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躺在自己邀演的音乐会海报上,徐鹏博有「一口袋」的梦幻邀演名单。(颜涵正 摄)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一口袋「我的最爱」 邀来与大家共赏

艺术经纪人徐鹏博

艺术经纪人没有老师,全靠自己摸索,如果没有像投资人一样的眼光,肯定输得凄惨,所以「挑对象」也必须要快狠准。但究竟要以什么标准来评定?说白了,就是「喜欢」或「不喜欢」两回事,只不过,为什么?这就非常难了。徐鹏博说:「哪些是好的?谁不是我的菜?我心里都有底。我就是找我很喜欢的。」

艺术经纪人没有老师,全靠自己摸索,如果没有像投资人一样的眼光,肯定输得凄惨,所以「挑对象」也必须要快狠准。但究竟要以什么标准来评定?说白了,就是「喜欢」或「不喜欢」两回事,只不过,为什么?这就非常难了。徐鹏博说:「哪些是好的?谁不是我的菜?我心里都有底。我就是找我很喜欢的。」

认识徐鹏博的朋友,大概都看过那张侧拍照。背对著观众席的他站在四位演奏家前面,举起的双手配上认真的表情,就像是徜徉在「指挥弦乐四重奏」的美梦中。虽说那是个诡异的假象,却也带有几分真实,因为没有他的「指挥」,梦幻中的演奏家又如何能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让观众舒舒服服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享受偶像带来的满怀感动?

一方牵著音乐家、一方搭起观众群,无论台上台下都需要他,他就是艺术经纪人。

不是科班出身 却跟著音乐成长

高中参加社团后,他就一脚踏入古典音乐的世界。从一张《卡门》选粹,到成为马勒的死忠乐迷,那种版本比较的文青聚会、BBS的交流讨论,一路伴著他各阶段的求学时光。上了念研究所,他更到唱片行当店员,即使不是科班出身,无法走音乐的路,毕业后,他还是决定找跟古典音乐有关系的职业,而第一个选择就是到音乐杂志上班。

初阶的音乐界人脉就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的,在几个音乐杂志中负责唱片部分后,他辗转又跳到唱片圈。回忆那段时光,徐鹏博说:「对当时的我,唱片公司企画这个位置,是我觉得一生想要争取的职位。做店员可以知道古典音乐市场的大概,但唱片企画能够从国外获得第一手唱片的讯息,这对我来说是个天堂!」

听的音乐多,收藏的CD也多,十几年聆听下来,搜集最喜爱音乐家成为「口袋名单」,逐渐成为他的乐趣之一。然而几年工作下来,虽然工作安稳、也如愿地吸收资讯,可是大环境的不稳定让他对唱片界的未来产生了疑虑。与此同时,他另外发现在接待音乐家的过程中,有极其好玩的一面:「从唱片的角度看来,你的世界是从吉利尔斯、霍洛维兹、李希特这样的人所组成。大卫.欧伊斯特拉赫、卡拉扬、卡拉丝,就像是远在天边的人,但真正跟接待的音乐家们见面时就会知道,原来本人跟唱片中的样貌时空是那么不同。」这让他对音乐家产生了兴趣,「音乐家究竟都在想些什么?」这引起了他的强烈好奇。

从唱片圈退下来一年后,他决定创立艺术经纪公司,将之前五、六年的积蓄全数砸进来。很多人都质疑他哪儿来的勇气,但命运会这么走,像是从早就定下来的了。那个被妈妈归为「又不能当饭吃」的赏乐经验,配上他的口袋名单,让理想变得这么理所当然。

如何找对象?  「找我很喜欢的」

艺术经纪人没有老师,全靠自己摸索,如果没有像投资人一样的眼光,肯定输得凄惨,所以「挑对象」也必须要快狠准。但究竟要以什么标准来评定?说白了,就是「喜欢」或「不喜欢」两回事,只不过,为什么?这就非常难了。徐鹏博说:「哪些是好的?谁不是我的菜?我心里都有底。我就是找我很喜欢的,而我喜欢的音乐家定义是,这个人在舞台上是有『危险』性的。我的第一个原则是,这个音乐家是有话要说的,不管从录音、从网路片段看,他似乎是想诉说些什么。我很喜欢一个音乐家在台上时,不管是过度入神或是像在钢索上面走,那个状态是最好的。他或许有跌下来的可能,但那是充满著能量的演出,会让你有活生生的感觉。」不管从录音、Youtube或评论上来判断,只要听多了对方的演奏,就会有脉络可循,知道他的个性、本质、技巧。即使录音有修饰,也会是音乐家想要的样子,对这点他很有自信地说:「目前几乎没有失误过。」

但要如何与音乐家搭上线?他努力不懈的方式令人惊讶:「例如我有卅个钢琴家,我就写信去询问,刚开始很难,可能回来只有一两封信,况且每个音乐家有经纪人、经纪公司,或者助理等等,联络方式都不一样。但有诚意、或对台湾市场有兴趣的,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就像他第一场的钢琴家列夫席兹,就是从口袋名单挑选出来的。

「当年他还是个『个体户』,我直接写信给他本人,那时他在日本巡回,结束之后刚好有个空下来的时间,所以我就跟他约定。我问他要弹什么?没想到他回『你想要我弹什么我就弹什么』。因为我知道演奏巴赫是他的专长,就半开玩笑要他连续弹四个晚上的巴赫——《平均律》、《郭德堡变奏曲》加上《赋格的艺术》,他居然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所以一切就是在几封email中决定了。」

