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话剧团2014年演出昆普作品《干掉她》,改名为《安.非她命》。(阮汉威 摄 香港话剧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新文本踹共!/各地发展

英国:焦点剧作家 马丁・昆普 极具开放性与政治性

《做掉她》 后戏剧剧场的代表

作为英国当代重要的剧作家,马丁.昆普从一九八二年迄今已累积四十个原创剧本及翻译剧本,而且面向多元,近期更涉足歌剧创作。这次「对干戏剧节」中将台湾首演他的代表作《做掉她》,该剧以十七个不相连贯、各自独立的简短场次(scenarios)组成,剧本没有特定角色、台词因此也没有指定由谁来说,演员人数亦不指定,高度的开放性,让制作团队可以作最大的发挥。

作为英国当代重要的剧作家,马丁.昆普从一九八二年迄今已累积四十个原创剧本及翻译剧本,而且面向多元,近期更涉足歌剧创作。这次「对干戏剧节」中将台湾首演他的代表作《做掉她》,该剧以十七个不相连贯、各自独立的简短场次(scenarios)组成,剧本没有特定角色、台词因此也没有指定由谁来说,演员人数亦不指定,高度的开放性,让制作团队可以作最大的发挥。

对干戏剧节《做掉她》

5/15~17  19:30   5/16~17  14:30、16:30

台北 国北教大南海艺廊

INFO  02-23219709

毕业于剑桥大学英文系的马丁.昆普,为当代英国剧场界重要剧作家之一。一九八二年,他的第一个专业演出剧作发表于西伦敦的橙树剧院(Orange Tree Theatre,为Richmond的区域性剧院),至今已发表四十个作品。自一九九○年起,昆普的一系列作品在宫廷剧院上演,开展创作上的第一个高峰。此阶段可见昆普咸认的代表作《做掉她》Attempts on Her Life (1997)首演于大使剧院(Ambassadors Theatre)(注);该作至今已陆续被翻译成廿国文字,也是英国高中生研读戏剧时(A Levels)常被采用的剧本。

写作新剧本之外,昆普亦大量译改非英语系剧作家作品,包括莫里哀的《恨世者》The Misanthrope(1996)、戈尔德思(Bernard-Marie Koltès)的《侯贝多.如戈》Roberto Zucco(1997)、契诃夫的《海鸥》The Seagull(2006)等。这些作品虽是翻译或改写,但由于昆普加入了当代社会语境,因此普遍得到正面回应。同时,他近年来与凯蒂.米契尔的合作也备受注目,包括昆普自己的《乡镇》、《面壁枪决》、《做掉她》等,以及昆普的翻译《青春之恸》Pains of Youth、《海鸥》等。两人亦在二○一二年与作曲家乔治.班杰明(John Benjamin)合作,携手打造歌剧《写在肤上》Written on Skin,为昆普原本已多变的作品更添变化;昆普与班杰明目前正在著手进行两人合作的第三个歌剧。

《做掉她》  后戏剧剧场代表文本

《做掉她》以十七个不相连贯、各自独立的简短场次(scenarios)组成,剧本没有特定角色、台词因此也没有指定由谁来说,演员人数亦无设定;虽然如此,每一段落都围绕在「安」身上。然而,「安」从未出现在舞台上:「安」到底是谁,职业身分为何,每一段指涉的「安」是否相同,或甚至「安」是不是个人,昆普都没有点明,留给制作团队最大的空间自由发挥。正因为角色与情节的阙如、主要角色的不在场、跳跃的断裂场景等剧本特色,学者如巴内特(David Barnett)等将《做掉她》视为英国「后戏剧剧场」(postdramatic theatre)之代表作品。

