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羅北安

相關文章 30 篇
  • 創作者在劇中經營出父愛的溫情,以及「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與悲傷,不免也溢出了名為「父愛」的沉重。
    戲劇

    水族箱內/外的家的想像

    創作者所刻劃的父親,及無聲的兒子間難道沒有其他對話可能?創作者無論是藉著想像,又或是真實且貼近自我生命地描繪出一位父親,與水族箱裡的兒子之間所產生的關係,仍有著對兩代人的關懷與撞擊社會共感的意義。這位父親確實是「美好」,但這樣的「美好」何嘗不是反諷?

    文字|林立雄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 綠光劇團《盲點的剪接》。
    即將上場

    綠光劇團《盲點的剪接》

    綠光劇團繼六月推出廣受好評的歌舞劇《領帶與高跟鞋》之後,再度於本月推出羅北安創作的另一齣風格迥異的歌舞劇《盲點的剪接》。 《盲點的剪接》的主題是「愛」與「傷害」、「選擇」與「背叛」,在形式上是由三齣完整的歌舞小品〈小紅小綠〉、〈生命列車〉、〈失蹤〉再加上三齣寫實的片段〈心的吿白〉、〈立可白有毒〉、〈早安〉穿揷其中,在音樂上也因爲此次劇本的多樣性,而使得歌曲在創作上有了更大的空間。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3期 / 1994年09月號
  • 何曉玫編舞的〈伊疑以憶〉
    即將上場

    風動舞團《風動之舞I-舞戲》

    由國內新生代編舞家何曉玫與劇場工作者─紙風車劇團的李永豐和綠光劇團的羅北安三人所共組的「風動舞蹈劇場」,將於本月推出他們的首演《風動之舞I-舞戲》,結合戲劇和舞蹈的表現方式。演出的作品有何曉玫的〈盛開之前〉與〈伊疑以憶〉,劉淑英的〈牆〉、羅北安的〈醉〉、及李永豐的〈結婚輓歌現場〉。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3期 / 1994年09月號
  • 《領帶與高跟鞋》是一部寫實而誇大的歌舞劇。
    即將上場

    綠光劇團《領帶與高跟鞋》

    羅北安的「綠光劇團」,繼去年底於皇冠小劇場推出首演之作《站在屋頂上唱歌》之後,即將在今年暑假前假國家實驗劇場展演另一齣歌舞劇《領帶與高跟鞋》,用誇大嘲諷的方式解析上班族男女的「辦公室情結」。 配樂方面特別由陳揚編作,而演員卡司也跟上當前的潮流,除了綠光劇團本身班底之外,另邀郞祖筠、趙自強等資深演員共同參與演出。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0期 / 1994年06月號
  • 《台北秀秀秀》
    即將上場

    綠光酒吧演出《台北秀秀秀》

    爲了讓大衆覺得「戲劇」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綠光劇團到pub演出歌舞劇,創造一個看戲環境的另類新選擇。此次演出,演員陣容包括:女主角由流行音樂界名人黃韻玲擔任,她亦爲此次音樂設計者;另外二位演員則爲羅北安與鄧安寧。此次演出內容將呈現台北生活百態、兩性關係等。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72期 / 1998年12月號
  • 羅北安認為,除了長時間的學習外,在課堂上和其他人的互動也非常重要。
    專題

    前菜?還是正餐?

    劇團的表演訓練班是演員之路的開始之一,它未必是最健全的路,但絶對是開啓表演生命的一扇窗。 然而,沒有延續性的劇團表演訓練班,對於想踏上演員之路戲劇愛好者,看來只是開胃前菜,要品味能果腹充飢的正餐,需要長時間的累積。

    文字|黃麗如
    第115期 / 2002年07月號
  • 《老王子》是一齣荒謬喜劇,情境設定在一所精神療養院中,一群總是處於失控狀態下,卻又力圖保持正常的病患,各自有著不同的社會不適應症。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別忘了,你也曾經是小王子

    多年不曾推出編導作品的綠光劇團編導羅北安,因十分喜愛經典名著《小王子》,決定重拾創作,將近年所累積的經歷化為養分,花近一年半的時間改編成《老王子》。這是一齣荒謬喜劇,情境設定在一所精神療養院中,「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純真的小王子。」羅北安說,《老王子》想呈現的就是每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承受著生活的種種壓力,內心不斷在面對現實與流失的純真間抗衡的寫照。

