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美编舞家林向秀(许斌 摄)
艺号人物 People 旅美编舞家

林向秀 无畏归来回去 但寻心之所向

暌违台湾舞坛七年的编舞家林向秀回来了!这几年她担任圣荷西现代舞团驻团编舞家与舞者,在美创作演出不断,今年应台北艺术节之邀,将与圣荷西现代舞团与台湾舞者共同推出「心之所向」展演,将演出多支在美颇受欢迎的舞作。长期在「东」、「西」之间反复往来,林向秀探寻的不是哪一种身体,而是「如水一般容纳各种可能」。未来可能将工作焦点转回亚洲的她,这次的演出,要让大家看到她「准备好了」!

暌违台湾舞坛七年的编舞家林向秀回来了!这几年她担任圣荷西现代舞团驻团编舞家与舞者,在美创作演出不断,今年应台北艺术节之邀,将与圣荷西现代舞团与台湾舞者共同推出「心之所向」展演,将演出多支在美颇受欢迎的舞作。长期在「东」、「西」之间反复往来,林向秀探寻的不是哪一种身体,而是「如水一般容纳各种可能」。未来可能将工作焦点转回亚洲的她,这次的演出,要让大家看到她「准备好了」!

2015 台北艺术节

林向秀舞团 sjDANCEco「心之所向」

8/1415  1930

8/16  1430

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厅

INFO  02-25289580191-199

记得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林向秀的作品,是二○○七年的《倾斜-Tilt》。隔年,她推出林向秀舞团年度制作《光的另一边》,更获选两厅院舞蹈炼金篇台湾潜力编舞家,创作《众声喧哗中的岛》。此后,这位朋友口中瑜珈能力强大的编舞家,似乎渐少在台湾现身了。原来,○九年她移居美国,担任圣荷西现代舞团(sjDANCEco)驻团编舞家与舞者。

阔别台湾舞坛七年之久,林向秀带著「邓肯舞蹈奖(Isodora Duncan Dance Awards)」年度编舞家的殊荣,「准备」回来了,将在今年台北艺术节《心之所向》Hungry Heart亮相。

准备回来,也与当初离开有关

就一位创作者来说,选择暂时移居他方,自然与诸多创作生涯上的规画有关,对林向秀而言亦然。自二○○三年起,她成立林向秀舞团,此后年年举办大型制作与跨国合作,更是两厅院制作的常邀编舞家(注)。五年多来,创作、跨界合作与工作坊陆续发生,不难想像一位编舞家对自我创作历程的沉淀、归零与再出发之渴求,就在此时,林向秀当年在李蒙西岸舞蹈计划(Lemon West Dance Project)的老师,也是现任圣荷西现代舞团的艺术总监盖瑞.麦斯特(Gary Masters)发出邀请,正巧给了林向秀一个出去透气与持续登台的机会,也就是担任舞团的驻团编舞家与舞者。

不过,即便存在创作需求与工作机会,对一位女性且有家庭的创作者而言,「家庭」的内在驱动可能是更大考量吧。○八年底,由于先生工作上的异动,以及顾虑大儿子在学习环境上的不适应,便举家迁「回」美国湾区(Bay Area),所幸湾区也是她艺专毕业后继续学习的第二个家,能于数年后回来与老友们耕耘舞蹈也算美事一桩。不过,身兼职业舞蹈工作者与妈妈实非易事,「搬来美国两年后,我先生又被调到中国,我必须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还好他们是两个独立的男孩,早餐、上学都自己来,因为一整天的排练后,我实在很难早起……」不可讳言,她还在找寻家庭与职业两者间的平衡。所以,今年回国亮相是「准备」开始,等孩子大了后,她会将焦点转「回」亚洲。

「混」于东西之间,根在哪里?

与林向秀的空中访谈(Skype)过程中,常会陷入时空错乱。这么说,是因为无论谈到美国或台湾,她都说「回来」或「回去」,美国?台湾?我一度傻傻搞不清楚。这仿佛也呼应了她「混」系列(2005《混.东西》、2010《混东西二部曲》)的核心探求:「根」到底是什么?

