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要不是本期专题,我们不会发现,碧娜.鲍许与斯特拉温斯基的《春之祭》,冥冥中命运相系。

一九一三年五月廿九日,由斯特拉温斯基作曲、尼金斯基编舞、狄亚格列夫率领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春之祭》,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剧院首演。不同于传统芭蕾舞剧音乐的悦耳和谐、旋律优美,《春之祭》复杂而大胆独创的节奏、狂野而原始的不协和音,不断挑战当时听众的听觉感受。这部完全摆脱印象派与浪漫主义,离经叛道的大胆作品,让当晚的演出发生一件音乐史上空前绝后的音乐厅暴动,觉得音乐吵闹刺耳又野蛮的现场观众大喊:「快停下来、不要演了!」甚至有些观众还打起群架、对台上扔东西,到最后必须借助镇暴警察进入厅堂内来控制秩序。而据说,斯特拉温斯基则乘机悄悄地从后台窗户溜走,连媒体都指称当晚演出并非「春之祭」,而是「春之杀戮」(Le Massacre du Printemps)。

《春之祭》的首演虽然引起极大骚动,但如今看来,它却开启了现代乐派的革命性风格。斯特拉温斯基刻意强化乐曲中的音响效果与音乐的节奏性,让音乐中难以预测、冲突、如脱缰野马般的表现力,以极具挑衅与暴力的手法,召唤出人们内心原始的恐惧。《春之祭》不仅是指挥家和管弦乐团心动又心悸的挑战,其狂野不羁的音乐性也是现代编舞家争相驾驭的乐章。继尼金斯基后,世界各地许多知名编舞家前仆后继以此曲为灵感创作,其中最知名的版本,当出自舞蹈剧场大师碧娜.鲍许之手。

一如《春之祭》改变了音乐的传统思维,碧娜.鲍许的舞蹈剧场,也从根本颠覆了表演与身体的美学观点。然而她的革命性创造,并不是一开始就为大众所拥抱。她的舞作,以战败后的德国为背景,在批判与戏剧性的基础之上,加入年轻时赴纽约两年亲见「偶发艺术」以身体行动呈现艺术理念,乃至极限主义舞蹈中同一舞句的反复变奏,以及欧洲长年人文素养的支撑,与她在福克旺舞蹈学校的训练和乌帕塔舞团的演出经验,发展出全新的表演艺术形式与内涵。她让舞蹈不单纯是舞蹈,甚至成为表达内心情感、欲望的肢体桥梁。她的作品传达了许多人类拒绝知道的事情,太过暴力,太过赤裸,太过强烈,让许多观众受不了,有人愤怒离席,有人吐口水,甚至被德国驻印度外交官贬为有损国家颜面。

时至今日,碧娜.鲍许的大师地位早已备受推崇,她的影响不仅在舞蹈圈,甚至扩及整个表演艺术界。虽然大师已经殒落,但她生前领著德国一个不显眼小城市的乌帕塔舞蹈剧场,仍持续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著她的舞作,传递著她的精神,影响和感动了无数人的心灵,也启发了很多人。碧娜说:「舞吧,舞吧,不然我们就迷失了。」身为观众的我们,将继续在她留下来的舞作里,怀念她的勇气和敏锐,她的幽默与丰沛的感情,继续挖掘她的用心和微妙,透过舞蹈,更明白她多一点,更懂得欣赏她所留下来的一切。

今年适逢《春之祭》首演百年,欧美舞蹈界推出不少演出系列企画,知名编舞家如比尔.提.琼斯、阿喀郎、韦恩.麦奎格,知名舞团如杰佛瑞芭蕾舞团、荷兰舞蹈剧场、贝嘉芭蕾舞团、波修瓦芭蕾舞团等均将演出相关制作。台湾观众何其有幸,能在此刻,亲赌划时代大师与作品交锋的电光石火。且让我们屏气凝神,期待碧娜.鲍许的《春之祭》。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