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中世纪人心欲望的清唱剧经典《布兰诗歌》,在现代舞蹈剧场的演绎下会展现怎样的新风貌?旅德编舞家暨导演林美虹,以现代场景进行颠覆,却从中描绘古今互通的人性爱欲纠葛,令人耳目一新。本刊德国特派员俞秀青与三月份观赏了这个新制作,特以本文介绍,并专访林美虹一谈其编导理念。
继成功的葛莱美奖歌剧《泪之泉》(注1)后,德国「达姆市国家剧院」(Darmstadt Staatstheater)(注2)舞蹈剧场,去年十一月推出由台湾旅德编舞家林美虹(注3)的另一出大型歌剧《布兰诗歌》Carmina Burana,此作集结舞者、歌者、音乐家等二百五十位表演者共同演出。艺术总监林美虹再度挑起导演、编舞重担,她颠覆古典歌剧《布兰诗歌》之传统内容,赋予此作截然不同的当代风貌!音乐总监是Lukas Beikircher,合唱部分则由André Weiss负责。
《布兰诗歌》编制庞大 表现狂放、神秘、悲情、肉欲
《布兰诗歌》是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清唱剧之一,也是一部传世经典作品。由德国音乐家卡尔.奥福(Carl Orff,1895-1982)作曲(注4),他独创的「奥福音乐教学法」令他鼎足二十世纪杰出音乐教育家的地位。一八四七年巴伐利亚学者约翰安德烈斯.舒麦勒(Johann Andreas Schmeller),将班乃迪克波恩(Benediktbeuern)修道院里所保存的诗,整理出两百多首集结出版。奥福因这套诗集的广泛内容及充满生命力的描述,激发他的创作灵感。《布兰诗歌》于一九三七年在法兰克福歌剧院首演,是一首演奏编制相当庞大的乐曲。除了管弦乐外,还有各种打击、键盘乐器,加上百人的合唱团与儿童合唱团,独唱部分有男高音、男中音和女高音,原剧同时也有舞蹈表演。
奥福在《布兰诗歌》中表现狂放、神秘、悲情、肉欲的精神,以简单旋律、强烈节奏,将没有发展与变形的乐句反复贯穿全曲,却营造源源不绝的强大能量。他融合了古代希腊戏剧、中世纪神秘剧本、巴伐利亚民谣戏剧,透过怀旧的素材却创作出语汇新颖的乐章。全曲二十五段歌词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春天Primo Vere〉,传达出人对大自然的渴望;第二部分〈在酒馆中In taberna〉,是人生的真实写照;第三部分〈爱情宫廷Cour d'Amours〉,歌颂爱情的伟大,全曲由极著名的主题「命运,世界的女神」前后贯穿呼应。
图书馆现代场景中 描绘人生七阶段
编导林美虹以现代人生活著手,去诠释中古世纪的诗篇与奥福的音乐,并以舞蹈剧场的手法演绎歌剧。她将整出作品分成七大幕,主要描述生命中不可豁免的人生阶段;除了生老病死外,并涉及生命定位、情感归属与名利欲望之追逐。舞台设计汤玛士.古路伯(Thomas Gruber)藉著影射诗篇被发掘的背景,将场景置定于抽象建筑形式的现代化图书馆空间;他采用黑底为主,在呈列五颜六色书籍的框架中,隐藏著一部部多彩人生与辉煌史迹。
