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出现场布置了120公尺长的明清街道主景。(图片提供 《又见平遥》剧组)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又见平遥》上阵 中国旅游演艺新纪元

「印象」系列景观剧十年 转型室内「情境剧场」

由张艺谋、王潮歌与樊跃一手打造的「印象」系列演出,从「山水实景」演出狂潮的鼻祖《印象.刘三姐》迄今,恰恰十年。十年来群起仿效者甚众,但也有不少悄悄熄灯,留下了不少「蚊子馆」、「蚊子园」。但今年二月「印象」团队与山西平遥市政府合作推出了新演出《又见平遥》,打著中国第一个「情境剧场」的名号登场,走进室内剧场,贴近观众演出,可谓中国大型旅游演艺的「分水岭」。

由张艺谋、王潮歌与樊跃一手打造的「印象」系列演出,从「山水实景」演出狂潮的鼻祖《印象.刘三姐》迄今,恰恰十年。十年来群起仿效者甚众,但也有不少悄悄熄灯,留下了不少「蚊子馆」、「蚊子园」。但今年二月「印象」团队与山西平遥市政府合作推出了新演出《又见平遥》,打著中国第一个「情境剧场」的名号登场,走进室内剧场,贴近观众演出,可谓中国大型旅游演艺的「分水岭」。

基本上,中国普遍没有「定目剧」的说法,倒是有一个目的、对象很清楚的「旅游演艺」分类,存在官方与民间产业的对话与政策发展当中。今年二月十八日,对外宣称投入近七亿五千万台币,由「印象团队」与平遥政府共同擘划的《又见平遥》大型旅游演出,在世界遗产山西平遥古城墙下正式公演。距离印象团队上一个作品《印象.武隆》大约两年,距离掀起全中国旅游演艺,特别是「山水实景」演出狂潮的鼻祖《印象.刘三姐》,恰恰十年。

二○○三年由张艺谋担纲与青年导演王潮歌、樊跃这组铁三角领军,共同打造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拉开了中国实景演出的序幕,口碑与票房上的热潮,一时间群起仿效,除了团队陆续生产了《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武夷山)、《印象.普陀》、《印象.武隆》(重庆);从泰山到张家界的世界级绝景、从登峰少林禅武到古汴京开封京华烟云、从太行山的长征八路军到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成吉思汗旌旗战马……许多台湾人听都没听过的中国二级、三级、四级的大城小镇,都曾经风风光光地亮了灯拉起了幕……大型山水实景就算难以考证是否中国原创,但大跃进大发展绝对是举世奇迹,甚至几度震波渡海来台,但始终只闻楼梯响,留下「定目剧」余波,迄今依然在台湾荡漾。

《印象平遥》转为《又见平遥》

然十年之间,大部分山水实景或是豪华梦幻室内大秀都悄悄熄了灯,或直接把路给堵了,留下了不少「蚊子馆」、「蚊子园」……而一直领军的「印象」团队,也从「印象.西湖」开始招致了从艺术空洞化到破坏环保生态等等非议,各地对于大型旅游演艺、特别是实景演出的投入有逐渐放缓与谨慎的趋向。两年前,印象团队北上平遥的消息传出,引起不少讨论,除了印象团队近来滑落的业绩,还包含如何与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共处、长达近半年的冬季恶劣室外天候等……然而,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依然举行了《印象平遥》签约启动仪式。

二○一二年二月完成项目的建筑设计、土地、地质灾害评估、文物保护评估、环境评价、消防安全评估等前期手续,三月五日,正式开工建设……一切在紧张中顺利进展时,二○一二年七月,爆出张艺谋之前完成的《中国铁路》宣传片,五分钟花了1,850万人民币天价,加上未经招标瑕疵,一时间如同台湾《梦想家》事件,奥运英雄张艺谋也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二○一三年一月,《印象平遥》悄悄改名成了《又见平遥》,对外展开宣传,铁三角也成为王潮歌执导与樊跃联手,在《又见平遥》演出现场,总导演王潮歌向记者透露:「张艺谋的缺席,并非大家想像中的散伙,而只是『轮休』。」她强调三个人不分家,也没矛盾,「我们三个的关系,还跟十年前的今天一模一样。」然而撇开八卦,从「印象」到「又见」,是一个中国大型旅游演艺的「分水岭」——除打著中国第一个「情境剧场」的名号登场之外,也是印象团队纬度最北的一个作品,以及团队第一个「室内剧场」。

走入室内的近身肉搏演出

观众踏入《又见平遥》,有点像是闯入一个正在拍摄中的大型的室内电影片场,或者像官方宣传所述,突然「穿越」进入清代的平遥城的某个角落当时的人事物相遇。整个结构大概是四个短篇情境戏剧加上一个剧场演出,观众在精密设计下走动式地进入四出戏与一个剧场演出当中:我们可能置身一条逼真的一百八十米平遥老街,看到街坊巷弄字号里外生动活泼的人物生活,并且与之对话;下一秒突然闯进古代镖局大院,走动在数个大水缸旁看到镖师出镖前沐浴求佛,贴身看到镖师面对千万里的征程的兴奋与恐惧;之后犹如走进了乔家大院,看到封建时代大户人家如何从身形面貌体态各方面,物化地给子弟选妻;经过古城城墙,则透过3D多媒体投影与穿墙而出、命丧镖途回家的鬼魂相遇的惊悚悲戚经验。

