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回到两厅院担任总监一职,曾协助两厅院转型行政法人的平珩看到现在的改变——组织更精简,运作上轨道,她表示「这次回来心情还蛮开心。」而对于两厅院的角色,她认为两厅院应该是扮演国家的「表演艺术研发单位」角色,引进艺术价值高的演出为国人开拓视野,并可透过国际共制,让国内创作走上世界舞台;而在国内新场馆陆续完工的此时,更需要两厅院将廿五年的营运经验分享出来,协助国内演出环境迅速步上轨道。
今年三月底,两厅院现任董事长朱宗庆在董事会上提议,由二○○四至○七年曾任两厅院艺术总监的平珩重返此职,获出席董监事全数通过,平珩即日重掌两厅院艺术总监一职。尽管此任艺术总监恐因「国家表演艺术中心设置条例草案」在立法院三读通过而无法做满任期,平珩表示,她很高兴能再度为两厅院效力,维持过渡期的事务稳定运作,以迎接未来正式隶属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与文化部的两大改制。
事实上,平珩早在前次艺术总监任内,即参与了两厅院从公家单位转型为行政法人的重要组织改造。当时,为了让两厅院工作人员了解行政法人的运作模式,并与董监事与绩效评鉴委员等单位磨合,花了很多气力,「某程度使我在专业上无法投入更多时间」,平珩回顾当时工作,虽然成功协助国内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行政法人机构正式上路,不免有几分遗憾。
多元化的「公共角色」
不过,改革上路,带来的改变也是此次回锅的平珩所乐见,「现在两厅院组织变得更精简,从过去十个单位变成六个单位,且一切运作都上轨道,这次回来心情还蛮开心。」
行政法人的稳定运作,也让平珩对两厅院节目规划、选择有更大的信心,她认为,两厅院的首要任务,是扮演国家的「表演艺术研发单位」角色,「由于预算有三分之二来自公家,两厅院自然揹负公共任务的期待,可以做比较高艺术取向、提供国内观众不同视野的节目,而不只是以市场票房作为考量。」
要承担公共角色的任务,除了提供一定水准的艺术节目,还包括一般民众可负担的票券价位、对特定弱势族群的服务(例如邀请偏乡学童、弱势族群观赏表演的「圆梦计划」),与其他艺术教育推广活动。
在国内表演团队的支持与合作方面,平珩特别强调,未来改隶文化部,两厅院可配合文化外交的方向,进行更多国内外合作共制,并协助国内节目「外销」。「两厅院现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做国际合作。」平珩以近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她的观察:「由于台湾舞者受的训练是东西合并,兼顾传统与创新,和国外单一训练相比非常不同,也让国外人士对台湾艺术家的多元性和可能性印象深刻,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节目共制,一方面可刺激彼此想法,发现自己的改进方向,做出原本自己做不出的演出,另一方面,也因为双方合作保障了更多发表机会。」
她以去年两厅院与法国卡菲舞团共制的舞蹈节目《有机体》为例,在台湾演出结束后,《有机体》也赴蒙彼里耶演出,之后又获法国与欧陆其他剧场邀请,进行共三十八场演出,「比起我们(自行制作)联系、争取国外剧场邀请,这样的合作更能借由对方的网络获得更多机会。」
此外,文化部针对表演艺术扶植团队进行的补助分类,例如被认可为代表台湾的品牌团队,「是不是可以和两厅院有固定合作机会,让这些团队对自己的发展有更长期、安心的规划?」而对于育成阶段的中小型团队,两厅院或许也可推动更多实验性质的合作演出。
多年营运经验的分享
至于一旦「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母法通过,正式成立,两厅院与高雄卫武营,也将走向「一法人多馆所」的营运方式,由同一董事会监管,平珩对于已累积廿五年经验的两厅院能提供其他场馆的协助和资源,也有不少想法。
「两厅院有一定预算取自公部门,很多know-how应该和大家分享,不只是和未来法人辖下的场馆,也包括许多中小型团队。例如两厅院售票系统针对购票行为、节目分众有一定的分析成果,这些观众资讯也许能透过分享,帮助中小团队或中南部开发观众。」
平珩也提到,最近两厅院也协助文化部出版一套《剧场技术及营运管理SOP》手册,各地文化中心都有不错回响,「目前台湾大部分地方场馆都是提供展演,较少建立培养观众和技术营运等作业流程」,两厅院正可在节目制作、宣传、技术等方面,提供一定程度的知识与经验分享。
对于即将落成的中南部大型表演场馆,平珩援引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例子,「剧院在开幕前三年,就把所有营运人员都准备好,让他们先在新加坡艺术节实务训练,等到剧场开幕时,节目就做得非常漂亮,若不是在两三年前培训人力,是不可能做到的。」也因此,她设想也许未来卫武营国家剧院的储备人力可借由参与两厅院大型制作累积经验,「对两厅院人员来说,培训固然累,但也从中获得刺激与交流。」
她也强调,北部合适的做法,中南部不一定适用,然而无论如何,两厅院花了这么长时间储备大量的前台服务、后台技术、节目承办与企划行销等人才,「有太多可输出经验,希望能为表演艺术大环境更尽一份心力。」
能做的还有非常多
尽管未来正式归文化部后,两厅院或许会面临文化部整体预算少于教育部的问题,但平珩仍对两厅院的发挥空间有许多期待。以国际交流来说,表演节目是最能走出去的文化外交,「台湾有太多节目可以打进国际,观众透过演出认识台湾的效益,比外交部花钱做广告大很多,我们绝对可以用艺文活动打造国家品牌」,另一方面,尽管大环境不景气,表演艺术观众市场仍有所成长,「是否能再开发年龄中上、能消费又懂艺术的观众族群?这些都是我们能做而还没做的。」
「台湾已经从发展经贸走到追求生活的阶段,人们也逐渐发现走进剧场可以改善生活压力,增进人与人的关系,加上未来这么多场馆出现,艺文人口是可以再开发的。」平珩期许,面对此转捩点,两厅院怀抱蓄势待发的精神,分享更多、开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