    文字|廖俊逞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羅北安.謝蘋英

    今年八十二歲的羅媽媽,因著今天的訪問還特地去美容院洗了頭,羅北安握著面對訪問緊張不已的母親的手,還打趣地說:「是啊!我們還打掃了房子呢!」 羅媽媽是個標準的眷村媽媽,勤儉持家、和藹可親。憶起當年在眷村裡,喊著羅北安回家吃飯的情景,不擅言詞的她操著一口標準的湖南話,雙手撫著北安受傷的膝蓋,憐惜之情,溢於言表。 或許是因爲跟哥哥年紀相差十五歲的關係,在台「北」市大「安」區出生的「北安」覺得自己其實像個獨生子般地被呵護、成長著。從小學、中學到連續四年重考大學後,考上藝術學院的經驗,羅媽媽只是笑著說:「只要他健康快樂就好了。」 在羅北安的作品中,一向充滿著濃郁的親情與友情,究其原因,羅北安說:「可能是因爲我喜歡『家』的感覺、喜歡回家。」而其中,羅媽媽本著傳統婦女的美德,默默地支持著「家」的力量,我想,這才是觀衆能看到羅北安創作許多溫馨作品的原因。 (本刊編輯 劉守曜)

    文字|劉守曜
    第89期 / 2000年05月號
  • (左起)「沾美西餐廳」老闆陳登壽與綠光劇團柯一正、吳朋奉、羅北安。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老派精神之必要

    食堂主人 陳登壽 食客 綠光劇團:柯一正、羅北安、吳朋奉 「歡迎來到沾美西餐廳!」從走進沾美起,便感受到一股熱情,不是台式熱炒的生猛喧嘩、日式燒烤的互助迷濛或美式漢堡的過分親切,而是帶點節制分寸,合乎禮儀的優雅禮遇。 順著老闆陳登壽的步伐,他招呼大家坐下。很喜歡綠光劇團的他,前陣子才在表演後台替綠光的工作人員辦了場L型的buffet,這大概是台灣劇場史上第一次,演員在上戲前的後台吃起西式自助餐。陳登壽開玩笑說,是自己買不到票,才藉機用這種方式來看戲。食物牽起了他與綠光的緣分,在浪漫的燭光晚餐裡,彼此閒聊。

    文字|半糖小姐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羅北安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演員暨綠光劇團團長

    羅北安 樂上舞台 變身超級賽亞人

    總是瞇瞇眼、哈哈笑、體態如大熊的羅北安,是大眾熟悉的電視劇裡的「爸爸」,三月又要登上舞台,演出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系列的《單身溫度》。雖是綠光團長,但在辦公室裡沒有座位,「我可以一天十六個小時都在演戲,但不要規定我每週哪天哪時要幹嘛。」酷愛演戲的他,面對演戲的那種心跳感與心動感,就像是初戀時刻!

    文字|汪宜儒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歐洲人文筆記

    日安,貝克特先生!

    那是一九八一年秋天,我走在巴黎六區的哈斯派依大道上,從學校要搭地下鐵回家,我低著頭走路,不經意抬起頭來時,我看到,我當下便確定是你,只有你才有那樣的一張臉,你已在戲劇界變成像神一樣的人,貝克特先生?

    文字|陳玉慧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 紅樓劇場的氛圍,總讓人想落實新鮮的想像。圖為綠光8月新戲《明年此時》劇照。
    戲劇

    想像台北的演員劇場

    李立亨認為紅樓劇場「一有表演,就像個馬戲團,讓人著迷於把新鮮的想法立體化。」不過,台灣沒有批判性的政治劇場,台灣觀眾娛樂的選擇很多,演員劇場個人呈現的文本內涵不管有多批判,有多辛辣,大概都比不上現實生活裡的媒體報導與立法院亂象。李立亨期待有人能砸下大錢,以更強、更大的製作能力與預算,來測試台灣多元劇場的可能性。

    文字|傅裕惠
    第128期 / 2003年08月號
  • 女主角姚坤君(右)認為,「愛情是一場賭局,選擇了誰都需要下注的勇氣!」
    戲劇 愛情是一場賭局,選擇需要勇氣

