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勒交响曲全集(金革唱片 提供)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回到马勒的时代 聆听他的交响世界

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生前以指挥闻名于世,但所做的曲子却因与前人传统背道而驰,当时颇受诟病,连他自己都嘲讽自己是位「业余」作曲家。但明珠终究不会久藏于尘埃,迄今马勒的作品已成为许多音乐家、乐迷的最爱,透过指挥大师罗林.马捷尔与爱乐管弦乐团合作录制的马勒交响曲全集,我们得以沉浸在马勒的交响世界中,体验他完全而深刻的生命思考!

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生前以指挥闻名于世,但所做的曲子却因与前人传统背道而驰,当时颇受诟病,连他自己都嘲讽自己是位「业余」作曲家。但明珠终究不会久藏于尘埃,迄今马勒的作品已成为许多音乐家、乐迷的最爱,透过指挥大师罗林.马捷尔与爱乐管弦乐团合作录制的马勒交响曲全集,我们得以沉浸在马勒的交响世界中,体验他完全而深刻的生命思考!

「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生于奥地利,是晚期浪漫派最重要的作曲家。」搜索马勒的介绍,叙述大多都是这么开始的。然而,如果马勒地下有知,看到这样的一行注解,心情应该是五味杂陈吧!

从指挥家变成作曲家

马勒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与廿世纪初的交错点,当时古典音乐的中心在维也纳,维也纳的音乐中心在歌剧院,而他身为歌剧院院长和艺术总监长达十年之久,所赢得的高度声望和掌声,却是源于「指挥」,而非今日的「作曲家」。仔细研究他的曲子,会发现马勒固守的是交响曲、艺术歌曲、德奥传统的阵地;但从另方面看来,他却不符合传统古典艺术的那种美感,不但与巴赫、莫札特、贝多芬至布拉姆斯承袭下来的统一、逻辑、连贯背道而驰,甚至是扭曲、混杂而喧嚣。以致他的创作理念和风格遭人诟病,甚至于连他自己都嘲讽自己是位「业余」作曲家。

然而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一首交响曲能建构一个世界」,马勒对管弦乐法的掌握,却是独树一格的。而他终生萦绕在「死亡」与「永生」的矛盾中纠结与哲理,也唯有真正理解他的指挥,才能抽丝剥茧,用复杂的乐思勾勒出天地。

去年七月才过世的指挥大师罗林.马捷尔(Lorin Maazel),与台湾乐迷是相当有感情的。一九九一年率领匹兹堡交响乐团、及之后的二○○八年率纽约爱乐交响乐团访台后,二○○六年更受邀来台与国家交响乐团(NSO)合作两场音乐会。马捷尔是位极其聪明的人,曾说过自己的长处是「能在短时间感受到乐团的特色,并让团员发展自己的优点」,而乐团在他的指挥之下,乐团总能奏出高雅又华丽的音色。手势虽然不花俏,却能清楚地看见其中的层次、力度及给予的乐句方向。

钟爱的最后录音

马捷尔对马勒的交响曲一向情有独钟,早在一九八二年出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监,他就在记者会上宣示要再度回归马勒与史特劳斯的传统,而且从隔年起,便著手录制马勒交响曲全集。二○○二在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告别演奏会上,更选了三首马勒的交响曲,为自己与乐团的合作划下句点。为了庆祝爱乐管弦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a)创团七十周年,马捷尔和乐团携手合作,于英国皇家节庆大厅,再度灌录了马勒交响曲全集,并在二○○一年发行,纪念马勒逝世一百周年。有别于第一套,这套全集以24bit高规格录制,更接近借由近场录音,巨细靡遗地传递音乐的微小细节。

马勒曾预言:「属于我的时代终将到来。」在他离开卅年后,渐渐从一位指挥兼「业余」作曲家,走向乐坛的中心、赢得专家的尊崇,并且引起广大爱乐者的热爱。如今,他的指挥能力我们无从判断,但「作曲家」的地位,已然无坚不摧。属于他的时代早已到来,在经过百年之后,我们是如此幸运,能够透过这套全集,在这个时代,回应他的遥望。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