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八十八岁的维纳韦尔,是法国当代戏剧的三大「台柱」,作品已被视为「当代经典」,他的「复声合调」编剧策略几乎影响了所有当代法语剧作家。其实验性作品《求职》包含卅个片段,剧中四个角色「从头到尾都在舞台上」,像弦乐四重奏一般一起演出,每个人带来不同的音色或特别的调性。这次台湾新锐编导简莉颖将《求职》对话,呈现新作《看在老天爷的份上》。
对干戏剧节《看在老天爷的份上》
5/1~3 19:30 5/2~3 14:30
台北 牯岭街小剧场
INFO 02-23219709
只要我说话,那些我已找到的词,只要它们一旦变成了词的话,它们就不再属于我,它们就原初地被重复著。〔……〕那个所谓的说话主体就不再是说话的这个人或只是这个人。这个说话主体,在一种不可还原的二次性中,发现其源头总是已经被言语的某种有机场域所避开,而它在其中徒然地寻找一种永远缺失的位子。这种有机场域〔……〕首先是〔……〕那种文化场域,因为我必须从那里吸取我的词和句法的,那种历史场域,因为我必须在那里边写边读。
──德希达《书写与差异》
贝克特(Samuel Beckett)与惹内(Jean Jenet)之后的法国「新戏剧写作」非常具有革新性,特别重视语言,与一般通俗、商业性或粗糙的「音乐剧」、「林荫道喜剧」及「咖啡厅剧场」截然不同,因为人们缺乏古今戏剧文学的文化素养,已经有一点不具备阅读剧本的能力,亦无阅读剧本的习惯,所以其观众群与读者群只占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口,然而却名扬四海。米歇.维纳韦尔(Michel Vinaver)、莎侯特(Nathalie Sarraute)、戈尔德思并列为法国当代戏剧写作的三大「台柱」,他们的剧作皆是名副其实的「当代经典」。其中,后两者皆已殁,于是今年八十八岁的维纳韦尔被公认为最伟大的法国在世剧作家,享誉国内外,剧作被翻译成英、德、义、西、葡、俄、波兰、捷克、日、韩等语言,在世界各国搬演不辍。其「复声合调」的编剧策略几乎影响了所有当代法语剧作家,包括高行健的《周末四重奏》。
风格近似「日常生活剧场」
除了戏剧写作之外,维纳韦尔的生平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身为「吉列」(Gillette)跨国公司的总裁,,自从一九六九年开始在企业界汲取大部分剧作的初步材料。他的作品风格与「日常生活剧场」近似(注1)。最新作品是去年完成的《贝坦古林荫道喜剧或一段法国历史》Bettencourt Boulevard ou une histoire de France预定今年由名导史基亚瑞堤(Christian Schiaretti)搬上里昂的舞台。这是关于贝坦古夫人(Liliane Bettencourt)的一出戏,她是「莱雅」公司的老板娘,非常富裕,遭到周围亲近的人偷窃和诈骗财物,目前在波尔多进行诉讼中。
史基亚瑞堤就是维纳韦尔的舞台知音,他于二○○八年执导被戏剧学者布瑞德比(David Bradby)誉为与乔依思(James Joyce)经典《尤里西斯》并驾齐驱的长篇巨作《落海》Par-dessus Bord,获得剧评一致喝采,《世界报》更给予此次演出将於戏剧史上留名的高度评价。对于作品向来不易搬演,但一流导演纷纷尝试的维纳韦尔而言,实在是艺术生涯上空前的胜利(注2)。然而据说维氏不只是喜欢大导演挑战他的作品,更喜欢看见业余的小剧团演出它的剧作。(注3)
《求职》 如同弦乐四重奏般演出
由黒眼睛跨剧团艺术总监鸿鸿策展的对干戏剧节将于五月初推出第一档舞台剧《看在老天爷的份上》,演出形式采取维纳韦尔最具实验性的剧作《求职》的片段,结合导演简莉颖改写之文本做实验,观众可借此略窥维纳韦尔编剧艺术的堂奥。「此剧写在《落海》之后,主题相同,但采用室内乐的形式,与《落海》的交响乐形式相反。」(注4)这出「三十幕戏剧」包括四个角色,「从头到尾都在舞台上」,像弦乐四重奏一般一起演出,每个人带来不同的音色或特别的调性。剧情是失业三个月的销售部经理法吉寻求一份新的工作。在他屈服于干部招聘主任严密紧绷的询问的同时,还得对抗他怀了黑人小孩的左派女儿及难以忍受失去安全感生活方式的妻子。这个简单的剧情支撑著独创的编剧手法:时间和空间的爆裂,主题和节奏的错综复杂。
剧中值得注意的一个元素是女人的「实证性」(positivité)(注5),但是由于情况使然,她们只能帮助法吉自我摧毁,妻子以经济自主置丈夫于无用之地,女儿以政治和性的自主来自我请愿并悲剧性地反攻法吉的乱伦冲动。女人们无恶意地使用法吉的善良、积极、深刻的「正常性」(包括在他的乱伦冲动里)和自由主义将他推出生活之外。《求职》并不是一出容易排练的戏。因为它是一个需要细心研究的惊人机器,拥有一个调查者─主体紧密结合的轴,在对白的装配上需要全面的精确。
注:
1.请参阅拙作〈如何书写「当下」?专访维纳韦尔谈其剧作《邻居》〉,《表演艺术》,第118期,2002年10月。
2.关于维纳韦尔的详细生平及所有作品简介,请参阅拙作〈日常经验为战场,语言为武器─法国当代剧作家维纳韦尔〉,《表演艺术》,第118期,2002年10月。
3.出自笔者1998年上巴黎第三大学戏剧系杭嘉叶(Jean-Pierre Ryngaert)教授DEA研究课程的笔记。
4.出自维纳韦尔写给笔者的信。
5.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概念。
参考书目
杨莉莉,《新世代的法国戏剧导演》.,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远流出版公司,2014
David Bradby, The theater of Michel Vinaver. USA,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3
Jacques Derrida, L’écriture et la différence.Paris, Seuil, coll.Points/Essais, 1967
Éric Eigenmann, La Parole empruntée – Sarraute,Pinget, Vinaver, Paris, L‘Arche. 1996
Patrice Pavis, .Le théâter contemporain. Paris, Nathan. 2002
Michel Vinaver, Théâtre Complet 1 .Arles, Actes Sud. 1986
Anne Ubersfeld, Vinaver Dramaturge, Paris, Librairie Théâtrale. 1989
期刊专辑:Théâtre Aujourd’hui :Michel Vinaver , no.8.Paris,C.N.D.P.,2000.
剧作家小档案
- 1927年生于巴黎。
- 主要作品:《朝鲜人》Les Coréens(1955)、《伊菲珍妮旅馆》Iphigénie Hôtel(1959)、《落海》Par-dessus Bord(1969)、《求职》La demande d’emploi(1971)、《工作与日子》Les travaux et les jours(1977)、《翻转》Á la renverse(979)、《邻居》Les voisins(1984)、《二○○一年九月十一日》(2001)。
- 获奖:费内翁奖(prix Fénéon)、屡叶柏奖(prix Lugné-Poe)、易卜生奖(prix Ibsen)、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Grand prix du theater de l’Académie française)、欢乐剧场奖(prix Plaisir du theatre)。目前专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