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看海,说走就走!(许斌 摄)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郑嘉音 带「偶」去海边

去年四月,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举办了入厝仪式,正式宣告移师宜兰利泽简。九个月过去,剧团的工作行程依旧满档:演出、巡回、推广教学、国际交流……于此同时,他们持续忙著打包、搬运、整理剧团十几年来的家当,甚至又多租了一间谷仓,要让偶戏村更完整。

原先多住在台北的剧团核心成员们也来到宜兰租屋,展开新的生活。剧团艺术总监郑嘉音说:「在这里才发现,生活也可以很简单。」尽管,他们一开始,是「想用较低的房租成本,换取更大的创作空间」;现在,往前迈进的梦想目标,却一点也不简单。向来向往法国阳光剧团生活模式的她们,期待将利泽简的老谷仓,落实为偶戏创作基地,达成「国际偶戏村」的愿景。

去年四月,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举办了入厝仪式,正式宣告移师宜兰利泽简。九个月过去,剧团的工作行程依旧满档:演出、巡回、推广教学、国际交流……于此同时,他们持续忙著打包、搬运、整理剧团十几年来的家当,甚至又多租了一间谷仓,要让偶戏村更完整。

原先多住在台北的剧团核心成员们也来到宜兰租屋,展开新的生活。剧团艺术总监郑嘉音说:「在这里才发现,生活也可以很简单。」尽管,他们一开始,是「想用较低的房租成本,换取更大的创作空间」;现在,往前迈进的梦想目标,却一点也不简单。向来向往法国阳光剧团生活模式的她们,期待将利泽简的老谷仓,落实为偶戏创作基地,达成「国际偶戏村」的愿景。

翻土、整修 打造梦想

早上九点半,剧团行政总监曾丽真也到了,她热情挥手打招呼:「开挖土机是嘉音的梦想,可以拍她坐在上面吗?」

土石翻滚声价响,正打造无独有偶的国际偶戏村计划。

不挡工人的路,我们跟随郑嘉音的脚步,先到菜园区晃晃。曾丽真的老公正忙著浇水、巡视,照料菜叶成长。在剧团,大家都叫他涂爸,他也向来乐于担任无独有偶的「驻团厨师」——曾与剧团合作过的伙伴,几乎都尝过他烧的一手好菜。

郑嘉音小跑步拿著相机出现,要涂爸对镜头说些「新年新希望」。我们拍著郑嘉音拍摄无独有偶的「新年MV」。

果然,不一会儿,她跑去拍挖土机了。

拍著拍著,她突然回身笑说:「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样子。每天整理不完的东西、清不完的垃圾……上星期进文山剧场演出,突然觉得,剧场是很虚幻的事情。因为现在每天要面对的事情都像这样,很tough;要做的事很多,离想像的目标还很远。」

国际偶戏村共包含三间谷仓:施工中的这间预定为制偶工厂;有「楼中楼设计」的,之前展出小型展览,现在当作办公室╱小型工作室;另间占地较广,当排练场使用。三间谷仓都由无独有偶向农会承租,由于建物闲置已久,防水、拉电、铺地板,都是必要修缮;宜兰多雨,工程也受影响,目前,国际偶戏村预计在七月正式开幕。

郑嘉音自陈:「我是在台北土生土长的人,之前也不会主动跟路人说话;在这里,人比较开朗、放松,会一直跟别人攀谈,聊个几句、自我介绍。也因为工程的关系,接触到施工单位、民意代表,或不时跟农会总干事打个招呼。感觉在宜兰遇到的人,都相当实在,温暖、热情。相较之下,以前做剧场的感觉比较受到保护,还有少女的矜持、好强;现在因为偶戏村的理想,呈现『欧巴桑向前冲』的心态!」

制偶会议启动这一天

早上十点廿分,嘉音与其他六位工作伙伴各就各位,以会议展开今天的工作。三天后,制偶小组必须完成并穿进三只简版大型戏偶,让戏偶设计与服装设计能针对实体,进一步沟通、工作。

首先,《蛙靠部落2》的导演大资(林孟寰)为大家简介剧情,接著说明今年新加入的角色。关于蜥蜴,众人讨论热络。郑嘉音接著用电脑播放出许多色彩鲜艳的蜥蜴图片,然后是时尚感强烈的服装参考图。数百张照片,据说全是戏偶设计希望制偶小组能一起看过的参考资料。

进入偶体粗胚的说明,从平面到3D,看实体更清楚。《梦之仲介》、《最美丽的花》、《蛙靠部落1》的戏偶都被搬了出来,身兼制偶人的演员们快速「穿上」。嘉音一边从旁观察,一边发问:戏偶和演员身体位置差别的影响?戏偶头/脸面向若改变角度,是否帮助表演?为求演出时戏偶更灵活、顺畅,若改动制偶结构,是否增加演员体能的负荷?每一个戏偶的从零到有,都在之前的基础上有所改变、调整,新伙伴的巧思、风格也蕴含其中,在在都需要精细的计算与尝试。人、偶间穿梭来去,郑嘉音边转动实际戏偶结构,眼光不忘瞥去设计图上造型与结构的细节,口中边与制偶小组确认需要注意的比例和形状。

