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邵泽辉的《1988—我要跟这个世界谈谈》改编自韩寒同名小说。(图片提供 广艺基金会)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标举「文学剧场」 六种风景缤纷

「文青 较春」广艺两岸小剧场艺术节

继去年首度举办的「两岸小剧场艺术节」邀来对岸三团演出、也送台湾三团过去后,广艺基金会今年再接再厉,扩大规模邀来对岸六档制作,以文学剧场为主轴,改编题材涵盖韩寒《1988》、老舍《我这一辈子》、鲁迅《狂人日记》、蒲松龄《聊斋志异》、伍迪.艾伦《中央公园西路》等。

继去年首度举办的「两岸小剧场艺术节」邀来对岸三团演出、也送台湾三团过去后,广艺基金会今年再接再厉,扩大规模邀来对岸六档制作,以文学剧场为主轴,改编题材涵盖韩寒《1988》、老舍《我这一辈子》、鲁迅《狂人日记》、蒲松龄《聊斋志异》、伍迪.艾伦《中央公园西路》等。

文青 较春─广艺两岸小剧场艺术节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5/3  19:30   5/4  14:30

《水生》

5/4  19:30   5/5  14:30

《我这一辈子》

5/10  19:30   5/11  14:30

《狂人日记》

5/11  19:30   5/12  14:30

《非常悬疑》

5/17  19:30   5/18  14:30

《中央公园西路》

5/18  19:30   5/19  14:30

台北 华山1914文创园区东3馆 乌梅酒厂

INFO  03-3272345转11260

长期以来,两岸剧场各自精采,但欠缺接轨机制。去年五月,由广艺基金会主办的「两岸小剧场艺术节」首度在台登场,引介三出北京青年导演的作品;九月,台湾表演团队派出三团代表,参加「北京青戏节」演出。打破以往单向输出模式,透过广艺基金会的平台,两岸剧场交流迈出大步。

今年的「两岸小剧场艺术节」以文学剧场为主轴,集结了台京沪三地三十世代的精锐编导,改编题材涵盖韩寒《1988》、老舍《我这一辈子》、鲁迅《狂人日记》、蒲松龄《聊斋志异》、伍迪.艾伦《中央公园西路》等,堪称继二○○○年皇冠小剧场主办的「台湾文学剧场」后,最具企图心的跨界对话。

《1988》如公路电影  《水生》结合中国傩戏与西方形体

《1988—我要跟这个世界谈谈》由北京最具政治分量的导演邵泽辉执导,改编自中国争议文学偶像韩寒同名小说。全剧用一部旅行车为载体,描述了作者在公路上的见闻及其所引发的感触,并穿插过往回忆和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

邵泽辉认为,这场旅途趋近精神层面,如果说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线,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为了忠于原著的书写策略,邵泽辉在导演手法上,采用「平淡、简洁、从容、安静」的叙述风格,透过影像语言,立体展现小说中复杂的思绪。

北京剧场向来以话剧当道,赵淼另辟蹊径,长年摸索法国贾克.乐寇的形体剧场,致力于追求「哀伤的幽默」和「精采的想像」。以蒲松龄聊斋故事为题的《水生》,用中国流传千年的「傩戏」为表演形式,布衣、面具、扇子、灯笼、绳索等简约物件,组成一台戏,展现象征主义式的诗意美学。

赵淼说,他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浩瀚海洋里,找到《聊斋志异》的水鬼故事;又把眼光放回到传统戏曲——以傩戏为身体的叙事框架,在中国古老文化与西方形体剧场的充分融合下,创作出了《水生》。

老舍短篇演独角戏  鲁迅小说挑战演员

《我这一辈子》是半途出家,能编擅演的演员方旭的独角戏,故事取材老舍纯正京味短篇小说。内容讲述一个旧时代刑警坎坷而艰难的一生遭遇,表现出陈腐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低层小人物无力把握改变自己命运的悲哀。剧中主角聪明能干,通晓人情世故,却屡遭生活重创,贫困落魄到「无家可归,没吃没喝,饿著等死」,在悲愤中对命运发出质问。

这出戏从一个人物身上折射出原著的历史背景,老北京民俗风貌。方旭表示,通过人物在不同角色间的转换,以及间离叙述等多种方式,将单人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品最具前卫反叛气息的导演李建军,多次挑战鲁迅,此次藉《狂人日记》与鲁迅对话。《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杰作。

李建军说,鲁迅笔下的世界切中了生活在今日的我们的生存体验,简单概括,《狂人日记》体现了鲁迅所说的中国时代特征「信不由己,心夺于人」,天崩地裂下的生存体验。

在视觉意象上,布满了砖头和石块的舞台,挑战演员的表演能力,带给观众强烈的冲击感。舞台设计所营造的危险感受,具象化了鲁迅作品的内涵。

伍迪.艾伦戏谑再现  《非常悬疑》嘲讽剧场现状

《中央公园西路》是电影导演伍迪.艾伦少数的舞台剧作之一,由风格多变,作品兼具艺术内涵和商业潜力的导演王翀搬演。该作承袭伍迪.艾伦的戏谑风格,对中产阶级提出尖刻的批评和嘲弄,对爱情、婚姻、生活有深刻思索。

王翀指出,伍迪.艾伦的作品多半带有自传色彩,暧昧、讽刺情节似乎都搭上了他的生活轨迹,这种自传式的表述其实是一种对自我、对社会的反省。《中央公园西路》处理了三女两男间荒谬离奇的角色关系,王翀用极端夸张的讽刺手法呈现笑料,反过来看,悲怆气息更重。

横跨京沪两地、编导演全才的鬼才王子川的《非常悬疑》,以后设角度,重新思考文字与剧场的互文意义。一出即将上演的推理剧,却因太过俗套而遭演员集体罢演,走投无路的导演,只能临时找个剧场售票员跟自己搭档。二人在笑料百出的舞台事故中,将原本要演的推理剧,推向了似乎不可控制的局面,也将貌似荒诞搞笑的一出戏,推向具有哲学思辨的意义高度。全剧结构高潮迭起,演出效果看似闹剧,却充满王子川对当前中国戏剧现状的观察和嘲讽。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遍地开花的北京小剧场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之都,除行之有年的大学生戏剧节、国际青年戏剧节等等外,愈来愈多剧场落成,也愈来愈多民间演出公司成立。迄今光是北京城内便有将近两百个大大小小的剧场,在诸多戏剧节平台的搭建与民间资本的投入下,不仅鼓励更多优秀的戏剧原创出现,也激发了青年导演及演员的创作积极性,为戏剧艺术的发展和未来努力积攒力量。其余如上海与成都、杭州等二线城市,皆纷纷兴起小剧场风。

相较于台湾小剧场强调的前卫和实验,大陆小剧场的「小」主要意义在场地上——约五百人座位上下的小型剧场,小规模演出。每年,北京市规模在观众两百至三百人左右的小剧场(人艺小剧场与实验剧场、蜂巢剧场、东方先锋小剧场、九个剧场之TNT剧场等),总计演出场次高达两千多场,其中来自于民间剧团的创作便占了七至八成,充分显示当今北京戏剧市场与文化的高度自主性发展,而出自如此发展蓬勃也竞争激烈市场的顶尖作品与创作者,作品形式多元、题材也具当代性。(廖俊逞)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