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多数观众已习惯舞台上的演出元素,都是环环相扣的。此作直接颠覆观者的刻板印象,并斩钉截铁的告诉观众这场表演是各自独立,且内容故意不相干,无疑震荡了许多人重新看待表演艺术。
比尔.提.琼斯舞团《故事/时光》
4/12~13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高雄春天艺术节继享誉国际的英国DV8肢体剧场、德国碧娜.鲍许(Pina Bausch)的乌帕塔舞蹈剧场后,今年盛邀纽约后现代舞蹈之父比尔.提.琼斯(Bill T. Jones),再度给南部观众另一个震撼教育!此场演出是亚洲首演,标榜只在高雄,且由云门舞集的创办人林怀民大力推荐,确实吸引了部分台北观众特别南下观舞,也对票房有推波助澜之势。《故事/时光》Story/Time是比尔.提.琼斯的最新力作,因首度在非英语系国家演出,所以首演时主办单位也藉著导聆让观众有些概念性的认知。
向大师致敬之作
在《故事/时光》中,琼斯使用随机抽选的「机率」(Chance)形式来决定当晚演出的舞蹈段落顺序,此手法是模斯.康宁汉(Merce Cunningham) 和约翰.凯吉(John Cage)一九六○年代玩出来的实验方式。但琼斯把这种创作形式发挥得更淋漓尽致,因为机率所重新安排的舞序偶发性很高。如同琼斯所言,舞台上常有些小错误会因此而发生,「就像人生一样」。
此作仿佛是琼斯向康宁汉及凯吉两位大师的致敬之作。音乐大师凯吉的作品《4分33秒》,于一九五二年八月在纽约Woodstock首演,《4分33秒》受到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将水墨画的留白转化成音乐,宣告「没有声音」也是音乐的一种可能性,更印证了中国人常说的「无声胜有声」。康宁汉当年也受到「易经」的启发,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于是两位创造了每一种艺术可独立存在,不须附庸在其他诸如音乐或文学形式之下,并且反芭蕾、反表现主义的思维,认定纯粹动作(pure movement)也可以有意义,重视过程胜于结果。所以,在舞作中作为说书人的琼斯,也提及此舞与凯吉作品中的相关连结,并且从凯吉的作品《不定》Indeterminacy中所获得此作之灵感。
随机挑选的独立故事
《故事/时光》的内容与舞台元素,囊括故事、舞蹈、音乐、灯光等几乎都是随机(random)挑选的,舞者表演当天才得知演出顺序。琼斯创造了一百八十几个由其自身生命经历所挑选的故事,从中抽取七十个一分钟的小故事串成每一个独一无二的表演;而舞蹈部分一样是从一百四十个一分钟的小舞作随机挑出,其中不乏过去卅年旧作的片段。从每一分钟表演可以清楚看到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多数题材来自不同时空背景,且蕴涵著不明确的结束。这样的表演形式彰显出台上每个舞者的专注与强大的默契。
舞台设计方面,精简却不失其重要性;地上以白胶贴出十二正方格,上面并标示著一至十二的数字,如同时间的轮轴一样。另外,L型屏障区隔出空间、时间的张力,也充分地被活用,而舞者一开始的走位与灯光的区块都和这十二宫格紧密结合。虽然形式雷同,但编舞手法在重复及变奏的发展、堆叠之下,让观者看到精致且不断被强化的理性、空间与时间思维。
这次的演出对观众而言无非是另一个挑战,首先是整场七十分钟的抽象肢体动作,且肢体和文本的内容并无绝对关系,加上作品较著重在文本的陈述上;虽然琼斯口述的声音、层次很多,但因故事、文本的紧凑,让忙著读取投射在两边侧台翻译的台湾观众稍显吃力,就观赏舞作的角度而言,确实干扰不已。再者,音乐的多重音效、声音,搭上几乎不间断的故事,似乎有些主从颠倒,所以到了无声的小片段时,令观众有了片刻的喘息机会,画面也突然变得清晰乾净。
不协调反而加深了观众印象
此作在强烈的形式风格与导入舞者创作的开放题材中,若主创者不去细心审视其内容时,就会产生观众听到台湾舞者刘奕伶在台上献唱台语歌〈舞女〉,却和琼斯口中所述的故事格格不入的尴尬景象;虽然在他的感受中,这首歌十分甜蜜(sweet)且罗曼蒂克(romantic);反之,也因为如此地不协调,倒是加深了观众的印象。
长期以来,多数观众已习惯舞台上的演出元素,都是环环相扣的。此作直接颠覆观者的刻板印象,并斩钉截铁地告诉观众这场表演是各自独立,且内容故意不相干,无疑震荡了许多人重新看待表演艺术。整场作品的演出水平无庸置疑,舞者们的高度精密训练与临场反应都可圈可点。建议主办单位可比照欧洲方式,尝试把翻译字幕投射在正上方,以利观众快速阅读。另外,大量增加演前座谈的作品解析与编舞家背景介绍,对于提升南部观众观舞及推广当代舞蹈会有实质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