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岁就以《榴梿飘飘》得到金马奖影后荣衔,秦海璐却不像其他当红大陆女星一样演出商业大片,她持续演舞台剧、演新导演的电影,走一条人迹罕至的演艺之路。十一月,她将随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的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访台演出。秦海璐说,田沁鑫是她表演生涯中的贵人,为了让一开始找不到感觉的她体会红玫瑰,田沁鑫让她从六岁开始演,先找六岁时红玫瑰的感觉。之后慢慢演到十二岁、十八岁……最终,秦海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红玫瑰……
中国国家话剧院《红玫瑰与白玫瑰》
11/4~5 19:30
11/6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人物小档案
- 生于中国辽宁,九岁即入辽宁省营口市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而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为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并就读于POLIMODA时尚学院。
- 2000年出饰电影《榴梿飘飘》女主角,同年度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女演员奖,隔年再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第38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及最佳新演员奖。
- 2007年以电影《父子》入选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女演员。
- 2010年以电影《钢与琴》得到上海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 演出过廿多部电影,身兼歌手与舞台剧演员,曾来台演出舞台剧《四代同堂》,发行过《幸福回味》、《单行线》等音乐专辑。
在搜寻引擎上打入秦海璐的名字,跳出的相关字词尽是章子怡、范冰冰等国际知名的大陆女星。十年前,秦海璐饰演陈果电影《榴梿飘飘》里流离懵懂的特种行业女子,以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身分走上威尼斯的红毯;十年后,秦海璐再访水都,不需华丽洒钱的商业片抬捧,她已是家喻户晓的实力派演员。
虽然出道即获影后头衔加持,秦海璐的演艺之路却走得冷僻。她曾选择离开眩目的镁光灯,当过秘书、开过店,当个年轻时向往的「朝九晚五上班族」;银幕前,秦海璐不专挑商业大片,反而选择跟许多新导演合作,甚至自行出资百万贴补制片。从电影、电视,最终回到她出生的剧场舞台、演出名导田沁鑫改编文学巨作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及《四世同堂》,秦海璐说,卅岁这年,她终于在舞台上豁然开朗,找到了人生的蜕变。
「卅岁之前的我,其实很不了解自己。」秦海璐说:「我以前甚至不知道怎么面对媒体,所以大家觉得我冷冰冰的。其实那不是我,身边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很热情的人。」低调、朴直的秦海璐,不朝主流靠拢,坚持在艺文片和舞台剧里「安于现状」。乍看下,她表情不多的脸庞,冷冷的像是早春料峭的薄雾,直到了解深了,薄雾散去后,是温暖淡定的春阳。
京剧根柢 打开表演之门
秦海璐九岁时与戏剧的初次接触,是在传统戏曲学校中,借由京剧的训练扎稳了根。「我从小就被父母送到戏校,学了八年的刀马旦。之后想考大学,也不会别的,就继续学表演,没什么特别的动机。」秦海璐很坦率,「生活就是这样安排。」
十七岁那年,秦海璐考取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顺利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传统剧场及现代剧场的学院训练背景,在她对舞台的熟悉、控制与爆发力上,产生深远影响。当时中央戏剧学院九十六级的班主任常莉,在表演上带给她很大启发:「京剧表演跟戏剧表演区别是非常大的,比如眼神,京剧表演中非常有要求,要亮,要有神,哪个姿势看哪都有规定。但戏剧表演要求的是真实。那时为了训练,老师要求我演一个盲人,完全抛弃眼神的表现,最后终于找到了感觉。」
秦海璐廿岁时,导演陈果问她是否愿意出演电影《榴梿飘飘》。「那时候,连剧本都没有,又是演一个妓女。我觉得不靠谱不想去,就把他推给常莉老师。」结果常莉回来找秦海璐,希望她能够再考虑接演。秦海璐说:「可是他们是找我演一个妓女。」常莉回答:「如果你是一个明星,你可能要考虑角色对你个人形象的影响,如果你是一个演员,你有一天可能会接到比妓女更不堪的角色,你自己选择。」秦海璐如今感叹:「我想,那就是一个演员应该坚持的操守吧。」事实证明常莉的眼光没有错,《榴梿飘飘》让秦海璐捧回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女演员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以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和最佳新人奖,自此一炮而红。
喜欢简单 从生活中学习表演
