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以猫狗隐喻人类,以鸟瞰视角呈现人间的苏旺伸,近期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了「动物庄园:苏旺伸四十年绘画展」,汇集了一百余件作品和手稿,展出一九七○年代末迄今各阶段代表作,及五件与环境议题相关的新作。以「动物庄园」为名,除了反映苏旺伸的题材特色,也让人联想到乔治.欧威尔的讽刺小说《动物农庄》,让人循著作品的轨迹,也回顾了台湾数十年来的种种变化。
动物庄园:苏旺伸四十年绘画展
即日起~2016/2/14 台北市立美术馆
INFO 02-25957656
从一开始画猫狗战争,隐喻包含人类在内、动物求生存的残酷生态链,卅多年过去,苏旺伸笔下的猫狗已不像猫也不像狗,只是四条腿的动物,凝视半晌,这一头头动物更像是人脸兽身的新物种,在台湾这座「动物庄园」上,一同经历政治社会与环境的更迭。
一九七九年毕业于文化大学美术系,一九八四年开始参加展览发表作品,绘画一直是苏旺伸表达社会关怀的主要媒介,现台北市立美术馆为他举办「动物庄园:苏旺伸四十年绘画展」,由资深艺评家王嘉骥担纲策划,从五十多处借展单位汇集了一百余件作品和手稿,展出一九七○年代末迄今各阶段代表作,及五件与环境议题相关的新作,这次回顾展梳理苏旺伸的绘画之路,如何从抽象绘画走到图像化的脉络演变。
猫狗喻人 俯瞰人间
借由动物比喻人类,和画面构图采鸟瞰式视角,是苏旺伸画作两大特色。一九八三年,苏旺伸因任职淡水国中而在淡水租房,直到一九九九年落脚高雄左营明德新村,这段期间,除了故乡嘉义朴子,淡水是苏旺伸主要的活动区域,故而这十五年间,淡水蜿蜒的巷弄、与老树共生的老墙、土地公庙、石碑、外侨墓园等地标景点,都是苏旺伸入画的题材。
选择猫狗当主角,来自从公寓高处观察户外猫狗追逐及流浪狗生态的心得,也正因为平时习于高处俯瞰的视角,苏旺伸破除传统西洋绘画的透视法规则,改以鸟瞰视点,拓展画布及视野的广度,「我喜欢自由自在不受束缚,所以决定拿掉透视,就能随心所欲处理自己的画面。」苏旺伸说。
淡水时期的画作里,猫狗宛如在空间穿针引线的向导,观众的视线循著牠们行动的轨迹,感受淡水神秘迂回的小镇风情,偶有猫狗追逐划破宁静增添几许生命的喧嚣。后因捷运开通和新市镇开发,人潮和观光客涌入淡水带来的吵杂,迫使苏旺伸另觅他处,一九九九年迁居高雄左营眷村迄今。
二○○○年适逢总统大选,破天荒地出现五组参选人和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的投票结果,其过程烟硝四起、意识形态冲突的白热化,以及媒体也陷入集体疯狂的渲染,迄今仍令人记忆犹新,而苏旺伸笔下的猫狗也开始集会游行举办政见会,摇旗呐喊开空头支票,成为名符其实的「政治动物」。这段时期的绘画,猫狗的形象不再清晰可辨,只被象征化成四条腿的动物,苏旺伸透过这些「四脚兽」直接影射台湾政坛乱象,及每逢选举就宛如经历内战的特殊景况。
独幕演出 回顾台湾
此次回顾展以「动物庄园」为名,除了如实反映苏旺伸长期以来的题材特色,让人联想到英国作家乔治.欧威尔(George Orwell)一九四五年的《动物农庄》也以动物为主角,拟仿童话文体,讽谕苏联以民主革命作为开始,最后却导致独裁的政治小说。
「政治动物」题材结束于二○○五年,苏旺伸更关注环境变迁,一方面是多年来面临左营眷村拆迁与否的现实,也和当年经历淡水新市镇开发对环境造成剧烈变化的记忆,让他对强调经济发展而牺牲自然环境的国家政策格外反感,在新作《树泡汤》、《拾荒》和《行道之树》中,他描绘被铲除的老树,荒漠化的土地和泡汤的田园,难以生存的动物们面容苦涩,只能在半空中漂浮,借助气球之力,在工厂烟囱间游荡。
没有夸饰的线条色彩,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里,苏旺伸的画笔始终牵系脚下这块土地,每一幅画作宛如一出独幕剧,循著这些作品的轨迹,也回顾了台湾数十年来的种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