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听话孩子的故事》将毕希纳的《雷昂采与蕾娜》和尤涅斯柯的创意童话,揉和成叛逆王子与搞怪公主的成长历程。(舞蹈空间舞团 提供)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叛逆王子与搞怪公主 「不听话」才有创意!

毕希纳 +尤涅斯柯《不听话孩子的故事》演另类童话

舞蹈空间舞团继《史派德奇遇记之八脚伶娜》之后,再度推出结合世界文学的奇幻童话舞蹈剧场。《不听话孩子的故事》由鸿鸿编导、赖翠霜编舞,将德国剧作家毕希纳的《雷昂采与蕾娜》和法国剧作家尤涅斯柯的创意童话,揉和成叛逆王子与搞怪公主的成长历程。

舞蹈空间舞团继《史派德奇遇记之八脚伶娜》之后,再度推出结合世界文学的奇幻童话舞蹈剧场。《不听话孩子的故事》由鸿鸿编导、赖翠霜编舞,将德国剧作家毕希纳的《雷昂采与蕾娜》和法国剧作家尤涅斯柯的创意童话,揉和成叛逆王子与搞怪公主的成长历程。

2009新点子舞展-舞蹈空间《不听话孩子的故事》

5/1~2  19:30

5/2~3  14:30 

台北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公主蕾娜指著音乐盒说:「这是地毯。」指著地毯:「这是灯。」指向天花板:「这是地板。」指回地板:「这是天花板。」然后指墙:「这是门。」……这是怎么一回事?世界颠倒了吗?孩子学坏了吗?暂停一下——还有另外的可能性吗?「『不听话』很重要!所有的创造都是从不听话开始,它是文明前进的动力。」《不听话孩子的故事》的编导鸿鸿如此说。横跨文学、剧场、电影的鸿鸿担任舞作编导,旅德编舞家赖翠霜编舞,与横溢实验精神的舞蹈空间舞团舞者,一同飞扬这场成长冒险之旅。

站在叛逆小孩的观点来看成人世界

继与无独有偶剧团共同创作、入围第二届台新艺术奖的亲子舞剧《史派德奇遇记之八脚伶娜》后,舞蹈空间舞团再度推出结合世界文学的奇幻童话舞蹈剧场。鸿鸿将德国剧作家毕希纳(Georg Büchner)的名作《雷昂采与蕾娜》和法国剧作家尤涅斯柯(Eugene Ionesco)的创意童话,揉和成叛逆王子与搞怪公主的成长历程。前者是叙说王子自宫廷长大与逃亡的故事,后者则是成长故事的公主版,充满指鹿为马的异想天开。「男生通常是直接反叛,要嘛耍无赖,逼急就逃走,是一种从结构出发的方式;女生比较敏感与流动,会在自己的想像世界找到另种生存空间,比男生多了感官互通的可能性。」鸿鸿比较少年与少女的成长模式,让剧场中的说书人站在叛逆小孩的观点,来看成人世界。「所有小孩都是不听话的。」此点触动鸿鸿:「但社会却要求大家都要听话。」编导此作,让人可用不同的方式重新看待与定义这个世界。

为了适切表达剧本内涵,《不听话孩子的故事》将以舞蹈剧场方式呈现。「基本上是个说故事的舞蹈剧场,其中有著动作、道具、与语言的相互关系。」鸿鸿表示。届时实验剧场中将有个充满机关与想像力的舞台,里头藏著音乐盒等种种玩意儿,窗不像窗,门不像门,道具的形状、功能、质感皆有著四不像的妙用。而舞蹈剧场的身体,赖翠霜说:「相较于抽象化的现代舞,舞蹈剧场的肢体以生活化的语言去发展舞蹈,以简单的肢体衍伸出舞蹈,更具表达性与说服力。」一方面是生活化的动作,一方面是充满想像空间的场景、画面、情境、氛围。说书人有时与角色分离,有时扮演角色;舞者不仅以日常化的肢体语言诠释,还加入说话的部分,声音训练成了另一项功课。

不听话的孩子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舞者不见得爱念书,但愿意想,愿意尝试,很敢玩!」鸿鸿觉得这群舞者来演绎不听话的孩子真是再好不过了。王子雷昂采、仆人机器人伐伐、公主蕾娜、仆人宠物费利文,是四大角色。王子由女舞者反串,表现大而化之、孤僻、有思考力的性格特质,芭蕾课顽皮捣蛋,逃家时叛逆尽出。公主个性直率,是不玩洋娃娃、不装优雅的奇特公主,赖翠霜将设计公主玩道具、借以指鹿为马天马行空之桥段。伐伐以短而断的关节动作来呈现机器人式的肢体,费力文则是一只人性化的、具有沟通能力、像狗像猫又像狐狸的不知名宠物。

舞蹈与道具的运用层层累积,随著剧情进展,肢体更形夸张,音乐更有张力,赖翠霜运用前面出现的肢体,将简单变为丰富,将小变成大,将单一动作变为延伸语汇,热闹与感染力十足。对编导鸿鸿来讲,最动人的段落来自于头与尾的、渐次狂欢的「指鹿为马」。「在舞台上,每件东西都变了样子……原本固定的锁链关系重新拆散又组合,这种感觉很不错!」鸿鸿说。不听话的孩子,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成长创意等著不分长幼的心灵欢欣探索!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早逝「愤青」毕希纳  德语文坛的前卫标竿

德国剧作家毕希纳,虽然只活了二十四岁(1813-1837),「毕希纳奖」却是德语文坛最重要的奖项。毕希纳大学习医,兴趣却在政治,一八三四年与同伴建立秘密革命组织「人权协会」,发行政治小册子《黑森信使》,指出农民是革命主力,反抗贵族的剥削统治。事迹败露后,毕希纳幸免于难,逃往法国,获邀到瑞士讲学后病故异乡。

毕希纳留下四部剧作。《丹顿之死》Dantons Tod思考革命的真义,是他为了筹款营救同志迅速写成的剧本。一八三六年的《雷昂采与蕾娜》Leonce und Lena是一出喜剧与童话,王子雷昂采逃避政治婚姻,与民间女子一见钟情,没想到两人正是原本被彼此许配的对象,在婚礼上两人还假扮机器人,此剧对于人类社会预设的规格化框架有所嘲讽。《沃伊采克》Woyzeck取材自一桩社会新闻,沃伊采克是个流浪汉、社会边缘人,为了养家,他当兵、将身体卖给医生当实验品、每天只吃豆子,当发现情人红杏出墙时将她杀死;这个故事也曾被当代作曲家贝尔格改编为现代歌剧《伍采克》。中篇小说《棱茨》Lenz将心理分析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融于一体,是史上最早深入精神分裂状态的作品,也开创了德国现代散文写作典范。毕希纳的剧作题材笔法迥异,却打破古典格律,透过场景零碎却充满张力的连结,表达生存的多面性。二○○三年罗伯.威尔森曾在柏林剧团制作《雷昂采与蕾娜》的音乐剧版本,大受欢迎。(周倩漪)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