幕未开前,黑幕上来自法国沙尔特大教堂(Chartres Cathedral)(注5)的圆形镀金象征符号,已暗示了全剧的中心思想。首幕〈捷径Shortcuts〉中,所有舞者穿著各种亮丽色彩的短大衣,像是电影快转画面,将生命里的重要阶段,如剪辑影片般地快速播放。代替美艳的命运女神(Fortuna),林美虹让冷酷、庞克装扮的男神预告众生的未来,他与另十名如侍者般的庞克族演员贯穿全场。命运之神像魔术师般地操纵人们,让凡夫俗子经历喜怒无常的人生百态;他呼风唤雨地指挥人生、颠倒乾坤,无情地转动生命之轮,如合唱的词曲般:昔日飞黄腾达、高踞宝座,享尽荣华;如今荣耀财富尽失,被抛入深渊!舞台上,象征生命之初的娃娃车被推入,变调的灰色婴儿车,已经告示了生命残酷、生死与共之因果。取代令人欢欣雀跃的新生命,车里没有雪白稚嫩的小宝贝,反倒是一颗颗粉、蓝的球,它是否意味现代人游戏人生的态度?还是将生命弃如蔽屣,个人的嗜好远比赋予生命更重要?导演在首幕已埋入伏笔、对生命提出种种质疑。
爱欲与名利 引爆生命狂乱扰攘
第二幕以〈死亡Tod〉大胆注解春天的乐章,「先死而后生」林美虹如是说,像中国人的时辰不是从零时计算,而是午夜前的十一点倒数开始。舞者换装成送葬仪队与随行的庞克族演员,庄严缓步地经过死者。命运之神在一角冷眼旁观,正当他装模作样地擦拭眼泪之际,第三幕〈婚礼Hochzeit〉已热闹滚滚地展开。从对婚礼的期待、幻想到庆典的兴奋欢乐;一对对俊男美女如佳偶天成,跳著深情款款的双人舞,私密的婚约成了荒谬的公开集体狂欢!在蜜月期消逝后,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取代激情热恋,男女争战就此爆发!幻灭后,每对情侣在小桌前龃龉谩骂、归罪咎责,诉说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人因寂寞而狂欢、怕失去而滥交。在狂乱纷争与宣泄情绪后,每个人像座孤岛,心痛而无助。命运之神乱点鸳鸯谱,戏谑人们的情感,教人失去理智而不知所措。
〈试镜Casting〉将场景拉到电视台的选秀大赛。林美虹聚焦在角逐者的内心反应,表现他们想成名的心理交战,且反讽媒体操控现代人的生活与价值观。参赛者在舞台前端坐一排,表现上台前的紧张惶恐,像是等待被宰割的羔羊,任意被摆弄支配,且让观众无情地品头论足。所有的人使尽浑身解数,希冀命运之神降临好运,让自己成为超级巨星!性感女郎在台上表演喷火、魔术等特技,也有人模仿动物哗众取宠,众人为争夺名利受尽精神折磨!
〈大厅Lobby〉叙述社会道德的沦落、败坏。此时一位男中音以厨师的装扮出现,他身上血渍斑斑,拿著菜刀唱出人生酸甜苦辣等各种口味。现代人不也像中古世纪一样,喝酒啖肉、大快朵颐、食色性也?大厅里有多座沙发、左右两侧是男女洗手间,进出的旅人在此邂逅。这些衣冠楚楚的绅士与高贵淑女,在此为情色利益出卖灵肉,舞者们在大厅里展现人性赤裸的欲望,上演各种交媾奸情。另一位身著影射鹅羽绒的白短裙之男高音,趴在地上哀嚎呻吟,凄美的歌声唱出「被烧焦的天鹅」,令人动彻心扉!暗喻著现代人过度繁密的工作压力。
生命无常轮回循环 藉今喻古藉古讽今
命运之神打开身穿的大衣,两侧现出整片发亮的红色小爱心,为〈心房颤动Herzflimmern〉展开序曲。如同电视上「我爱红娘」的征婚节目,表现各种型态的感情,诸如:两小无猜、三角关系、同性恋、双性恋、偷情出轨、痛不欲生、纠缠不清等,诉说两性世界的追逐与人们对爱情的渴望。虽然爱情的魔力,可以解除所有禁锢,无奈命运之神总是嘲弄众生的七情六欲。最后一幕重回〈捷径〉,所有庞克族演员骑脚踏车不停地绕圆而转,舞者们如芸芸众生彷如逐命般地狂奔其中,意味生命似轮回般,生生不息!