发落完工作内容,十二点,厨房传来一声:「开饭了!」

真正踩在土地上

中午初见阿铿(游源铿)。捧著一叠碗,走进谷仓说:「剧团人多,这些给你们,上面都写农会致赠,你们用,很妙。」

下午,郑嘉音带我们来阿铿夫妇家,说是「宜兰最好玩的生活景点」。

确实,地方舒适雅致,更重要的是,主人一坐下来,阿铿就回忆儿时:夏天很热,他躲进谷仓睡午觉。看谷仓里很多小老鼠,毛都还没长。脑筋一转,赶紧抓起来,卖给需要的人当偏方药材,赚点零用金——「两只就一包王子面!」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毕业的他,曾负责兰阳戏剧团。近年负责统筹、规划绿色博览会的表演节目,比如无独有偶的《蛙靠部落》,他就出了不少点子。

剧团之所以来到谷仓落脚,更和阿铿关系密切。说他是「引路人」吧,除了牵起剧团与农会的缘分,也持续为无独有偶引介宜兰在地朋友,给予协助。

此时,窗外寒冬阴雨,室内的暖炉、热茶,更显珍贵。

阿铿边为暖炉加炭,边聊起刚从台北回乡、投入传统戏曲再生:「回到宜兰,安静许多。那时还没网路,每次要找资料就得跑台北。后来慢慢发现,要依靠在地素材。」

郑嘉音马上回应:「跟我们有点像,一开始常跑回台北,现在愈来愈少。」

阿铿说:「会渐渐对都市断奶。」

想起来此之前,郑嘉音车上闲聊:「在台北的时候,眼睛都在看地面上的东西:哪家店很漂亮、什么样的设计……来宜兰,才找到脚踩在土地上的感觉。」

从小到大  被「偶」包围

为方便工作,郑嘉音也和年轻团员一道,在宜兰租了住处,离海边车程一分钟。

房间陈设简洁,角落墙壁上,挂著旧货店搬回来的小木箱和深蓝色的旧铁窗,摆进她精挑细选的多年收藏。

「我一直都在搜集机械式、自然动力玩具,台北家里很多,这边只是『精选集』。为了配合格子大小,大多都是发条玩具。」边说,她边为每个玩具旋上发条。塑胶毛虫蠕动著伸缩前进,设计师品牌的机械装置翻滚跳跃……不一会儿,木地板全被发条玩具们或爬、或走、或旋转、或就地停下给占领了。

还有,十几年前和九歌儿童剧团去布拉格带回的单杠木偶人、在美国念书时去跳蚤市场带回来的悬丝偶、现任团长大资(林孟寰)送的遥控直升机……说著说著,她又找出两只萤光色遥控塑胶机器人,操作起来。

看著郑嘉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玩耍,无论玩具是动是静,只要经过她的手,仿佛就成为另类戏偶,多了几分「戏感」。有想做出关于发条玩具的戏吗?「这么一讲,好像可以耶。」她笑说,因为太喜欢逛手工艺小商店,长大之后,继续买了很多玩具。那小时候呢?她突然惊呼:「这张照片可以和我小时候拍的照片做对照耶!三岁吧,我也是坐在一堆玩具当中拍照。因为那时候父母都要上班,可能觉得要补偿,所以买了很多玩具给我。」

想看海,说走就走!

海边离剧团约五分钟车程,夏天,无独有偶的团员们常到海边散步,《鲁拉鲁先生的草地》戏中许多漂流木,都是这儿捡的。

放眼望去,一边是龟山岛,一边是苏澳海岸线。海景辽阔,但冬天风强、浪大。  

自己提议带吉他来海边拍照的郑嘉音,才摆好pose,就在强风中大笑起来,说:「四十五岁,我终于拍唱片封面照了!完成少女时期的梦想。」

郑嘉音国中时,就读大学的表姊们正交男朋友。男孩们为了笼络女友家人,只好应表妹要求,教弹吉他。到了郑嘉音就读北一女期间,她弹贝斯,与同学组乐团,是校庆音乐会史上第一次有插电表演,风靡全校。「但是中间都没再碰,是因为后来和魏隽展一起工作,才重拾吉他。最近又断断续续,实在太忙了。」

搬到宜兰之后,无独有偶和演员们以「半专职」的方式合作,平均一周工作三、四天,期间食宿由剧团负责。确实,制偶、操偶绝非一蹴可几的技艺,要接演偶戏,就算是戏剧、舞蹈科班生,也必须先投入长段时间,接受偶戏的基础训练。对于无独有偶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以法国阳光剧团、丹麦的欧丁剧场为目标,集结「一群人,一起做剧团」,让创作、生活紧密结合。

然而,她也反思:「这时代还蛮不利于团体的。个人接案工作,就比以前有更多发展。因为从类比进入数位之后,变化太大,观众的思维模式也完全不同了。我们以前的梦想,拿到现在好像又不适用……我们也一直在调整。」她表示,接下来,无独有偶剧团希望兼顾两个方向的制作:比较普及、大众化的剧码,以及非为票房而做、实验性较浓的戏。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