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日前和一位资深记者聊天的时候,她笑称说似乎可以退休了,因为从她刚开始跑新闻时就耳闻的文化部,终于成立了,仿佛她也了一桩心事,无罣碍了。我欲深究这历程的种种,她挥了挥手,说这事有太多的故事。那未来呢?我问。她又挥了挥手,想开口却又停了下来,谦逊地说:「我也不见得搞得懂,也许未来还有更多的故事。」但无论如何,经历了廿几年,中华民国的文化部终于诞生了。

回首过往,从一九八一年文建会成立,八八年时政府首次抛出成立文化部的想法,在引发众多的讨论、搁置、重提中;在「文化体育部」、「文化及观光部」等众多组织架构的改变下,终在二○一○年「行政院组织改造法案」三读通过后,才有了法源依据的文化部,于上个月五月廿一日正式挂牌上路。

正因为文化部经历了这么多的讨论、转折与整合,相信许多人对于刚成立的文化部到底是圆、是扁、下辖那些事务,都可能如同瞎子摸象,搞不太清楚。而首任的文化部长与团队,在面对组织再造、预算规划等千头万绪的问题之际,不知他们是否了解这新诞生的小BABY,其实早已承载了众多人民对它的诸多期望。所以在本期的杂志里,编辑部特别制作了「文化部登场,我希望……」特别企画,盼能借由本刊的介绍,让读者了解什么是文化部与它即将面对的问题;也让一些表演艺术界的工作者与民众,提出他们殷切的期待。

文化是需要时间去累积的,文化政策也是,急不来的。那文化部呢?其实各界艺文人士关心的议题繁多,例如各类文化资料库的建置、采购法对于表演艺术界的困扰等,但我们不得不省去许多细琐、却仍关乎未来台湾文化发展的讨论,因为我们似乎也觉得应该放慢脚步,期待文化部它抽芽生枝、逐渐茁壮。虽然我们仍忧心在现在台湾的政治氛围下可能吗?慢得下来吗?就如同文化现在要如何在以经济挂帅、寻求创价等文创概念下,摆脱被强行架构在产值、产业上的现况一样?也许政府需要全新的思维,也许这才是刚成立的文化部,应带领人民的去思考、沉淀的方向。

近年来,高雄市随著硬体建设逐步成形、以春天艺术节带动展演与观赏氛围,藉人文景观再造了城市风貌,这个迷人的港都逐渐出现文化都市的气势。本刊编辑也特地南下采访,做了第一手的报导和在地的文化观察,并透过当地艺术家的导览,介绍到高雄一游时,可以造访的艺文景点。

当然还有不可不提的,NSO的年度跨国制作《蝴蝶夫人》,这出经典的歌剧,不论是在故事背景、浦契尼的创作过程、抑或是深入曲目导聆,都是本期杂志盼与读者分享的内容。从中央到地方、从节目到生态、从国内至国际,全方位的观照,也正是本刊作为台湾表演艺术界发声平台最主要的立意,您说不是吗?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