谈起面对剧场、电视剧,以及电影的表演拿捏,秦海璐认为,这是几种完全不同的创作过程。演出电影、电视剧时,如果演员演的不是导演要的,导演可随时喊卡。「但对演员来说,在话剧表演上的主导性比较强,因为大幕一开,就没有人可以控制你了,你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导演的意见那是表演结束之后的事。」她解释,舞台剧是种夸张的表现形式,而电影、电视是要非常真实的,贴近生活状态的表演,演员需快、准、狠地一步到位,对细节要求也高。「但我并不在意以哪种形式来表演,演戏能够『演好』而不是『演完』,这点才是最重要的。」秦海璐说。
下了舞台后的秦海璐,自己形容自己「挺简单」,没事喜欢待在家看书或看DVD,或者布置屋子。如果有长一点儿的假期,她会出门旅游,不做太详细的计划,早上醒来想起去哪就去哪。「这两者都是演出的养分。」秦海璐说,「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就有『观察生活练习』,通过观察和模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形形色色来完成自己的表演。比如我在演《四世同堂》的大赤包时,就常观察身边比较胖的人行为动作,然后发现其实胖的人也是很灵活的,他们有自己的行动技巧。人生历练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从而理解角色,使表演更立体。」
排练《红玫瑰与白玫瑰》 从此蜕变
如今回想当年以《榴梿飘飘》成为影后的出道记忆,秦海璐形容「压力、动力,甚至负担都有」。「那个时候我并没有准备好,也不知道那些荣誉有什么特别好的,甚至在拿到奖之后,我还在想著退出演艺圈的事情。」奖座荣誉并不令秦海璐雀跃,对她而言,那些只是证明,证明她会演戏,而且演得不错。「这种高起点有好也有坏,好处是,身边一起工作的人会给你更大空间,因为他们很信任一个『影后』的演技。不好是,可能会渐渐看不清自己。」秦海璐会自问:「每个人都说我演得好,但我是不是真的好呢?」
秦海璐因此没有被名气拎著、一股脑冲进商业大片的潮流,她反而选择跟许多新导演合作,只因每位导演最初的一两部片,都有一种沉淀多年的「情怀」,「那比较个人化、是为了理想,跟我想要的东西是吻合的。」就这样靠著感觉走著,直到而立之年到来,田沁鑫与《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出现,终于对她造成深刻的影响转折,被她形容为多年表演生涯中的贵人。
「排《红白》那年,我刚好要满卅岁。卅岁之前的我,其实很不了解自己。田导跟我说,海璐你就是一个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的傻姑娘。」秦海璐透露,最初选演员时,她本有意出演白玫瑰,觉得自己更像她。可是田沁鑫告诉她:「海璐,你不知道自己哪里好,你就是红玫瑰。」
「田导眼中的红玫瑰,就是一个单纯可爱得如同孩子般的女人。可能田导看到的,是我内心深处与她心中红玫瑰相似的部分。」秦海璐坦言,自拿奖之后,没有人说过她的表演有问题,田沁鑫是第一个对她说「你这样不对」的人。「那话就像一把刀子在我的额头开了一道口子,之后又一下一下地剥掉了那么多年来大家给我贴出的黄金甲。」秦海璐说:「那时候,我曾在夜里哭喊得把全家人吵醒,自己却全然不知。也有一次在路上开著车,听著林夕写给我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那首歌,无声地流泪。」
为了让一开始找不到感觉的秦海璐体会红玫瑰,田沁鑫让她从六岁开始演,先找六岁时红玫瑰的感觉。之后慢慢演到十二岁、十八岁……最终,秦海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红玫瑰:「当我找到演红玫瑰的感觉、真的懂得了红玫瑰之后,我整个人都豁然开朗了。在我卅岁的时候,我蜕变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紧』。」
也是张迷 演出吸引新粉丝
去年才刚随著田沁鑫的《四世同堂》来台演出,秦海璐今年又再次要跟著《红玫瑰与白玫瑰》二度访台。对于演出张爱玲笔下的经典角色,秦海璐称自己也算是个张迷。「田导的剧本不止是小说的内容,它融合了在不同的文献里张爱玲对《红玫瑰与白玫瑰》这个故事、及当时的上海的解读。对那些并不是很了解张爱玲作品或那个时代的观众来说,看戏时更容易进入到那个氛围里。而且它把整个小说的结构重新编排了,非常有意思。」
《红玫瑰与白玫瑰》推出时,在大陆各地获得空前的回响。田沁鑫也曾表示,秦海璐因为演出剧中「拥有婴儿头脑与成熟妇人之美」的红玫瑰王娇蕊,在大陆吸引到一批全新的戏迷,连原本不喜欢她的人都纷纷去她的网站给她留言,不分男女。
「其实我一直觉得红玫瑰和白玫瑰是同一个人。」被问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较能认同哪一个角色时,秦海璐这样回答:「那是一个女人的不同面,在不同的男人面前,她会展现不同的面貌。」
选择冷僻之路 做喜欢做的事
许多人形容秦海璐的美时,都说她「别致」、「有个性」,这十年来的她,的确也选了一条人迹罕至的特殊道路。她曾形容,因为自己未对人生和职业多作规划,所以发展得较慢。如今回看出道以来的心路历程,有什么特殊感触?
「得奖之后,我觉得我的任务完成了,证明了我是一个会演戏的人,我可以去做一些我想做的事了。」秦海璐其实一直很向往简单平静的生活,做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这是她不为人知的一面。直到有个朋友对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应该抛掉自己的专长,去做些自己并不擅长的事。
「后来事实也证明,可以得『影后』的人并不一定就能胜任办公室工作。」她笑说:「于是我又回到这个行业。对我来说,这十年的感触就是我一直在做我想做的事,所以我都不会感到后悔,我可以用半年的时间来排一部话剧,我拍很多新导演的戏,我很开心可以选择做我自己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