「人生无常、盈虚交替、稍纵即逝、勿需汲营」是林美虹在《布兰诗歌》里挹注的强烈个人生命观,如同凯撒大帝在横渡卢比孔河时高喊「骰子已经掷出!」滚动的生命之轮,将骰子转成什么点数,由不得你决定。尽人事后,只能听天命。她并投入此作深邃意境与丰沛情感,动作设计来自舞作所要传达的内涵,不为炫技或增添视觉感官而随意使用特效;包括小道具、特殊服装的使用,都有其原因指涉。整出剧作中,歌者、舞者与演员的调度融合,自然且顺畅,尤以「藉今喻古、藉古讽今」的手法,独具匠心!
注
- 请参阅《PAR表演艺术》杂志186期,俞秀青〈《泪之泉》缅怀罗卡 林美虹以舞蹈剧场新诠〉,p.102-104,2008年6月。
- 达姆市国家剧院的全年演出节目请查询网页www.staatstheater-darmstadt.de。
- 请参阅《PAR表演艺术》杂志182期,周倩漪〈她的创作风景,因感动而无边—林美虹〉,p.50-53,2008年2月。
- 卡尔.奥福的官方网页www.orff.de。
- 沙尔特大教堂位于巴黎西南方,以歌德式建筑闻名于世,并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彩绘玻璃窗,一九七九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此教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专访旅德编舞家暨导演
林美虹:我视《布兰诗歌》为挑战,并从中找到创作的乐趣!
采访整理 俞秀青
Q:全世界经典歌剧众多,为什么您对《布兰诗歌》情有独钟?
A:我们剧院连续四、五年呈现奥福的系列作品,今年刚好轮到《布兰诗歌》,院长希望我用舞蹈剧场的形式,结合歌者、乐团、合唱团、舞者等方式表演。此剧可能不是我会主动选择的作品,因为它和我这些年来创作发展的走向不尽相同,但我视它为挑战,并从中找到创作的乐趣。此作原描写中古世纪的生活,当时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诸如生老病死、食色性也等生命转折与人性症结,和现代人热中的事并无不同。我把两个时空的生活做比较,用现代人的美学去呈现此作,对我而言也是个有趣的挑战。
Q:用现代社会的呈现手法,反映中古世纪的生活,是您对这个音乐的想像吗?
A:当年奥福希望以歌者、演员、乐团、合唱团、舞者在台上呈现“Magic Picture”(魔幻画面),这是他赋予此剧的副标。这句话对我形同指标与灵感启发,我在想像他意味的Magic Picture和我所见有何不同,我对这些诗篇的感受与诠释又有何差异。
Q:您想在此作呈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整部歌剧有二十六个曲目,开始与结尾是一样的。它所要呈现的意念是“Life Circle”(生命循环),不管是奥福对诗篇的选择或诗篇的文本内容,以及整个音乐结构的编排都强烈地诉诸于此意象。
Q:此剧编制如此庞大,动用近二百五十位表演者,在编导过程哪方面最困难?
A:依音乐曲目而论,《布兰诗歌》是全德最常上演的剧目,观众对它耳熟能详且有一定的想像。一般常见的是以音乐或纯舞蹈形式呈现,若以结合各领域的完整形式表现来说,最棘手的应该是舞台空间的处理问题。原始构想是乐团留在乐池、合唱团放舞台后面,但会有声音传速落差的问题。最理想则是将所有人放在舞台上,同时保留足够的空间给舞者跳舞,于是我们想尽各种可能性来达到此目标。
Q:所以您希望观众的焦距放在舞者身上,但整个乐团与合唱团同时并置舞台上?
A:是的!但乐团有很多大型打击乐,占掉舞台太多空间,且合唱团有一百多人,全放台上容易抢走视线,也会妨碍舞者表演。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台上呈现完整的画面,所以我必须有所取舍。在和舞台设计、指挥与音效部门等人,经过长期探讨商榷,我们决定以「间离法」(Verfremdung)著手;使用一道镂空、有穿透性的墙,让乐团与两大合唱团并置墙后,墙前的舞台则是演员和舞者的表演空间。整个意象是图书馆,地板是书架的倒影;但又不太写实,在黑暗中透过迷蒙灯光,感受整个场景与音乐的氛围。
Q:每首曲子皆有固定的主题与文本,在编导时您使用这些文字的意义吗?
