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剧团演出50周年团庆大戏《马克白》,剧院内部换上莎翁画像。(罗仕龙 摄)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柏林剧团与阳光剧团演出 见证世界戏剧交流史

布莱希特与「柏林剧团」于首度在巴黎演出《勇气妈妈》的六十年后,重回旧地再演此一经典;今年欢庆创团五十周年的阳光剧团,在莫努虚金带领下演出《马克白》。上述两位剧场大师与两大剧团在发展历程中,都接受过东方戏剧艺术的启发,也回过头去影响东方戏剧的变革。这个秋季的巴黎剧场,见证了世界戏剧文化之间的对话历程。

布莱希特与「柏林剧团」于首度在巴黎演出《勇气妈妈》的六十年后,重回旧地再演此一经典;今年欢庆创团五十周年的阳光剧团,在莫努虚金带领下演出《马克白》。上述两位剧场大师与两大剧团在发展历程中,都接受过东方戏剧艺术的启发,也回过头去影响东方戏剧的变革。这个秋季的巴黎剧场,见证了世界戏剧文化之间的对话历程。

一九五四年七月,罗兰.巴特在《法国观察家》杂志撰文写道:「人们常感叹这个时代没有创造出合于历史高度的戏剧。然而,布莱希特做到了。」这位以符号学引领时代精神的学者或许只说对一半。因为历史证明,布莱希特的戏剧不但照亮他的时代,迄今仍是世人心中重要的剧场指标。

罗兰.巴特的文章发表前不久,也就是一九五四年六月卅日,布莱希特与「柏林剧团」(Berliner Ensemble)赴巴黎莎拉.贝恩哈特剧院(今市立剧院前身)演出《勇气妈妈》。这位来自共产东德「铁幕」的剧作家,让挑剔的巴黎观众见识到一种完全不同于前的戏剧表演型态。热烈的掌声欢呼,让演出主角的薇格尔(Helene Weigel)上台谢幕达廿六次之多。

六十年后的今天,柏林剧团带著经典剧目《勇气妈妈》,于九月十七至廿六日重回巴黎市立剧院舞台,同样是场场爆满。如果年轻观众觉得少了点前卫与震撼,或许是因为布莱希特早已成为当代剧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柏林剧团的《勇气妈妈》法国首演后十年,巴黎近郊原已废弃的弹药库,被一群年轻的剧场人入驻,为首的是一位名叫莫努虚金的女导演。他们称自己为「阳光剧团」,强调集体生活经验、协力参与创作,关注世界不同角落的人道、政治等议题,以剧场为媒介,唤醒民众一同反思。

两位剧场大师的东方启发

二○一四年是阳光剧团创团五十周年。七十五岁的莫努虚金,带领著四十多名不同肤色与年龄的演员,从四月廿三日起到七月十三日,及从十月八日起到年底止,演出莎剧《马克白》。马克白与班柯两位将军,身著卡其色现代军装上场。在一幕幕纯熟的场面调度之间,阳光剧团呈现出电影般的紧凑与流畅节奏。善与恶两股势力的明显对峙,少了点莎翁原作的神秘与诡谲色彩,却似乎更多了些时事的关怀。尤其民众群集占领广场,要求独裁者马克白下台时,怎能不叫观众联想到全球近两年遍地开花的公民运动?

不论是布莱希特或阳光剧团,都曾经从亚洲戏剧里汲取养分。布莱希特于一九三五年在莫斯科观赏梅兰芳的京剧演出后,启发他的「史诗剧场」和「疏离效果」理论。阳光剧团于一九七五年演出的《黄金年代》,部分角色即取材自中国戏曲;一九九九年演出的《河堤上的鼓手》,则融合中、日、越南等国偶戏。布莱希特与莫努虚金跨越东西文化的尝试,启发世界各地的剧场创新,包括台湾戏曲界近廿多年来的新编制作。

东方戏曲也回馈交流

以当代传奇剧场为例,自一九八六年将莎剧《马克白》改编为京剧《欲望城国》以来,也正像是阳光剧团一样,不断从东西文化的碰撞之间激发灵感。适逢阳光剧团团庆,吴兴国带著二○○一年于巴黎创作的《李尔在此》,重回弹药库演出。九月廿六至廿八日共演出三场,座无虚席。演出后,吴兴国与史特拉斯堡前来的高中参访团学生们交流,畅谈当代东西戏剧的融合。九月廿九日至十月三日,吴兴国又受法国「演员传统研究协会」(ARTA)之邀,带领演员肢体工作坊。

另一方面,中国京剧院也于十月廿一至廿七日,由于魁智、李胜素等名角领军,在法国昂热、马赛、巴黎等城市巡回演出京剧《白蛇传》。主办单位「梶本音乐事务所」(Kajimoto)曾多次邀请亚洲团队赴巴黎演出。此次中京院访法,主要是中国与法国建立外交关系五十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

从二战结束到廿一世纪,东西方戏剧交流逐渐成为惯例。曾独领风骚的巴黎,或许不再一枝独秀,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仍吸引著本地与外国的艺术家们,以优秀的创作与演出,持续见证文化之间的对话。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