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五月一日起跑的第廿六届澳门艺术节,以「此时.彼语」为主题,揭示艺术的本意是让我们听见另一个世界的开端,通往彼处的指南针。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共计卅档的演出及展览,超过一百场次的活动,在面积小人口密度高的澳门城区,可说是全城启动。除了多出亚洲首演的西方节目,本地剧团也积极参与,多样多元的类型,澳门艺术节让世人看到了澳门此时蓬勃迸发的表演风景!
第26届澳门艺术节
5/1~31 岗顶剧院等
INFO www.icm.gov.mo/fam/
我不会问这种傻问题,比如,
狗为什么要跑?
牠可以拒绝奔跑。
我也不会问,比如,
为什么要追逐一只电动小白兔?
牠可以拒绝速度。
——袁绍珊〈赛狗场〉(摘)
艺术既是需要奔跑的,也是拒绝奔跑的;既是寻求速度的,也是拒绝速度的。需要奔跑与寻求速度是因为艺术的世界瞬息万变,思想与创造的前进永远没有上限;拒绝奔跑与速度是因为艺术无可量化,而且具有让时间暂停的魔法,把看戏的人从日常的忙碌之中暂时带离,看到不同的想像世界,我们处于当下,却透过艺术听见彼方、彼时的秘密耳语。
委约制作《决定.性》 八○后编剧挥洒才华
「此时.彼语」,这一届澳门艺术节的主题,再度揭示艺术的本意是让我们听见另一个世界的开端,通往彼处的指南针。不像台湾有传艺中心与大稻埕专推传统艺术、有专给亲子的艺术节,这些分众的任务,在澳门都由澳门艺术节包办。一个月的时间,共计卅档的演出及展览,超过一百场次的活动,在面积小人口密度高的澳门城区,几是全城宣传。而这几年,澳门剧场在小型戏剧节策画、国际交流、跨国合制、政府施行「文化艺术学习资助计划」、「澳门艺术行政资助计划」等各方面影响下,有了新一波的进展,几次到澳门,愈可感觉剧场圈正弥漫著一股想要进步、学习、交流的气氛,也出现愈来愈多耕耘不同类型的团体。
本届澳门艺术节之于本地剧场的最大创举,我以为要算是艺术节委约制作第十届澳门文学奖优胜剧本《决定.性》。剧作者叶玉君近年活跃于澳门剧坛,虽是八○后世代,却也已累积十几个剧本,去年艺术节就有两出源自西方剧作、小说的作品《威尼斯人想买楼》及《克隆极乐》出自她的改编手笔,当红程度可见一斑。她「追求剧本的可读性多于可演性」(注),对白充满剧作者对于时代的观察力,以及精确、绵密的语感。《决定.性》谈不讨好的性别题材,「可是剧作者将这个决定时刻回到更早,叩问人的性别是否与生俱来,无法逆转?人是否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性别?」澳门剧评人莫兆忠写道。与这位备受瞩目的八○后编剧合作的是青年导演陈飞历,陈飞历近年执导不少议题性作品,两位年轻创作者会擦出什么火花?不想只是越洋关注的朋友就赶紧买机票吧,现在有廉航可搭。
本地剧团团龄轻 作品出手不稚嫩
这一次参演的本地剧团还有个共同点,就是团龄都很年轻,据说是历届之最。但这不表示作品都还稚嫩,譬如二○○九年成团的卓剧场,两位联合艺术总监叶嘉文与胡美宝早已行走江湖多年,去年他们还初试啼声,将《电梯的钥匙》带到台北艺穗节,作品中动作、语言和环境的结合,令人耳目一新。今年他们在艺术节的《人在她城》继续解剖西方文学,这回的对象是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从「她城」到「我城」,种种指涉绕迂而行,而最终抵达的彼处会是哪里?且让我们随行而视。
梳打埠实验工场的《记忆蓝图II》,导演郭瑞萍与联合导演莫倩婷是澳门剧场的中坚主力,我的澳门记忆中,她们的创作时而揉合肢体、舞蹈、戏剧于一体,发散著缓慢沉静,含带女性抒柔特质的时间感,善于放大日常的细节,把生活擦出伤痕、哀愁、微笑及轻盈。而且莫倩婷在艺术节导演的还不只一出,澳门音乐人李峻一策画的《异色童话》也由她执导,这部绘本音乐剧场结合澳门作家邓晓炯和寂然、插画师袁志伟及林扬权跨界合作,至于这个故事,澳门艺评人梁倩瑜写道,是「描绘记忆所保留和失去的东西,以及现实和记忆间的模糊界线,也像是描述这个城市的寓言。」巧合的是,莫倩婷导演的《凝视流动》二○一二年亦曾于牯岭街小剧场演出,台湾与澳门近年剧场交流真的相当频繁。
