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表演艺术活动相当蓬勃,相关资料的整理及保存日渐显得重要。舞蹈、戏剧、戏曲的年鉴这几年陆续出版,唯独音乐年鉴尚未完成,因为如何定义「音乐」这范畴是很让人烦恼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去年香港艺术发展局推出了《香港古典音乐年鉴2014及2015》的计划书,先以「古典」为范畴作记录,期望整理中乐和西洋音乐会的资料,预计明年出版。
演出过后观众大力拍掌的一刻,固然是每位创作人和表演者最享受的当下,之后场刊被掉在一旁的情景相信大家绝不陌生。表演艺术的即时性是重要的,但演出是否到此为止?如果之后有人希望找到有关作品一鳞半甲的资料作为研究的素材,了解演艺历史的发展,而研究是能够有机地回馈创作,那么资料整理的重要性就绝不比演出本身弱。
表演艺术年鉴陆续启动
整理演艺资料从来不是容易和讨好的事,随著香港演出数量愈发愈多,创作人集中力量创作、艺术行政人员分身乏术,这些资料散失的可能性就愈来愈高,有很多历史也就被忘记。
《香港舞蹈年鉴2000-2001》的出版应该是本地首本表演艺术年鉴,由香港舞蹈界联席会议为香港舞蹈发展作系统记录,之后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在二○○六年筹备出版首部《香港戏剧年鉴》,与香港戏剧协会和香港戏剧工程合作,是演艺发展另一值得记录的一笔。随后,该会在二○○九年联同香港八和会馆和中文大学粤剧研究计划,开展《香港戏曲年鉴》的资料整理工作,同时把两部年鉴的资料数位化,为对香港戏剧和戏曲有兴趣的海内外读者和研究者带来更方便的选择。
一数之下怎么会没有音乐的份儿?香港音乐会演出的数量,包括在正式场地上演的、在小场地或教堂演出的、收费的免费的、中乐的西洋的、独立的流行的,每星期有好几十个,观众数量虽然未必及戏曲高,但绝不会少;然而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整理却只闻楼梯响。其中相信关于如何定义「音乐」这范畴是很让人烦恼的,特别是在筹备资源困难的情况下,要记录古典加上流行的音乐会,相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古典音乐年鉴资料征集
去年香港艺术发展局推出了《香港古典音乐年鉴2014及2015》的计划书,先以古典为范畴作记录,期望整理中乐和西洋音乐会的资料。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今年正式接手预备出版的工作,并刚在其网页上载向业界征集资料的文案。
年鉴说明收录的资料包括「西方古典音乐、歌剧、中国音乐、现代严肃音乐等演出资料;并不包括流行音乐、音乐剧、爵士乐、世界音乐、中国戏曲、跨媒体艺术等之音乐会」。这条界线看来是分明的,但当中必然有很多「跨类别」的演出需考虑是否要收录,而这条界线相信还有可以讨论的空间。毕竟这些是本地古典音乐历史的记录,踏出第一步是重要的,往后的发展还有很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