那次是在音乐会前的两个月才谈的,场地不好、时间仓促,结果票房不到一成。虽然很糟,但钢琴家的现场演奏果真令人著迷,这让他确定了日后继续合作的计划。而这样的革命情感,也让两人超越了主客关系,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不过有时,邀请的对象也是「靠缘分」来的,因为找了A来,他是B的好朋友,相互介绍下也让徐鹏博进入了音乐家朋友网络,让一些新的节目排进时程中。但如果没有人介绍,会连信要写到哪里去都不知道吧?想不到他竟然说:「这年头网路这么发达,上网就可以找到了。」

大小事物一把罩  就要观众聆听现场

除了眼光外,「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也是必要条件。找到音乐家的同时,就要想清楚他们适合哪一个场地。一场音乐会大约要在一年前捏出雏形,但如果认为工作就这么按部就班,那就大错特错了。一面安排音乐家来台,可能也同时在谈另外一位音乐家的合约;有人想要买票的时候,可能也同时有饭店打来询问订房细节。订机票、工作证、上通告、下广告……又多又繁琐,没有一颗清晰的头脑绝对是一团糟。

等到音乐家真的到来,往往还得全程当地陪,他笑著说:「在开公司之前,这辈子大概只去过一两次故宫,但开公司头两年,我就去了十次以上。」人说艺术家们难搞,但长期接待,徐鹏博深深体会他们巡回全世界、长时间飞行、时差、庆功宴、喝酒,还有以饭店为家等等的辛苦。所以他对待音乐家就像跟朋友讲话一样,不会将他们他捧得很高,但也不商业化,只有适当地提供协助,而事实上也几乎没有遇到很难相处的人。

说到票房,绝对是艺术经纪人的痛,不但得时时紧盯,心情也跟著数字起伏。由于从唱片业出身的他也爱听音乐会,所以也天真地以为这是理所当然,没想到进到这个行业之后才知道原来并不是,而且还相距甚远:「我必须说很多唱片迷都是完美主义者,但在现场演出中,他们却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在台上难免会有错误,或者听熟了一种诠释后,就认为其他版本有错误。但是悲观的人驻足,乐观的人看见机会,要让台湾爱乐者体会到现场演出的趣味,却是他努力的终极目标。

反观这个世代的演奏家,面对爱乐者动辄数千张唱片的收藏,还有前代大师的圭臬,能在人才济济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往往独具个人风格。全世界有这么多演奏家,徐鹏博发现,常来的竟只有少数,他说:「音乐家在欧洲演出的频率非常高,除了唱片外,爱乐者可以从现场演出中获得他们的想法,但这样的资讯在台湾却非常少。」因此他大量介绍音乐家,也让「首度来台」成为公司的特色之一。

马不停蹄  只为做到第一品质

当然,宣传需要策略,既然第一次来台,就必须想办法包装,于是「苦行僧」、「贵公子」等等,都是他传达给大众们的第一印象。接著他会排档期、上广播等等,而推荐主力之一则放在学校,从懂得音乐的社群传递消息。虽然不一定是台湾熟悉的名家,但有趣的是,他们常是国内音乐家们在国外求学时期耳闻的偶像,或甚至是他们的同学、老师,这时就会引起高度的好奇。不过他也坦承:「以现在的市场,的确有蛮多限制的。在宣传这部分,我做的跟其他经纪公司所做的,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如果真有诀窍,那就是替观众找最好的音乐家。久了之后就会留住大批认同我的观众。」但面对群众,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滔滔不绝,他说:「我是一个腼腆的人,在不熟的人面前就觉得不自在。但坐上这个位子,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很多事情就顾不得面子。」自己创业后,什么都变得大胆了起来,很多时候甚至连想都没有想,因为现实摆在眼前,不这么做就没有收入!但即使认为自己表达能力不好,他真诚的态度,反而是抓住听众最有力的武器。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如果遇到突发状况,不管前置作业做得如何,能做的只有将风险降到最低。提起那场让他赔惨的音乐会,他也只有苦笑。那是发生在演出当天的凌晨两三点,演奏家突然感到间歇性的胸闷,紧急送医后发现是心肌梗塞,做了心导管手术后,状况总算是稳定了下来。但是后续的风浪才开始,一边面对著取消演出、公告、办理退票……另一边是钢琴家还在加护病房,还无暇顾及损失,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所幸钢琴家复原如昔,而这个地方对他来说不但有了更深的情感,也成了他再次登台的许诺。

办了那么多场精采的音乐会,也累积了丰沛的掌声,但对他自己来说,却反而没有办法再像一般观众一样好好享受。即使这么爱音乐,不管是不是自己主办的节目,都忍不住观察台上表现、观众反应、客层……接著开始分析。虽然可惜,但只要梦想著能将这个公司变成台湾做独奏会、室内乐最有质感、最专业的公司,他的眼睛就又闪亮了起来。卷著海报、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接著滚来,他无暇停留,只是一直勇敢向前。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工作法宝

便条纸

因为常常要临时记录琐碎的事情,如收到什么讯息、见什么人,便条纸就会很好用。但原则是不会在书桌上贴满便条纸,因为在办公桌上保持整齐是他个人的习惯,一定要是自己可以接受的秩序才能工作,所以通常用完就随手撕掉。

相机

音乐家来台的时候,就会拍照多留记录,如来台排练状况、到哪里拜访、签名会等,拍了照还可以在Facebook上贴出来给大家看,多少也发挥一些宣传的效用。

笔记型电脑

可以随时工作这件事情很重要,尤其音乐家来台的头一两天的工作量很大,会突然出现许多无法预期的杂事。而且有时排练还必须要在场,所以他常带著笔电跑,趁空档办公。

《名曲解说全集》

是从杂志当编辑的时候就买了,因为觉得那是必要的投资。到现在他还是可以从里面获得很多基本的知识。这套书对他来说很重要,因为必须要理解曲目,才能知道怎么样推荐,尤其他是对曲目有所坚持的人。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