关于根的提问,也许可从林向秀的学习历程略窥一二。

艺专毕业后林向秀即前往美国发展,此后便时时因工作与创作奔波两地,时空上「回来」又「回去」,根在哪里?「我其实常常很混乱。」她笑著说。

除了时空感知上,就文化认同层面,她进一步在创作中提出的质疑是「我们接受自己文化时,常常不如接受所谓『新的』、『国外的』东西来得开放。而我们面对自己文化的态度在哪里?」甚至「台湾的文化是什么?」这大概是所有旅外创作者无法逃避的问题吧。

不若部分寻求台湾身体的编舞家,关于文化与创作的问题,林向秀并未特别将焦点固著在「身体」研究上,直言「身体对她来说就是『Mix & Match』,没有东西之别。」这想来与她的学习历程不无关系:一方面,她于青年时期即前往美国接受连串现代舞训练(尤其李蒙技巧);另一方面,从小在台湾舞蹈教育体制内的中国舞身体训练自然也不可少。在吸收力正旺的学习阶段,她已浸淫于两种文化与教育模式下,「混」系列创作,正说明此异质境况。

由是,对林向秀来说更重要的,并非探寻哪一种身体,而该是「如水一般容纳各种可能」。于她而言,身体是直探内在的媒介,透过向内探索以透现迷人存在状态,也是舞者独特性之所以可能,所以重视身心关系的瑜珈成为她一路相伴的好友,支持她持续登台也探索内在。

即便林向秀深信「身体没有东西之别」,但或许可以这么想,「水」的思维,其实多少透露这位混于东西之间的瑜珈士其创作与身体哲学。谈到深处,直接、乐观的林向秀突然跳出来,赶忙补充:「其实也没这么严肃,作品本身是有趣的!」

为女性发声到人性关怀

比起在身体语汇上做文章,林向秀倾向在创作内容上琢磨。尚未移居美国前,除了探讨东西之间文化差异与认同,林向秀的作品也为女性发声,《倾斜-Tilt》即是一例。四个时空、四位女人(古代与现代杜丽娘、女强人、芭比娃娃),四种既定价值观交错,相互较劲。林向秀擅长混淆既定价值观并提出质问,好比大家以为芭比就是身材纤细、娇弱无比,她偏偏要搞一个能干有力的金刚芭比;或是在约定俗成的惯习中找到特例,譬如比现代女强人还勇于追爱的古代杜丽娘,最后发现无论东方或西方,其实芭比与杜丽娘有著相似的灵魂。

有趣的是,移居美国号称「自由、平等」的沃土后,这位如水一般可塑性强大的瑜珈编舞者,不再胶著于台湾传统价值观对女性的限制与束缚,转而将视野拉至另一层次,不只为女性发声,进一步将焦点放在人性与生命关怀。作品《碎玻璃》Shards谈的即是九一一过后,美国年轻一代反恐与反战情绪高涨氛围,星火足以燎原,碎玻璃足以致命,年轻人的能量更不可小觑。另一新作《之间》Within(未在台湾上演)则是探讨既紧密又拉扯的家族关系。对于种种创作议题上的转变,她笑称:「可能在国外比较没有这方面(女性束缚)的困扰吧!」

相互学习,月亮不一定是国外圆

林向秀长期转换于「东西」之间,谈到台美舞蹈生态也颇有心得。

曾听外国朋友提起对台湾舞者的观感,认为绝大多数舞者「身体好,但思考少」。林向秀笑著说:「是啊,相对(美国舞者)而言,台湾舞蹈系的学生好天真,想得比较少。」提到《碎玻璃》的美国年轻舞者,林向秀颇为赞赏,认为也许是从小环境与教育养成,对于社会与政治性议题敏感度高,也都相当有想法,即便不若台湾大众运输工具四通八达,抗议、社运活动召集方便,参与《碎玻璃》的年轻舞者并未实际体验过抗议现场,但良好的身体训练加上内在思考的驱动,当他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上了舞台可是张力十足。将于七月初进行的《碎玻璃》台湾舞者征选活动,除了舞蹈本科系以外,林向秀更期待吸引多元背景、异质身体与不同专业的参与者共襄盛举,在思想与身体上激荡多重火花。

