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澳洲的黑臂章乐团由澳洲原住民歌手与白人音乐家共同组成,这次访台带来的演出《歌之版图》,创作核心来自于与土地的连结,集结澳洲各族裔歌手,以十一种原住民语言吟唱,将既有和新创的音乐混搭,投影与演出同时进行,时而清唱、时而加入乐器演奏,别具特色。此次演出并邀请台湾金曲奖最佳原住民歌手桑布伊担任客席,同台激荡与融合。
台北艺术节《歌之版图》
8/28~29 20:00 8/30 14:30
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厅
INFO 02-25289580转191-199
从来不认为音乐是世界共通的语言!非洲原始部落葬礼的节奏,听在我们的耳朵里的感受却是轻松欢愉的。反过来,当古琴实音消散空中,余韵听在西方人耳里可能不是低吟,而是毫无意义的刮弦声。我们眼中的美,不一定放诸四海皆通,因为不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怎体会当中的意涵?然而,若是一首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们,共同从土地孕育出的歌声,那么这个信念,是否该重新思考?
串起传统与现代 呈现多元文化之美
正如《歌之版图》Dirtsong的原文一样,作品的创作核心,来自于与土地的连结。它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音乐会,因为除了歌唱之外,还有影像的投射与戏剧的元素。投影与演出同时进行,时而清唱、时而加入乐器演奏。集结澳洲各族裔歌手,以十一种原住民语言吟唱,将既有和新创的音乐混搭,编织成一场独具特色的视听飨宴。
来自澳洲的黑臂章乐团(Black Arm Band)创立于二○○六年,由澳洲原住民歌手与白人音乐家共同组成。艺术总监史蒂芬.理查森(Stephan Richardson)在创立之初,便希望借由这样一个团队「来执行、促进和庆祝当代澳洲原住民音乐」。他们并不试图塑造原住民浪漫的形象,而是赤裸地反映他们的生活现况,将传统与现代串起,借由人世与人性的力量提醒多元文化之美。他们以丰富且自由的风格,深刻表现了澳洲原住民的认同与生命经历。多年来,团队已经获得许多艺术节的肯定与邀演,曾在二○○七年获得澳洲表演艺术最高奖项「赫尔普曼奖」(Helpmann Award)颁发的「最佳当代音乐演奏会」,更在二○○八年澳洲原住民卓越成就奖Deadly Awards中获颁「最佳年度乐团」。
跨越边界彼此对话 交织出深刻感动
作品中,有大量的文字素材源自于澳洲原住民作家艾力瑟斯.莱特(Alexis Wright),积极参与澳洲土地平权运动的她,是澳洲「法兰克林文学奖」(The Miles Franklin Award)得主。铿锵有力的文字,不仅是《歌之版图》的灵感基底,其冷静的写作态度,更忠实呈现了澳洲原住民与当代白人在这块大陆的生活状态。这一连串文字的影像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叙事手法,但主题性却相当强烈。视觉画面由团队于部落中拍摄,巨型投射的人文景象,特地以黑白影像呈现力道,搭配歌者剧场性十足的肢体表演,不诉悲情,却以更大的情感渗透,令人动容。
乐团来自澳洲,但音乐却不仅限于澳洲。舞台上庞大的阵容,跨越了地域与时代,结合口技、击乐、传统器乐、管弦乐、流行乐、阿卡贝拉于一炉,《歌之版图》无法用单纯的音乐风格将它框限,反而成为它最大的特色。除了提琴、钢琴、萨克斯风等乐器之外,传统乐器迪吉里杜管(Didjeribone)不但吸引目光,更为歌声点缀出陌生又熟悉异国情调。此次来台,团队也秉持一贯兼容并蓄的作风,特别邀请台湾金曲奖最佳原住民歌手桑布伊(卢皆兴)担任客席,同台激荡与融合。
整场表演未落入说教或俗套,与其说是一场表演,毋宁说更是「艺术家彼此之间的对话」。无论是文字、影像、戏剧、肢体、音响,都有一定的语法传递讯息,然后透过歌唱的力量,让所有的内容交织出一种感动。那些关于山林、孤鸟、孩童的嘻笑、以及记忆中的故事,只要化为一棵种子,落进土地里,就会孕育出意想不到的芬芳,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得到安慰。
黑臂章乐团 深入社区的音乐使者
澳洲黑臂章乐团创团至今已推出六出大规模制作,其合作艺术家遍及澳洲海内外。秉持著对现代澳洲原住民和托勒斯海峡岛民音乐和文化的关怀,团队致力于创作、演出、宣导和颂扬该类型艺术的精髓。在舞台上的表现充满著浓厚的张力,但下了舞台,他们的表现也不遑多让,足迹触及到澳洲都会、郊区、偏远地区,乃至于世界各个角落的社群之中。
乐团以音乐活动作为载具,到各地举办社区音乐发展工作坊,探讨并推广现代澳洲原住民和托勒斯海峡岛民的音乐和文化。过去九年来,观赏黑臂章乐团演出的观众已超过一百万人次,遍及澳洲境内和世界各地。同时,乐团对音乐产业的努力也造福了逾七十名艺术家,其所举办的社区活动亦为超过一千名参与者带来正面影响。(李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