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出戏的力道,来自于它总是耐著性子,硬是不将压迫感推向爆点,不将语意模糊说破,就连换场都可以长时间处在视线不佳的昏暗中,可惜当它终于忍不住大声表露情感的时候就露馅了……
风格涉《Rest in Peace》
5/31 台北 华山1914文创园区东3馆乌梅酒厂
贴文总有没人按赞的时候,没关系,我愤世嫉俗也不是一两年,反正大家拼命按赞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我转念又想,如果我死了连个RIP的留言都没有,那怎么办?我等于在最后关头被宣判做人失败。这么说,Facebook还真是「非死不可」啊!脸书就是生死簿,没有它一句话,灵魂便不得安息。或应该反过来说,到死都还不能下线,那就再没有安息可言了。所以风格涉要做《Rest in Peace》,导演李铭宸找来十七具活跳跳的青春肉体,为的不是表现什么生命活力,而是要找回被过于喧嚣的网路世界所淹没的,我们都会说、却愈来愈不知道那是什么的,宁静,或死寂。
上线后,动物感伤
走进剧场,我们仿佛来到肇事现场,一辆汽车前方有一台机车翻覆,雨衣和安全帽肚破肠流一般,从椅垫下的置物箱滚落在地。假如眼前是在播放影集,案发现场勘验完,马上就是高潮迭起的办案了,可偏偏这出戏就是反高潮。反高潮不是说它很无聊,相反的,它一直用无声的张力,维持无解的悬疑。于是一开场,演员就来破坏这个肇事现场,她将车子启动,往观众的方向哔哔哔倒车,眼看就要撞进观众席造成另一起伤亡事件,车子一拐弯,往侧边的小铁门溜走了。肇事者逃逸,这下子谁来还死者一个公道啊!惊叹号还悬在半空,突然场上的机车大灯乍亮,演员像鬼影一样逆著光逼向台前,好像复仇者联盟来讨回公道,可是他们并未发动攻击,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他们究竟是谁?来做什么?接下来静默的表演恐怕只有更悬疑:演员默默脱掉身上的服饰配件,像是在缴回个人生前物品,可是脱到几近赤裸,又在转暗的灯光下吃起东西,有股蓄势待发的气息。对照前后关系,我觉得这批年轻男女是难民,他们在现实中受伤,所以刚刚越过边界逃到这里避难。这里是哪里?无疑是剧场,也极可能是网路世界,总之是真实和虚幻变得分际模糊的地方。
如上述,这出戏的力道,来自于它总是耐著性子,硬是不将压迫感推向爆点,不将语意模糊说破,就连换场都可以长时间处在视线不佳的昏暗中,可惜当它终于忍不住大声表露情感的时候就露馅了,一瞬间,黑蒙蒙的演员都现形了,从捉摸不定、漫游边境的群鬼,被打回上线后容易感伤的动物。
(如何不)消费死亡
典型渲染感伤的段落,是众演员一边「上左右下踏点点踏点点」念口诀,一边舞步愈跳愈快,快到有人不支倒地也不停止,只见一个身影满场跑,对著躺在地上抽搐的身体「咻咻」叫,状似急救。这俨然是一幅青春受难图,虽然舞蹈动作以分解动作的口诀同步配音这类手法很搞笑,但是倒下的身体一再为哀伤的情绪加码,直到舞台深处一个女孩抱著舞厅水晶球,孤独地看著墙上流转的光影,另一个女孩哼起《天空之城》的主题曲,实在令人一不小心就会反射性地泪崩。小心啊!像动物一样情绪反射地表达哀伤,这和不花一秒的力气敲下RIP能有多大差别?
所幸,导演在结尾扳回一城:演员一样是一长排站在舞台前缘,不过这次,他们不但是在无言的静默之中,更沉浸在无光的黑暗里,只听见有人吐水,我以为是呕吐,细听之下原来是在漱口刷牙,他们在黑暗中清洗自己。或者应该说,他们让黑暗清洗了我们集体,因为接著,我们看到漆黑的身影缓缓谢幕,静静离开,可是没有人鼓掌,没有人想破坏这美好的死寂。就在这一刻,死亡停止被消费了,我们不再需要任何速成和现成的符号去宣泄感伤,我们只想静一静。
我甚至想说,这是剧场透过空的空间,让我们察觉网路媒体对死亡做了多少过度诠释,感受到寂静之外都是多余。可惜,导演加了我认为多余的东西,就是灯光明亮的第二次谢幕。谢幕是剧场约定俗成的惯例,但如果剧场的惯例是无庸置疑的,脸书的惯用语如RIP为什么就该受到质疑呢?再说,按照演出惯例走,就让这出戏到了最后还是需要掌声,枉费它刚刚才让我们面临深沉的黑暗,却觉得不需要恐惧,不需要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