A:《布兰诗歌》的诗篇由修道院的修行者描写了中古世纪的生活,许多音乐是当时流行的民谣。整个思想色彩非常接近土地民生,表现最原始的欲望;包括期待、失落等特质,皆赤裸裸地呈现在诗篇里。当然每个人读诗的感受不尽相同,我是以现代的角度来诠释。
Q:您在德国剧院工作十多年,可否谈谈剧院系统的利弊与优缺点?
A:德国的剧院系统是全欧洲最完整的,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由国家出资的国立剧院,大概有一百五十个,部分资助的小剧场还有几百个。其他国家采用的是集中菁华区,例如法国的大城市像巴黎、亚维侬等是重点区,其它小城市就被忽略;而义大利也是如此,像集中在罗马、米兰等。德国有超过几百年的剧院历史,长期下来,培养民众参与艺术文化的习惯和生活密不可分,这是非常特别的优点!让所有艺术家不论哪个行业,可以心无旁骛地致力创作,实现梦想!观众进剧院,经由作品去感受现实生活里没有的梦幻国度。但经年累月养成的惯性,也会导致极无弹性的规则。有些部门是永久职,加上强力工会保护,一方面虽有保障,但也少了竞争性。像某些国家的自由艺术工作者,永远都必须战战兢兢地全力以赴,因为每个演出有可能就是最后一个!
Q:外国人在德国剧院的工作机会多吗?
A:很多人误解德国剧院很排外,以我在欧洲各国的工作经验之言,德国是最开放的!剧院里的多数艺术家是外国人,我们偶尔还开玩笑,视剧院里的德国人是外国人。
Q:您的作品除了德国以外,也在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演出,您如何掌握欧洲人的思惟与工作方式?
A:我十五岁到欧洲读书,那时年纪小、吸收力很强,至今住欧洲的时间也超过台湾。整个学习、工作过程,如同鱼在水里一样自在,我并不需要改变想法去适应别人,我只强烈地感受到艺术工作是「你做得越多时,觉得你知道的越少!」艺术领域无比宽阔,隔行如隔山。当然,台湾文化就像身体里的血液,是我生命里第一个接触、认识的文化,那是不可能忘记、忽略的。
Q:就一个创作者而言,德国剧院系统的优、缺点为何?
A:这个系统可以让你有远瞻性,我可以计划未来几年要创作的路线,不用担心这部作品结束了,不知下一部在哪?或疲于奔命送企划、筹资金。我可以完全专心创作,在不断地累积中继续成长;我认为「持续地做」你才会有进步!当然不是每部作品都令人满意,也不是以同样手法重复自已,而是不断地去探知各种可能性、去寻找未知,才是创作者的最大刺激与吸引力。
缺点是很早以前就要安排下一年作品及舞台架构,创作的动力如同生命有它的起落,当你在做一出突破想法的作品时,需要时间让自己潜伏、发酵,甚至闭关来深入内涵。在剧院有强烈的时间性,在特定时间内需完成一定计划;每天有旧作上演、同时编创新作,所以有紧迫的时间压力。要知道如何有效运用时间,不能因突发灵感而随心所欲。另外,作为总监还要花很多时间做协调与决策性会议。
Q:台湾有大批优秀舞者,您是否可以给他们建议,如何做准备来考德国舞团?
A:注意剧院甄试的季节,大概在十一月至二月之间,可先上网(www.tanznet.de)查询,看清时间不要盲目乱投资料。还有事先了解舞团性质,有些舞团是纯肢体或重剧场,也有新古典芭蕾舞风格等,需找到适合自己属性的舞团。我的舞团有时收到上千个邮件,若甄试时间与舞者的经历不符,是不考虑的。除了少数开放甄试外,一般先看申请者的资历与舞蹈光碟,若合适才请对方来甄试。另外准备齐全专业的CV(个人档案)也很重要,影像除剪辑完备的DVD外也可放进You Tube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