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平珩

相關文章 21 篇
  • 《一堂永遠不會結束的課》書封
    藝@書

    十年一劍為《月球水2.0》搞笑

    繼去年出版《藝想天開平珩的創意工作學》,與讀者分享多年藝術工作行政經驗後,資深表演藝術工作者、舞蹈空間舞團創辦人平珩,更在今年3月推出《一堂永遠不會結束的課》,透過多個親身參與的國際交流與共製合作案例,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與眉眉角角,展露精采演出背後的不為人知的內幕與歷程。近期舞蹈空間舞團與日本東京 鷹舞團二度合作的《月球水2.0》將以線上映演方式呈現,本刊也特地選摘本書中相關章節,讓讀者一探此製作背後的點點滴滴

    文字|平珩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3/23
  • 《月球水2.0》在精神與視覺強烈激盪的刺激下營造出飽滿的歡樂元素,呈現一場不只藝術還很娛樂的作品。

    疫情後浴火重生 舞蹈空間✕東京 鷹影像版《月球水2.0》登陸

    舞蹈空間舞團和日本全男舞蹈團體「東京 鷹」暌違12年再度攜手合作,推出影像版《月球水2.0》,將於3月25日至27日於OPENTIX Live線上特映。延續《月球水》概念,影像版以「月」、「球」及「水」的主題創作,突破慣有藝術層面的跨界之作,結合搞笑戲劇的漫畫式演出,運用舞蹈、戲劇、音樂、影像與燈光,創造出一檔台日混血娛樂韻味作

    文字|張震洲
    2022/03/21
  • 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平珩
    藝號人物 People

    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平珩 為了藝術 創造「空間」

    今年適逢「舞蹈空間舞團」卅周年,作為繼雲門舞集之後、台灣第二個專業現代舞團,舞團的特色在於不突顯單一創作者的標誌,而是如其名「舞蹈空間」為舞蹈人準備好的一個創作空間、合作網絡,讓合作的編舞家、設計者展現多元創意,而維持這一切的,正是該團團長兼藝術總監平珩。回顧來時路,平珩談及舞團的核心精神,她最在意的,就是舞蹈性,「每一次都希望開發新的肢體語彙。」

    文字|魏君穎、許斌、林韶安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 平心而論

    藝術行政有意思

    藝術行政,絕不是可以照著標準流程操作的公式化工作,而是必須將「藝術」與「行政」兼容並蓄的工作,至於到底是以藝術的眼光處理行政?還是以「懂得」的共識與藝術家工作?或者是用「藝術」的理想建立目標?這一切並沒有定案,只有不斷嚐試更好的做法!「藝術行政」最迷人之處便在於此。

    文字|平珩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 平心而論

    取個好名字─藝術行政教我的第一件事

    藝術行政到底和一般行政工作有何不同?藝術行政到底教了我什麼?回看種種,無非是一連串的自我思辨,及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尋求最大的可能。取個名字是如此,「抗拒」老爸是如此,「出國演出」也是如此。藝術行政,重要的或許是「藝術」那兩個字,更重要的或許是藝術中的「創造」精神。

    文字|平珩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 《不聽話孩子的故事2—藍騎士和白武士》如在遊戲室中玩出孩子的幻想與冒險。
    企畫特輯 Special

    混亂遊戲室裡 玩出幻想冒險 舞蹈空間舞團《不聽話孩子的故事2—藍騎士和白武士》

    原本要延續第一集、講「王子公主幸福快樂在一起」後的日子,卻被「不聽話」的導演鴻鴻大顛覆,身為新手老爸的他在生活中和孩子學習,發展出以小野寫的童話《藍騎士與白武士》為本、以物件玩出視覺與表演的製作《不聽話孩子的故事2藍騎士和白武士》,甚至也納入台灣社會觀察,讓孩子一起關心社會。

    文字|張慧慧、鍾鎮宇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台前幕後

    誰來發現小劇場?

    文字|傅裕惠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 平珩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再任藝術總監 開心「回鍋」兩廳院

    平珩 期待分享更多、開創更多

    再度回到兩廳院擔任總監一職,曾協助兩廳院轉型行政法人的平珩看到現在的改變組織更精簡,運作上軌道,她表示「這次回來心情還蠻開心。」而對於兩廳院的角色,她認為兩廳院應該是扮演國家的「表演藝術研發單位」角色,引進藝術價值高的演出為國人開拓視野,並可透過國際共製,讓國內創作走上世界舞台;而在國內新場館陸續完工的此時,更需要兩廳院將廿五年的營運經驗分享出來,協助國內演出環境迅速步上軌道。

    文字|鄒欣寧、施舜馨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 台北與東京兩大團的交手與混血,不是慷慨激昂,卻是洋溢彈性、創新、幽默、機趣。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Taipei vs. Tokyo 「潮味」舞春風--舞蹈空間舞團與東京鷹《月球水》

    身穿高校生制服的日本樂潮流系全男子現代舞團「東京鷹」(Condors),這回尬上舞蹈空間舞團,兩團在台灣日本兩地激盪舞蹈火花,舞團的同樣百變,碰撞出個性獨具、交手精采、合體絕妙的創新作品《月球水》。舞作融合了舞蹈、戲劇、影像,洋溢彈性、創新、幽默、機趣。

    文字|周倩漪、謝三泰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 上方舞譜動作呈現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舞譜 動作的無字天書

    你知道舞蹈也可以用舞譜記錄嗎?你看過舞譜長什麼樣子嗎?你知道舞譜怎麼讀、又是怎麼用的嗎?本刊特別專訪兩位舞譜專家: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院長王雲幼及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平珩,為大家解開舞譜的秘密。