除了在两地舞者身上发现的文化差异外,台美舞蹈生态更让林向秀有一番体悟。受邀为圣荷西现代舞团驻团编舞家,林向秀坦言没有行政庶务分心,对一个创作者来说的确是幸福的,尤其美国对于个人编舞家友善又开放。但,别总以为月亮是外国的圆,她说「台湾真的是现代舞的岛屿」,除了补助资源相对优渥、类别繁多外,现代舞在台湾的普及率其实相对于美国(湾区)算高,观众支持率也高,所以她感叹:「在美国向观众募款是很难的。」于是,她透过作品集结台美舞者、培养默契,一方面积极从事现代舞与亚洲文化在美国(湾区)的推广工作,另一方面,也酝酿各种台美合作的可能,为未来焦点转向亚洲做准备。

彭湃飨宴,诚意十足

虽然台湾补助艺文活动的资源相对于美国优渥,不过,回来台湾顶著林向秀舞团做制作,脱离单纯的创作者身分,自然少不了票房的担忧。制作取名「心之所向」(Hungry Heart)有饥渴之意,与台湾观众一别七年,林向秀渴望将最彭湃的制作带回台湾,不只如此,更将与台湾舞者合作,所以这档制作可算是「跨国」合作等级,然而,因台北艺术节制作经费政策之故,这档制作的预算只能分类在「国内团体」,尽管如此,也浇熄不了林向秀渴望将优质作品带回台湾的热情。「这档制作应该算是什锦拼盘吧!」她大笑。

「而且也是一档很『成熟』的节目。」又噗哧一笑。说成熟,除了上演作品均在美国获好评外,参与舞者的技术与年龄成熟度也是一大亮点。当年,荷西.李蒙现代舞团在西岸创立李蒙西岸舞蹈计划(Limon West Dance Project),林向秀与此次制作中的玛丽亚.巴西尔(Maria Basile)、罗伯.瑞盖拉(Robert Regela)以及拉斐亚.包美拉(Raphael Boumaila)便是当时的创团战友,共同在舞团打拼五年之后,大家便各奔东西。直到近年,因为艺术总监盖瑞的召集,大家才又再聚首,既创作也登台。

其实,与其说成熟,不如说这是一档别具历史感的制作。每每翻开美国现代舞蹈史,荷西.李蒙(Jose Limon)是耳熟能详的现代舞大师,然而,对于他的经典作品——由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所改编的舞蹈《摩尔人的帕凡舞》Moor’s Pavane仅限书中图片印象,幸运的是,此舞作于二○一二年获邓肯舞蹈「最佳舞作重建奖」后,将于今年由荷西.李蒙舞团、李蒙西岸的创团舞者们共同在台搬演,相信是别具意义的。

说是「准备」回来,阵容已如此坚强,林向秀渴望至极地将质量兼具的制作带回台湾,可见她即便混于东西之间,「心之所向」却再明显不过了。

注:创团首演《林家花园》(2003),《身体战争!》(2004)。隔年,邀请美国舞蹈家Robert Regala,Joelle Arnush来台举办李蒙技巧工作坊,并合作演出《混、东西》(2005)。《信不信由你》(2006)获邀赴美参与SJSU/ Dance Work演出。《倾斜-Tilt 》(2007),并担任两厅院二十周年庆舞蹈双重奏编舞家,同年9月,为高雄城市芭蕾舞团编创大型舞剧《牡丹亭》。《光的另一边》(2008),同年获选两厅院舞蹈炼金篇台湾潜力编舞家,创作《众声喧哗中的岛》。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林向秀舞团与Dancing Yoga艺术总监,sjDANCEco的驻团编舞家与资深舞者,圣荷西州大舞团编舞家。
  • 国立艺专舞蹈系毕业,美国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学表演艺术硕士,李蒙西岸舞团创团舞者,后参与美国荷西.李蒙舞团五十周年庆巡回欧美演出。
  • 重要编创作品有:林向秀舞团创团作品《林家花园》(2003)、《身体战争!》(2004)、《信不信由你》(2006)、《倾斜-Tilt》(2007)、《光的另一边》(2008)、《众生喧哗中的岛》(2008)、《和弦》(2012)等。
  • 2012年演出荷西.李蒙名作《摩尔人的帕凡舞》获邓肯舞蹈奖(Isadora Duncan Dance Award-Izzie Award)的「最佳舞作重建奖」。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