昆普剧作引领出的丰富可能,屡屡受到剧评与学者的高度推荐,而其政治性也常是讨论焦点。学者拉克赫斯(Mary Luckhurst)指出,若因昆普并呈十数个叙事线,便以为该作是个无政治性的后现代大杂烩,那则是错过了昆普对舞台上呈现女性的手法所展现的政治性批判(2003)。拉克赫斯认为,舞台上搬演女性,其实从来就不是单纯地再现真实生活中的女性而已,女性该如何被搬演,早已受限于舞台之外的规则,而《做掉她》反复地讨论这些潜规则,借此质疑资本主义、霸权体制之下,规则订定的过程;剧本的政治性即由此而来。因此,虽然昆普在作品中似乎未特意针对政治事件或国际情势作出明显评论,但作品之政治性和社会评论,却在演出时昭然若揭,并可与社会变迁、国际时事的推展相互参照,展现其作品的当代性。

媒体、战争与恐怖主义

《做掉她》首演时,正是香港回归中国之年,大英帝国的殖民史及其在国际上的角色,是当时媒体回顾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九○年代的伦敦,也因为前苏联解体后,东欧势力之重组而直接受到冲击:波湾战争、波士尼亚战争、车臣战争、乃至南斯拉夫内战等,战争即使远在他方,却随著欧洲政治势力的变迁、前苏联各国关系重组、欧盟和英国军队的介入、英国政党势力之消长、以至于东欧移民或政治难民的涌进,在在冲击著英国社会。这段时代的背景,是身处伦敦的昆普当时所面对的,也在《做掉她》文本里呼之欲出。

《做掉她》首演之后的十周年(2007),英国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重新制作此剧。因为剧本里特定的线索,让导演米契尔决定仍将年代定为一九九七年。然而在后九一一的新语境下,剧中提到的政治难民、及以〈国际恐怖主义TM威胁〉为名的第九场,对于廿一世纪的伦敦观众,则是与反恐战争、中东政治难民等新语境产生的连结,充分展现《做掉她》的当代性。

香港前进进剧团以《干掉她》为名,在二○一一年及二○一三年,以粤语读剧的方式呈现此作。二○一四年,香港话剧团则以《安・非她命》为名,完整搬演;在这个版本里,原来以〈镜头爱妳〉为名的第五场,成了对自拍社会的写照,是昆普文本开放性的例证之一。《做掉她》首演迄今已有十八年,不但是昆普创作生涯里的一大企图,亦已是当代文本剧场里不可缺席的重要作品,对于当代新文本创作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台湾的首演让人分外期待。

注:该作的首演资料为宫廷剧院楼上剧场(Royal Court Upstaris),但座落于诗隆广场(Sloane Square)的宫廷剧院在此阶段进行整修,因此实际首演地点是向大使剧院暂借的空间。关于宫廷剧院与英国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剧场发展,可参见The Royal Court Theatre Inside Out by R. Little and E. McLaughlin(London: Oberon, 2007)。

参考资料

David Barnett.〈When is a Play not a Drama? Two Examples of Postdramatic Theatre Texts.〉 New Theatre Quarterly, 24.1 (2008): 14−23.

Luckhurst, Mary.〈Political Point-Scoring: Martin Crimp’s Attempts on her Life.〉 Contemporary Theatre Review. 13.1(2003): 47-60.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剧作家小档案

  • 1956年生,与莎拉・肯恩、马丁・瑞文希尔等并列为「直面剧场」的先锋。
  • 1981年,加入里奇蒙的橙树剧院(Orange Tree Theatre, Richmond),7年之间交出了6个剧本,包含《活遗迹》Living Remains、《四种意图》Four Attempted Acts等。
  • 1997年,代表作《做掉她》上演,一炮而红,被评为过去四分一世纪最好的英国剧作之一。
  • 1990年,昆普作品正式在英国实验剧场重镇皇家宫廷剧院(Royal Court Theatre)登场,包括《没人看录像》No One Sees the Video、《引人注意》Getting Attention、《治疗》The  Treatment、《乡镇》、《面壁枪决》Face to the Wall、《更少突发事件》Fewer Emergencies、《城市》及《幸福共和国》In the Republic of Happiness
  • 创作以外,昆普亦翻译过大量欧洲剧作,并予以当代化和英国本土化,如莫里哀、契诃夫、尤涅斯柯、戈尔德思等。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