    文字|周倩漪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舞蹈

    林文中與島崎徹 酣暢舞動速度感 舞蹈空間舞團「移動﹒瞬間」

    舞蹈空間藝術總監平珩說:「台灣舞蹈近幾年趨向身心靈,內觀式的沉靜、緩慢等東方特色明顯;而面對日新又新的快速性,現代人與年輕人的速度感不容忽視。」於是,她請來兩位深受西方訓練的編舞家林文中與島崎徹,來演繹瞬間移動的炫目變貌。

    文字|周倩漪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為表演藝術「開拓視野」,就要比大眾的眼光再前進一點 如何開發新節目?就要看創意! 專訪兩廳院藝術總監平珩

    外貌威嚴又華貴的兩廳院,看似「老成」,其實也不過剛要迎接二十歲的成年禮,本刊特地專訪兩廳院的大家長藝術總監平珩,一談兩廳院的「生日願望」。平珩指出,她希望兩廳院的形象可以至少是「五十歲的外表,三十歲的活力」,能夠更親民,可以瘋狂,也可以優雅,而且是一種品味的象徵!

    文字|盧家珍、林鑠齊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 《雪結》
    最PAR!

    「跨」一步,海闊天空? 從法國導演培松地的跨國製作《雪結》談起

    目前台灣的幾齣所謂跨國製作,其實都還在起步的階段;成功的跨國性製作不僅需要時間累積認同,還要有具備國際眼光、普獲國際尊重的藝術策展人(或說製作人)的主導,加上政府的後援支持與充分的經費挹注;但是中間執行者能否對這樣的合作建立共識和付諸熱誠,更是攸關成敗的關鍵。這樣的理想不但適用於主流劇場製作,小劇場界更該拓展國際市場,也更有市場潛力。

    文字|傅裕惠
    第123期 / 2003年03月號
  • 黃韻瑾認為《表演藝術》正扮演了文化創意產業中研發和品管的角色。
    座談會

    文化轉型!表演藝術向前行? 從兩廳院財團法人化來看《表演藝術》雜誌未來的定位和走向

    作為表演藝術類的專業雜誌,在主管機關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即將轉變為財團法人的前景下,《表演藝術》要如何定位自己的未來可能?於迎接十週年社慶之際,本刊特地邀請多位包括立委、文化評論者、表演藝術工作者等關心本刊的人士,進行一次深度的座談,經由大家熱烈討論,提示了本刊所必須正視的行銷通路問題,以及未來在政府BOT的大趨勢下,本刊可能面對的存續狀況。

    文字|陸方龍、李興龍
    第115期 / 2002年07月號
  • 「台北.國際城市藝術節」以「動作」、「聲音」、「影像」等主題式的命題來組織整個藝術節,圖為今年「大開眼界」系列中,瑞典薩克馬戲團演出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業策展!人在哪裡? 初探台灣表演藝術的策展環境

    藝術節最重要的舵手、在國内卻尚處萌芽階段的「策展人」角色,是否能得到應有的專業空間,扮演藝術家、主辦單位、觀衆三方面的最佳溝通橋樑,進而將藝術節此一文化產業升級,迎接更精緻、更有競爭力的「藝術節」時代來臨?

    文字|謝東寧、林鑠齊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 舞蹈空間舞團《跳房子》由鴻鴻編導、古名伸編舞。
    台前幕後

    探向舞蹈邊界

    舞蹈空間舞團「在邊界前後左右」裡的三支舞作生成時間從六〇邁向兩千年,橫跨近四十個年頭,不僅呈現了不同世代編舞者的作品面貌,亦考驗著舞者適應不同舞蹈技巧的功力。

    文字|陳品秀、舞蹈空間舞團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 關於朱利安.漢彌頓 朱利安是英國人。七〇年代於倫敦學舞,爾後成爲歐洲即興舞蹈先驅。常受邀在歐洲和世界各地授課、表演和編舞。 他深信「即興
    即興舞蹈營

    從即興重新找尋舞蹈眞義

    「皇冠舞蹈夏令營」一直是許多舞蹈新觀念和國內舞壇做「第一類接觸」的所在。今年,皇冠引介南茜和朱利安兩位即興舞蹈家,爲了更深入了解即興舞蹈的內涵,我們做了專訪,以下是訪談的內容。

    文字|黃尹瑩、皇冠小劇場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 導遊得到靠魚獵謀生的父親眞傳,成爲亞馬遜河河釣高手。
    特別企畫 Feature

    綠野仙蹤 亞馬遜河平珩版

    這個地區觀光的重點在於可以充分呼吸大自然的氣息;同時享受搭乘小船在河上探險的樂趣。一個當地導遊加上一個划小船的船伕,平珩做了一趟亞馬遜河探險之旅。

    文字|王凌莉
    第61期 / 1998年01月號
  • 李國修演出《莎姆雷特》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廳院十歲了!

    適逢兩廳院十週年慶,除了推出「向巴蘭欽致敬」、「國際巨星音樂節」、「又一夜,我們說相聲」等精采節目慶祝,這十年來曾在兩廳院演出的本土藝術創作者,也趁此時發表他們對兩廳院的感言、建議。

    文字|本刊編輯部、許斌
    第58期 / 1997年10月號
  • 〈新.杯弓蛇影〉將「吃」視爲一種猥瑣的事。
    舞蹈

    「舞蹈空間」讓團員享受自由的編舞空間

    大量的生活化動作如果只依原貌放在舞台上,並不能眞正被觀衆「看見」。在放棄技巧性動作的追求之後,應該更精確地探討動作的本質應該如何展現。

    文字|陳品秀、劉振祥
    第24期 / 1994年10月號
12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