「近乎与观众贴身的演出」,大概是《又见平遥》的第一个特点,也是与《印象》系列最大的分野,即便是在整个演出的最后段落近卅分钟依然坐进千人席次的剧场,但非镜框的表演空间,让观众如同置身小剧场般与演出极为接近,这样近乎「肉搏」的演出,本质上就很有临场感,渲染性也特别强大,甚至可以交流互动,再加上场景的浩大逼真讲究,不管艺术剧场或旅游演艺,都是极为丰富饱满的感官刺激,话题性也特别强,甚至每个观众可以带著差异性的体验离开剧场,虽然这是「情境戏剧」的特点与强项,在欧美台湾都有,但以这样大规模的演出来说,调度与掌握十分不易,《又见》在这方面不仅流畅,效果也突出,多焦再聚焦的设计也奏效,再加上灯光、3D与演唱会等级音响的烘托,更强化了感官体验。

尊重古城原貌剧场处处求真

但与观众「肉搏」也制造了许多严峻的挑战,也可以说给自己找麻烦,特别是演出说服力与真实性的一大考验,《又见平遥》上场的一百廿一位演出者不仅年轻,并且多半是素人,但在长时间的训练与每日的演出磨练后,除了与角色之间的年龄偶有不符,但表演的说服力还是具备的,当然编导给予了不算太难、且听说是「量身订作」式的演出设计,但至少笔者在场中没有感受到经常演出的「油」,也还能感受到演出者的「感情」。然而,也许编导想要表达的意念与感情太多,比较可惜的是相对于《印象》的不说话抽象写意因而自由,《又见平遥》则借助语言太多,又是是说书人,又是主人翁独白,包含内心的感情,几乎全说了,整个九十分钟,三分之二都在说,甚至许多人物就是专程出来「演说」,一下子把整体流动的剧场概念给凝结住了。但现场的中国在地观众看起来十分入戏与动容,也许是文化差异与美感经验的不同,商业演出,还是该以主客群的美学为主要考量。

另外一大考验,应该就是自由穿梭的剧场,就无法如镜框式舞台制造空间场景幻觉,观众也会对场景「较真」。原本制作团队也考虑过用「景片」的概念以节省成本,但很快发现并不可行,于是一栋栋考据、工法、塑形讲究的建筑、店铺、院落、街道被构建起来,基本上整个「剧场」由一条一百廿公尺长的大街与小巷、牌楼、店铺、小庙、镖局等供数十个建筑物组成,采用石雕、砖雕、木雕、磨砖对缝等传统工艺建造,务求真实反映平遥古城最鼎盛时期的繁华。讲究的同时,还得兼顾消防、隔音、安全、承重等等考量,据说在设计与施工期,天天都是严阵以待。然而完成后的隔音与空间效果,使得同一个场次,近千名观众可以有两条互不干扰观剧动线,以避免过度拥挤,但演出与技术人员就有了双倍的负担。

基本上剧场是一个前卫的的建筑体,但造型灵感源于古城内绵延起伏的斜屋顶,也如同人生有高潮波折,并融入平遥最具代表性的「土」与「瓦」造形与质地,企图与古城对话。剧场建筑总高度为十五公尺,由于紧邻古城墙西侧,受到高度限制,并为了与世界遗产密切融合,建筑下沉六公尺,地上部分高度仅为九公尺,低于古城墙十二公尺的高度且单体建筑与古城墙的距离控制到一百公尺内,做到了新建筑临古城而不突出。

演出与营运行销比重相当的团队

《又见平遥》不如以往《印象》动不动就四五百人的演出人海,但仍然需要一百多位上场演员,连同替补、技术、维护、引导、安全等人员在内,剧场人力为一百七十六人。而且演出事务之外的管理、营运、销售、广告、贵宾服务等等,也需要一百五十人来分担。这还不包含营运团队将逐步开展的大型商场、餐饮、五星酒店等的周边业务,《又见平遥》是一个旅游演艺带动都市更新与开发的案例。

整体而言,《又见平遥》是一个诚意用心十足,并想要深耕文化与民族感情的作品。虽然就艺术的眼光,不难给《又见平遥》找出许多的问题,甚至不难在其中看到编导「借用」国际上知名演出的概念(例如:外百老汇Fuerza Bruta的大型跑步机),但也都展现其效果与功用,且瑕不掩瑜,特别是外来的编导与设计,以及对本土文化有高度自觉的在地官方团队两者的互相尊重与信任,笔者终于在《印象.刘三姐》之后,再次看到一个对文化、对历史、对人民、对古建筑十足敬重的制作,整体团队上下一心想要做好、做得深刻的企图,显而易见。这是《印象.刘三姐》之后,包含印象团队,以及群起仿效的制作所迷失、追逐空洞形式美,并且养成假唱假演恶习之后的一次人文的回归。

值得了解的是,「印象」十年虽然经走过不一样的山川大地,也承受过各种风雨,但一开始设定下的规模与方向,使得整个团队得以一再地操练积累经验,除了编剧、导演、设计、技术、表演、营建、消防、安全等等我们可以想得到的基本know how,包含管理、演职员培训、票券销售、广告、通路等等商业营运,都可与在地出资政府进行套装的合作,艺术作品本就见仁见智,但至少保证在演出的基本品质与销售营运上,都能够开出基本盘。《又见平遥》在春节开始正式营运,之后天气时好时坏,但从中国春暖花开的黄金「五一」开始,就持续开出红盘,自今年二月十八日公演以来,已经演出一百六十六场、接待观众八万四千万人,根据官方数字,平遥县旅游综合收入与去年同期增加人民币三亿元,也就是台币近十五亿元。在新作大获好评的同时,「印象」品牌也将走出中国,早在今年元宵,与麻六甲旅游部举行签约仪式,首个海外印象系列演出——《印象麻六甲》已经在马来西亚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预计二○一四年完成;而也可以预见,中国市场,势必又群起跟随《又见》……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