美国撤销禁酒令之后,原本数量就相当多的舞厅更为蓬勃发展,小乐团的声响已经不足以带动大型舞厅的气氛,十四、五个演奏者组成的爵士大乐团宏亮的声响因此流行。典型的摇摆乐团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萨克斯风组(三到五人,其中有些人也负责演奏单簧管)、铜管乐器组(小号长号各四或五人)和节奏组(钢琴、打击乐器、吉他和低音提琴)。当然一个这么庞大规模的乐团没有办法在演奏中大量的即兴,事先作曲与编曲逐渐变得必要,因此创作者自然变成乐团中的重要灵魂。而由于主要的旋律常伴随著萨克斯风所演奏的持续和弦,编曲者也常利用铜管乐器和萨克斯风快速交替的叠奏来制造音乐的张力和兴奋感,萨克斯风就在这年代跃升为最重要的独奏乐器之一。(李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