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特别企画 Feature 德国剧场新势力

设计「总体空间」 作品展现政治性

《哈姆雷特》的舞台设计裴普鲍姆,是目前德国中生代的舞台设计中,最富盛名的一位。我们曾经看过他设计的《玩偶之家—娜拉》、《点歌时间》,可以发现他的设计非常多样。生于东德的他,总是不忘在作品中呈现政治性,这种政治性是:「刺激观众反思刚刚在面前呈现的演出。」

《哈姆雷特》的舞台设计裴普鲍姆,是目前德国中生代的舞台设计中,最富盛名的一位。我们曾经看过他设计的《玩偶之家—娜拉》、《点歌时间》,可以发现他的设计非常多样。生于东德的他,总是不忘在作品中呈现政治性,这种政治性是:「刺激观众反思刚刚在面前呈现的演出。」

当我在做舞台设计时,我总是从建筑师的角度思考

——杨.裴普鲍姆

欧斯特麦耶《哈姆雷特》的舞台设计裴普鲍姆(Jan Pappelbaum),是个不能在此次演出中轻略的重要人物,他是目前德国中生代的舞台设计中,最富盛名的一位。去年十月十一日到今年一月十日,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国家现代设计美术馆,举办了裴普鲍姆的舞台设计回顾展,就是说明他人气指数的最好明证。

总是在寻求新的设计语言,不忘在作品中呈现政治性

一九六六年,裴普鲍姆出生于东德德勒斯登的一个演员世家,大学时他在威玛读建筑。不过家学背景的影响,让他学校的时候组成学生剧团,参加了威玛艺术节,因此结识了一群学生导演,发展长期合作关系,这几个人后来都大有成就,包括欧斯特麦耶、在法兰克福塔楼剧院担任艺术总监的Tom Kühnel、歌剧女导演Andrea Moses等。裴普鲍姆因为与欧斯特麦耶合作,还认识俄国前卫导演梅耶荷德(Meyerhold)的曾孙Gennadi Bogdanov,之后深受梅耶荷德派的影响。

即使以在台湾演出过的《玩偶之家—娜拉》、《点歌时间》、《哈姆雷特》为例,观众也会发现裴普鲍姆的设计非常多样,从现代风格的室内设计,到原始元素与多媒体混杂的《哈姆雷特》,目前已累积八十几部作品的裴普鲍姆,总是在不断寻求新的设计语言。但是生于东德的他,总是不忘在作品中呈现政治性,这种政治性是:「刺激观众反思刚刚在面前呈现的演出。」

二○○六年,德国知名剧场杂志《时代剧场》Theater der Zeit,特别为裴普鲍姆出版了一本作品集《部分就是全体》Der Einzelnen ein Ganzes,里头收录大量剧照、访谈、合作过的导演(如欧斯特麦耶)与演员(如《玩偶之家—娜拉》的女主角安娜.蒂斯摩Anne Tismer)的专文介绍等。该书作者Anja Dürrschmidt分析裴普鲍姆的舞台设计,认为裴普鲍姆有一个最大特色,就是对平台的使用。即使是台北的观众,也能发现《玩偶之家—娜拉》是在一个旋转平台,而《哈姆雷特》更进化到可前后移动的平台上。平台作为剧场的原始设计,从古希腊剧场就可见其端倪。这种本质性的剧场感,也深受不少导演的青睐(例如柏格曼就经常在他执导的舞台剧里,用到板凳高度的小平台)。

试图达到「总体空间」,试图打破镜框限制

除了这个签名式的平台外,出身建筑的裴普鲍姆沉浸在包浩斯(Bauhaus)的设计传统中,将剧场视为总体艺术,重视空间效果,试图打破观众席与舞台的镜框限制,Dürrschmidt认为裴普鲍姆试图达到一种总体空间(Totalräume)。而在舞台设计对裴普鲍姆的吸引力,是他能享受到建筑师享受不到的创作自由(舞台设计不用向导演标案啊!)。关于建筑对他的影响,裴普鲍姆说:「我舞台设计的建筑层面,并非是装饰性的,也不是外表的形状…吸引我的,是尝试用不同方式来安排空间。」

不过,裴普鲍姆也强调舞台是一种展示建筑,就像是车展的名车般,要能够让演员与表演以最大的强度,呈现在观众眼前。对于裴普鲍姆的设计原则,可以用他引用表现主义建筑师孟德尔颂(Erich Mendelsohn)的话来总结:「找出事先存在的事物,分解它们,然后再将它们挪用成艺术。」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