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剧刻意塑造一个「两极」的工作生态,走在一个模糊的虚拟叙事里。(林韶安 摄)
演出评论 Review

在虚拟寓言与现实间自我催眠

《华》剧刻意塑造一个「两极」的工作生态,走在一个模糊的虚拟叙事里,用非常典型的人物,非常表面的对话,来呈现所谓一个公司王朝的权力更迭。小人物李想原在旁白里叙述自己将在十分钟后死亡,似乎成功营造了一个通俗剧悬疑的故事起头;无奈的是,既要满足寓言的象征,又要铺陈角色的内涵,「十分钟」这个象征著故事倒叙的时间表,也可能只能是虚晃一招……。

《华》剧刻意塑造一个「两极」的工作生态,走在一个模糊的虚拟叙事里,用非常典型的人物,非常表面的对话,来呈现所谓一个公司王朝的权力更迭。小人物李想原在旁白里叙述自己将在十分钟后死亡,似乎成功营造了一个通俗剧悬疑的故事起头;无奈的是,既要满足寓言的象征,又要铺陈角色的内涵,「十分钟」这个象征著故事倒叙的时间表,也可能只能是虚晃一招……。

香港非常林奕华《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

4/17  台北国家戏剧院

在这出虚拟寓言里,观众们目睹「李想」坠楼而亡固然可怕,但我私下揣想,现实生活里的「李想」也许只是整了型、变了样,看不出到底有多少变化,似乎比较骇人听闻吧。

多重象征的精致高阶舞台,主宰著《华》剧的视觉;舞台右侧的格子书柜,强调了「分类」的偏见,而左侧高栏则表现了俯瞰睥睨的姿态。木质颜色的选择,既凸显了设计性,还有视觉的象征,淡然地说著这个都会故事中的冷漠与苍凉。台阶惊人的高低落差,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权力诱惑;透过导演灵活的台位调度,增加了全剧台位的变化与弹性。

林奕华的视觉呈现淋漓畅快、稳健成熟

导演林奕华的视觉呈现较以往而论,更臻稳健成熟;与编剧张艾嘉等人的合作,似乎得以让他专注于导演美感的钻研和思考。从开场的「电梯」转景、透过演员动作活用了办公室长桌、演员搭乘计程车的背侧台面向,以及主角在不同层次的楼梯上玩打网球等场景,导演均能在剧院偌大的空间里,有效地解决了很多脚本场景的问题,甚至发挥了剧场中的视觉效果,让我看了淋漓畅快!

最美的莫过于下半场的〈餐厅〉场景。台下观众望著张艾嘉所饰的角色张威,揽著角色李想(郑元畅饰),缓缓自舞台深处走向下舞台的长桌,导演选择「超越」虚拟叙事的写实逻辑,让张威坐在离特助大伟(王耀庆饰)较近的座位,反而让李想坐在远端,直接呈现角色之间的心理距离。「李想」在不在现场,变成此景不被在乎的一环。在蓝、绿灯光的切照下,这两个勾心斗角的始作俑者,竟有著悲剧性的苍凉与孤寂。可惜,由于对话与台词的单薄,终究不足显现角色的深度;无论是张威的旁观心机、大伟的为难挣扎(诸如他自己的经济崩溃与对张威的感情等),离所谓移情认同而投入的说服性,还有一些距离。吊诡的是,我们究竟是被角色、事件说服?还是驯服于演员的表演魅力?

若从电影《危险关系》(如剧中台词暗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编剧尝试的角色关系结构,似乎过于牵强;原因在于《危》片著墨性与政治的暧昧与操纵,并在宫廷贵族的背景下,深刻经营角色的互动,而《华》剧最「心虚」的一环是:我永远不知他们在办什么公、争什么权,从头到尾大家只是恐惧被开除与减薪,小人物的心声如何迁就这么一个西方化、异类,偏又「女性为欲望原罪」的刻板架构下呢?

角色偏于典型化,无法深入引人共鸣

或许因此,《华》剧刻意塑造一个「两极」的工作生态,走在一个模糊的虚拟叙事里,用非常典型的人物,非常表面的对话,来呈现所谓一个公司王朝的权力更迭。小人物李想原在旁白里叙述自己将在十分钟后死亡,似乎成功营造了一个通俗剧悬疑的故事起头;无奈的是,既要满足寓言的象征,又要铺陈角色的内涵,「十分钟」这个象征著故事倒叙的时间表,也可能只能是虚晃一招,观众开始面对上半场漫长而繁琐的角色铺排,而演员也有进入角色还是典型的尴尬。这一点问题,尤其在女性角色上特别明显。

例如,穿著大胆的嘉玲原是老板用来拉拢副董的一著棋,在没有足够篇幅描绘这角色的情况下,嘉玲突然对观众表白、崩溃,全场的煽情让我疏离。而苏菲(谢盈萱饰)与大伟于第十三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中的对手演出,虽然血淋淋地呈现了彼此的情感拉锯与痛苦,也因为全剧篇幅与重心所限,即使演员如此真挚(几乎也是表现最好)的诠释,苏菲这个角色也仅止于担任功能性的被害者而已。同样地,当剧终前张威被「宣判」开除,或是面对大伟与李想之死,表现出万般痛苦时,我也没有被她的情境与遭遇所说服。

大概就是在这样模棱两可的寓言与现实之间,观众还得以在现实生活里催眠自己,崇拜偶像,继续看著舞台上搬演所谓的人生吧。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