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爱乐的数位音乐厅,在网上即时看乐团演出。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看歌剧,不用出大门!

音乐会、歌剧网上直播 表演艺术进驻网路世界

似乎突然之间,欧美所有具规模的表演艺术机构,都开始了、或正在筹划网上欣赏的服务。像欧洲艺术电视台Arte、柏林爱乐的数位音乐厅、一票难求的拜鲁特音乐节、美国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都让乐迷可以不出家门,在家中欣赏精采演出。科技的进步可能改变了观众的欣赏习惯,但是否会影响进音乐厅或剧场看表演的意愿?仍未可知。

似乎突然之间,欧美所有具规模的表演艺术机构,都开始了、或正在筹划网上欣赏的服务。像欧洲艺术电视台Arte、柏林爱乐的数位音乐厅、一票难求的拜鲁特音乐节、美国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都让乐迷可以不出家门,在家中欣赏精采演出。科技的进步可能改变了观众的欣赏习惯,但是否会影响进音乐厅或剧场看表演的意愿?仍未可知。

在半个月之间,我已经欣赏过了布列兹(Pierre Boulez)指挥柏林爱乐、Pierre-Laurent Aimard独奏的拉威尔《左手钢琴协奏曲》,拜鲁特的《崔斯坦与伊索迪》,Helen Mirren主演的英国皇家剧团(Royal National Theatre)的《费德尔》Phedre,以及Juan Diago Florez和Natalie Dessay在过去两年横扫欧美所向披靡的《联队之花》。

 虽然每个制作都在不同的城市,但我既没有受时差之苦,也没有刷爆信用卡,连飞行里程都没增加半点。事实上,除了《费德尔》,我连家门都没出过。这是因为,这些表演都是从电脑上看的,只有《费德尔》,需要旅行,因为是在电影院里,但也是搭趟地铁而已。

创下电影院播歌剧创举,大都会再开发线上影音

似乎突然之间,欧美所有具规模的表演艺术机构,都开始了、或正在筹划网上欣赏的服务。在这方面,欧洲应该是先驱,欧洲艺术电视台Arte早就把很多节目上网,包括音乐会和歌剧演出。柏林爱乐的数位音乐厅(www.berliner-philharmoniker.de)在上一季启用,现在已经有三十场音乐会的影音记录,只要按下电脑键盘,即可比较一下,指挥孟德尔颂《以利亚》神曲的小泽征尔和指挥舒曼的第四号交响曲的拉图,谁的白发更散乱些。想去华格纳的圣殿拜鲁特音乐节又不得其门而入吗?上网(www.siemens.com/festivalnight)就现场实况尽在眼前。

在美国方面,大都会歌剧院也不甘示弱,在去年十月推出Met Player(www.metplayer.org),让歌剧迷可以透过电脑,收看或收听大都会表演,目前已经有四十五出历史电视转播,像是一九七七年帕华洛帝和Renata Scotto的《波希米亚人》和一九八五年Leontyne Price的《阿伊达》,有一百六十五场收音机转播的录音,以及廿三场过去两年极受欢迎的HD电影院直播。

这个电影直播,可是大都会的创举。在二○○六年季度开始,选择性地把周六下午的演出,用卫星现场直播到各地的电影院里。这项豪举原本招人怀疑,谁会坐在电影院里看三四个钟头的歌剧?没想到一炮而红,很多场次不但爆满,电影院甚至主动加映。两季以来,已经有十七个国家的电影院参与,上一季的总观众数多达九万人。有此成功经验,史卡拉歌剧院也立即推出其电影系列,而皇家剧团也将在本季度直播四场话戏表演,第一场《费德尔》已在纽约放映。

是吸引更多人进剧场,还是让更多人宁愿待在家?

视听科技的进步,最终都会改变我们欣赏表演的习惯。这最新一波的电脑和电影院直播,会造成什么影响,虽然不会立即显现,但一定是会有。在我的十二吋电脑上的视听效果,当然比不上音乐厅,但是如果有人早把电脑接上环绕音场,甚至是直接从电视上网的人来说,享受肯定会大大提高。

至于方便性,那就无话可说,在Notebook、iPhone的年代,真可以说是无处不可为音乐厅。要渡假、有一个重要的会议推不开?那就上网看吧!至于像拜鲁特这种一张票平均要等七年的地方,上网恐怕是大部分人唯一的选择。虽然Stream不可下载,但技巧高超的科技族,肯定可以找到存档的方式。

上网看的票价(单场柏林爱乐9.9欧元、Met Player3.99到4.99美元、电影院20元,另外都有季票)当然是便宜过现场。另外也可能有些曾是忠实观众,但或许年纪大了,或住得远了,不容易日日劳师动众上音乐厅,也可能在网上解解馋。至于老师父母或男女朋友,更可以拿来做教育的工具,让没接触过古典音乐的人先熟悉一下。

现场转播倒底是如提倡者所说,挑起艺术新鲜人的兴趣,最终会把他们吸引到剧院里来,还是如反对者言,瓜分了现场观众的市场,甚至是挤压很多小地方的剧团生存空间(你会去看社区剧团的半生不熟的表演,还是要选大都会的电影转播?)这就不是一时间看得出来的。

大都会歌剧院就不断找出各种数据来证明电影不减观众的兴趣,因此一再强调,过去两季的票房都一路上升,刚刚开始贩售的二○○九/一○季度单张票,销售首日(八月十六日)已经创下二百五十万美元的记录。

亲临现场仍是最优选择,留下影音造福未来乐迷

对大多数的表演艺术爱好者来说,亲临现场的气氛毕竟不同,这是连电影院都不能复制的(除非表演厅开始用3D技术转播)。如同已故女高音贝佛莉.席尔丝(Beverly Sills)在收音机广告里说的,不管她进了大都会多少次,每次开幕前水晶灯开始往上吊时,她就不由自主兴奋起来。

而对表演机构来说,现场直播耗资极大,短期来说,不可能回本,因此是市场行销的目的居多。然而长远来看,留存下来的影音记录,终会有价。因为大多数的音乐歌剧,经典的录音已经不胜枚举,想要再吸引爱乐者掏钱,只好靠影像。

不过对表演者来说,如果每一次演出都有影音存档,会不会造成未来的压力?当红女高音安娜.聂翠柯(Anna Netrebko)刚刚宣布,不会在大都会重演她二○○五年在萨尔兹堡的《茶花女》,因为不想让人拿她跟「DVD里的自己比较。」很多乐迷都推测,这是因为产后的聂翠柯,身材已经不复产前的聂翠柯。

真有差这么多吗?看来我要上网看看她产后复出演的《拉美默的露琪亚》Lucia di Lammermoor求证一下!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