    《手牽手紀念日》的愛,熟男熟女才懂

    《手牽手紀念日》改編自好萊塢劇作家法蘭克‧基羅伊(Frank D. Gilroy)的舞台劇本The Only Game In Town,曾拍成電影,由伊麗莎白.泰勒、華倫.比提領銜主演。這回由名編導吳念真動手改編,由羅北安執導,姚坤君、王維明主演,把場景從賭城搬到高雄,搬演一場熟男熟女的滄桑愛戀。

    文字|廖俊逞
    第166期 / 2006年10月號
  • 《人鼠之間》的主角是一對患難之交,他們是流浪的牧場工人,一無所有,卻擁有夢想。
    戲劇

    單純的年代,失落的美好想望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史坦貝克名著《人鼠之間》,將由綠光劇團搬上舞台演出,導演羅北安打算忠實呈現這本描述一九三○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中下階層生活的小說,演員為此不僅得揣摩農場工人的身體語言、生活型態和講話方式,還得克服文化差異。

    文字|廖俊逞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蝶谷殘夢》故事一如歌仔戲常見談情說愛,特殊之處卻在變才子佳人身分為兄妹,不堪的亂倫真相,為傳統題材下了一劑猛藥!
    新藝見/新銳藝評

    天雷勾動地火,好一場「巧拼」!

    除「巧」之外,劇本亦「拼湊」他戲段落,朝廷差役行路截取《智取威虎山》第一場〈連勝進軍〉和第九場〈急速出兵〉身段,只是動作的整齊化一猶待加強;慕香三打鞦韆,雷同黃梅戲《鞦韆架》,三盪各具涵意;慕青兄妹倆共讀《西廂》、長亭送別,《紅樓夢》和《西廂記》影子分明可見。

    文字|陳韻妃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 編舞者將生活與舞台融合。
    舞蹈

    眞實感動的誠懇

    在現實生活與創作中,何曉玫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編舞家的眞心誠意使作品因有生活的眞實感動而顯得誠懇。

    文字|盧健英
    第61期 / 1998年01月號
  • 《跳動的搖籃.旋轉的天堂》的演出,顚覆了看舞的習慣與預設想法。
    舞蹈

    世間最眞心的對話

    整場作品最令人難忘的就是媽媽和小孩的互動舞蹈,編舞者巧妙地將動作元素做出多種簡單卻又不單調的變化,溫馨而滿足的笑容展露在台上台下每一個人臉上。

    文字|劉淑瑛
    第61期 / 1998年01月號
  • 以劇場形式在城市夜生活的據點pub演出,是過去台灣劇團未曾有的。
    戲劇

    給我更辣,其餘免談

    當觀衆(不管來自劇場或pub的常客)走進這個混合著相聲、脫口秀、餐廳秀、live演唱的表演空間時,其實是帶著更大的期待。

    文字|吳小分
    第73期 / 1999年01月號
  • 姚坤君(中)飾演女主角凱薩琳,郎祖筠(右)飾演姊姊,樊光耀(左)飾演數學家的學生。
    戲劇 東尼獎最佳劇本 台灣首演

    中文版Proof 演出無法證明的愛

    百老匯熱門劇碼、曾被改編成電影《證明我愛你》的劇作《求證》Proof,將由綠光劇團首度搬上台灣舞台。故事描述一位數學家與其小女兒間錯綜的情感,全劇結構緊密,將由柯一正與羅北安執導,姚坤君擔綱女主角。

    文字|田國平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 朱陸豪難得顚覆傳統正工武生形象,甘於帶點猥瑣氣質。
    戲劇

    本土化的迷思與難題

    「本土化」並非台灣京劇唯一生路,「本土化」更是個弔詭的名詞,它的內涵實則包括了定義的界定、歷史的想像、意識的區隔,把京劇完全自外於台灣「本土」,也是歷史的誤謬理解。不如把「本土化」心胸放大爲「當代化」,讓本土涵納更多的可能。

    文字|紀慧玲
    第84期 / 1999年12月號
12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上海

    上崑以全本《牡丹亭》迎接解封後的春天

  • 新銳藝評 Review

    難道只能苦守寒窯?

    評2022兩廳院藝術出走《我是天王星》
  • 看戲不忘電影

    以真實人生舞動的《舞魂》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年為何出走,藝術何以介入?

    從藝術文化「社區總體營造」到「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的地方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