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占中」活动现场高挂争取真普选的白布条。(陈国慧 摄)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占中」运动更胜表演 艺文界发表支持声明

香港「占中」运动沸沸扬扬迄今未歇,场内不时有学者开讲,也有艺术家表演舞蹈和音乐、做人人都可以参与的雨伞折纸、画雨伞画等,整个占领区内的行为,构成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表演。而对于香港特区政府与警方的作为与反应,艺文人士也联合刊登声明,表示:「唯有在一个平等、自由而开放的社会,文化艺术才有可能长足发展。」

香港「占中」运动沸沸扬扬迄今未歇,场内不时有学者开讲,也有艺术家表演舞蹈和音乐、做人人都可以参与的雨伞折纸、画雨伞画等,整个占领区内的行为,构成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表演。而对于香港特区政府与警方的作为与反应,艺文人士也联合刊登声明,表示:「唯有在一个平等、自由而开放的社会,文化艺术才有可能长足发展。」

自九月底从学生组织「学联」和「学民思潮」发动罢课,向香港特区政府表达对特首及立法会要有真正普选的诉求后,随著警方对只戴著口罩、蒙住保鲜纸、拿著雨伞作公民抗命的学生和市民使用过多的武力,促使更多支持者走上街头,演化成占领香港政治、经济活动的核心和交通枢纽地带,即政府总部外的金钟,直接亦影响了中环的运作,正式启动了所谓「占领中环」的抗争运动。

占领区内行为构成马拉松式表演

然而这次「占中」的形式也和原来「占中三子」(朱耀明、戴耀廷和陈健民)所提出的理念和运作方式大相迳庭,本来十八岁以下学生不能参与的运动,现在转变为主要由学生领导,很多中学生亦自发性参与;本来多少针对知识分子和以往较少走上前线的中产阶级,而要参与者签署参与意向书、确认参与细节和知悉参与后果的安排,现在亦变为人人「自己代表自己」的公民运动;而手无寸铁的和平抗争者用雨伞抵抗胡椒喷雾和催泪弹的景象,也成为了这次「雨伞运动」的象征。

后来「雨伞」从金钟开花至铜锣湾和旺角,也是自发的行动和选择,支持的市民从四方八面送来物资,主要成员为学生和年轻人的参与者,在几天内建立起在占领区内的物资发送、储存和补给,也设立回收垃圾和分类的系统,甚至包含救援和卫生设备,同时每天都有不同学者和老师在各个占领区拿个麦克风就开讲授课,谈民主、社会、公共空间等严肃议题,不论你是基层市民或知识分子,关心者就可以来听讲。另外也有艺术家表演舞蹈和音乐、做人人都可以参与的雨伞折纸、画雨伞画等,整整三个星期占领区的行为构成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表演。

正是因为在场外沸沸腾腾地热闹著,除了商人、计程车司机等不同业界的人受影响外,表演艺术界也多少有牵涉在内,场内上演的节目票房固然直接有影响,不但观众未必有心观演,艺术家可能多少分心,特别是对社会敏锐度高的艺术家。然而参考如日本六、七○年代的学生运动对后来一批当代剧场导演和小剧场的影响,「雨伞运动」往后对剧场的内容、形式以至语汇的影响,是相当值得留意的。

艺文人士刊声明支持自由开放

这场运动打开了香港公民运动的新页,在理念和形式上拉长和拓宽了抗争的时间和空间;参与者的自发性是空前的,因此亦产生了很多内部矛盾:如没有特别主导意见的组织、没有领导的主体、每位参与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也特别容易渗入有目的的不良分子。之前有警察在清场行动中再度过分使用武力,加上政府不正面对话,和代表体育、演艺、文化和出版界的立法会议员马逢国对事件的回应,引起上千位艺文业界人士在报上刊登声明,表示「唯有在一个平等、自由而开放的社会,文化艺术才有可能长足发展」。要让占领区的市民撤退,政府的态度和策略非常关键。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