《菲尔德2.0──欲望与谎言》由从属于澳门演艺学院戏剧学校的澳门青年剧团,再度挑战经典,邀请香港重量级导演邓树荣新诠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大师拉辛(Jean Racine)之作《菲尔德》Phaedra,香港艺评人小西提示观众,在「邓树荣专业剧场实验室」新一轮的「形体戏剧训练课程」,便以《菲尔德》为范本,讲求「从身体出发,在一个严谨而活泼的环境下,教导学员一个有机的方法去创造角色。」邓氏简约、有机的形体剧场风格,每每给演员带来焕然一新的挑战,他的独特观点也为经典剧作注入新的视点,看了会很有爽感。
这几年在台湾大展拳脚的法国导演法兰克.迪麦可(Franck Dimech),去年受邀至澳门梦剧社主持工作坊,今年进一步完整化《侯贝多.如戈》,善于挖掘演员潜力的他,在这一次是否也将带来新的撞击,喜欢法兰克风格的人不妨前往追星。几是一年一会的澳门土生土语话剧团,每一回的参演本身即似一场语言保存运动,光看《人裁人才》这款剧名便令人莞尔,可惜今年我看不到,不能与席间观众同笑。
亲子、戏曲各展丰富 台澳交流林文中上阵
本地艺团制作的亲子节目则包括结合杂技、高跷、木偶和多媒体的黑沙剧团,仍为儿童做戏的新作《亲亲水族馆》,探索水世界的魔幻写实;澳门中乐团策画「童梦中的音乐世界」音乐会,与小朋友一起过儿童节。默剧表演似乎也是澳门艺术节不可或缺的类型,来自法国的铁宝、弥勒二人组呈现《公鸡喔喔啼》,从表演者到剧名的翻译都很本土;另一档《怪手扎扎跳》中译剧名根本是同一个人取的吧,据说现场会邀请观众一同与怪手共舞,是要去拆房子吗?!西班牙士多啤梨剧团的《点点梦乐园》,内容如其名一样可爱,引导孩子把色彩玩出一个宇宙,想像无限拉阔。
每年艺术节少不了还有粤剧、昆剧的亮相,无论是本地的澳门粤剧曲艺总会来个《琵琶记》、经过长期培训的青少年粤剧《刘金定斩四门》,抑或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渡海搬演的经典折子戏与《1699.桃花扇》,都会让喜爱传统戏曲的观众心满意足,尤其江苏昆剧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唯一完整保留舞台演出形式的剧种,在中国被誉为「百戏之祖」,且看昆剧院如何将这则透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婉转歌咏。
至于台湾与澳门的合作,今年依然不缺席。澳门艺术节与台北国家两厅院共同委约林文中舞团创作最新舞蹈作品《空气动力学》Aerodynamics,编舞家的野心与格局都变得更大,林文中在一场访谈中谈到他的观察与意图:「上一代东方身体表现在『重心往下压,重点在压抑和控制』,这一代东方身体则表现为『有机』与性灵,从呼吸和律动上分解、软化西方垂直线条,让身体像小河淌水、乘风翔动般自由、自然、自为结构。」在澳门首演的舞作,他甄选澳门舞者赴台湾排练创作,联同台湾舞者于澳台两地公开演出,力求更细密的两地交流。
西方节目多亚洲首演 舞蹈戏剧打开另一扇窗
最后介绍西方节目,亚洲首演之一的法国图尔国家编舞中心的《舞咏》Lied Balle为艺术节打头阵,法国编舞家Thomas Lebrun用当代包容古典与现代,不受类型拘限,澎拜发展歌与舞之间的「声音—动作」关系。同样是亚洲首演的,还有柏林列宁广场剧院的《信任》,编导是当代德语剧场重要作者福克.李希特(Falk Richter),这一次他从金融风暴解剖机构与人性,犀利依旧,批判意味浓厚,既长于语言亦著重表演性,香港剧场编导冯程程就认为:「《信任》有趣的地方正是其来自文字和肢体的双重表演性,两者之间的流动」。
「空的空间」掌门人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则把他《情人的西装》The Suit穿来,南非作家康.塔巴(Can Themba,1924-1968)的原作写于种族隔离时期,在大师简约美学的实现下,素朴的舞台又将再一次施展令人惊异的神圣魔法;这件西装也将在五月中来到高雄,在春天艺术节继续「秀」。前几年曾来台演出的比利时当代舞团《断章取艺——献给碧娜》,与葡萄牙麻烦剧团的《余,暮年》皆散发生死气息,而这样的议题总是存在于艺术之中,无可除外。
艺术往往诱惑我们旅行的渴望,为了一场艺术节而踏上从这座岛到那座岛的旅途,终究不会只看见艺术。将会有更多的陌生唤起我们的无知,而无知,永远是另一趟旅程的开始,与及,唯一必须的行李。
注:卓早言,〈如果妳想说,在剧场——澳门80后女编剧对谈:访问叶玉君、黄咏芝〉,《剧场.阅读》第17期(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