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俊纬(许斌 摄)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青年作曲家

李俊纬 学习路上爱探险 笔下绽光芒

一月中以《画韵》一曲拿下卢森堡小交响乐团与香港中乐团合办的国际作曲大赛首奖,令人惊叹的是,廿二岁的李俊纬却还只是音乐研究所的学生!与众不同的创意让他得到评审的肯定,而这样的不畏「立异」,却是自小展现,学音乐的旅程犹如不断的探险……

                                                                               

一月中以《画韵》一曲拿下卢森堡小交响乐团与香港中乐团合办的国际作曲大赛首奖,令人惊叹的是,廿二岁的李俊纬却还只是音乐研究所的学生!与众不同的创意让他得到评审的肯定,而这样的不畏「立异」,却是自小展现,学音乐的旅程犹如不断的探险……

                                                                               

人物小档案

  •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毕业,目前就读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
  • 作品《一场空》入选2011TMC国际作曲大赛之小合奏组中,2012年参加丝竹创作营,与采风乐坊合作。
  • 2012年拿下卢森堡小交响乐团与香港中乐团合办的国际作曲大赛首奖。

 

方桌旁,坐著两位低调寡言的作曲家。一位是说话总笑瞇瞇的钱南章,另一位则是李俊纬,才刚拿下得卢森堡小交响乐团与香港中乐团合办的国际作曲大赛首奖的学生。访谈开始,一种「台面上的角力」也暗中出现。录音笔放在两人水杯中间,过不了多久,老师便将它推向学生。为了在人声鼎沸中清楚地记录对话,我又将装置挪近两人,可是一会儿不到,它又被悄悄地推向前。谈话间,该谁发言?谁都显得谦让。人说名师出高徒,这可由这对师徒验证,但在传道授业外,从徒弟身上,仿佛也看得见几分师父彬彬有礼的气质。

东摸西学  不断地探险

今年才廿二岁的李俊纬,仍带著一丝未脱的稚气,从外表似乎找不到属于他这年纪的叛逆;但若以为他是一个乖乖牌,那就错了,因为他的叛逆,全在音乐中体现出来。他从小就很有自己的主见,小学一年级时,妈妈让他去学打击乐,但敲敲打打的幼儿班不久,就换成了电子琴。到了小学三年级,他就已经成熟地觉得电子琴太简单,好像在娱乐一样,于是主动告诉妈妈想要学钢琴,转到一对一的教学方式。

或许一般人认为他没有定性,但走向作曲的路子,大概可以在这里发现蛛丝马迹。他喜爱弹各种曲子、爱去涉猎那种广度,却不会对一样乐器钻牛角尖、一直想努力地练好。

后来学了双簧管,接著不安分的心又被作曲所占领。到高中考进了音乐班,念了一年半就觉得很无聊、感觉腻了,于是开始学二胡、接触琵琶。只不过,转出音乐班时才让他顿悟——自己想要念的还是音乐。于是他抱著一个「听说作曲比较少人学、比较好考」的误解,以作曲主修考进大学。

李俊纬笑著自嘲:「妈妈就说过我从小学东西就是这样,什么都爱摸一下,却什么都学不精。」连他的嗜好都是如此,他不太喜欢看书、打电玩。知道该运动,却也没有做到。唯一的兴趣就是用YouTube听音乐,不断点连结,去发现一个又一个音乐的新世界。

然而这个爱到处探险的孩子,也并不是毫无规划地走:「我学乐器的目的不是为了演奏技术,而是想了解这些技巧在乐曲中怎么使用。所以当初学二胡主要不是要拉得好,反而是让老师带我看很多曲子。因为熟悉这些乐器,写的语法就会是演奏者所能够接受的。如果没有学过,遇到一些不懂的地方反而会有些困惑。」

点子太多  连睡觉都奢侈

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就以为定下来了吗?不,明明念的是西洋音乐系,却一天到晚跑到传统音乐系,去挖掘世界音乐来听,举凡印度、非洲、南美、北非音乐都令他著迷。课余更参加学校泰国的音乐课程,并且将领域辐射到印度、越南等国家。有次藉著一个机会还充当打击手,跟著乐团到义大利各个小城镇巡回。两个礼拜下来,来自各个国家的传统乐器让他大开眼界,那种铃鼓配合舞蹈打出来的灵巧节奏、两根木汤匙运用身体各个部位敲击就可以那么炫技,让他直呼:「跟我们平常看到的差太多了!」

就这样他尽力把看的、学的全都化为音符写出来,脑子里太多想写的东西,让他不断与时间赛跑,连睡觉都嫌奢侈。钱南章说:「他是个很自学的学生,非常地用功,一个礼拜写的东西在主修课都看不完。」他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大一第一次上课,就勇敢地提出想要仿效一九七○年代中国经典曲目,用国乐器配上管弦乐的模式作曲。担心他作出来的成果会被学校打低分,老师并不赞成。但到了大二看他还是一样执著,想了想便告诉他:「人生那么短,就做你要做的吧!」

不过李俊纬也没有忘记老师的教诲,虽然声音是怎么玩都可以,但「曲子最好要有个『效果』,怎么想跟别人不一样?让你自己的东西突显出来。」这些他都谨记在心。事实上要从来自卅二个国家、八十二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绝对没有什么侥幸。因为出题方式相当别出心裁,不但规定要使用指定的七个西乐器、七个国乐器,更需依据大会提供的九张图片来创作,可说是难度非常高。这种比赛的出题方式不常见,挑的乐器又是很搞怪,低音号、单簧管要怎样跟二胡、笙配在一起?又要怎样用这些乐器来描绘最后一张《香港的夜景》作结尾?

与众不同  不落俗套

除了勇于接受考验之外,更多的是作曲家与众不同的创意。李俊纬解释:「第一幅画大家都是安静的开始,因为图面很幽静,有些人就会写一种江南风格,但老师提醒我鸬鹚捕鱼是一种很动态的画面。我想如果大家都写静态,那我就写动态吧!」特别的是到了第四张——克林姆(Gustav Klimt)著名的《布洛克—鲍尔肖像第一号》Adele Bloch-Bauer I,他则利用低音号的独奏配上打击乐器呈现,低音号高音的温柔特性对照画中的女性,金属的声响渲染画面的金色氛围,而几何图形则用琵琶、古筝、钢琴,用「四对三」的拍子感觉堆叠。果然演出的时候效果出奇地好,因为变成整首乐曲最安静的一首曲子,让评审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喝采声尚未停歇,李俊纬却再度将生命转弯——要放下研究所学业当兵去了!

也许是想让震荡的思绪沉淀下来,也许是为出国进修作准备。未来要怎么走?连他自己都难以猜测。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到哪里,他总能不落入俗套、不害怕选择,即使要孤独,他依然静静地努力、静静地美丽。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