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国情》由内蒙古自治区的京剧团所创编,图为此次复兴国剧团演出桃花公主的造型。(复兴国剧团 提供)
焦点 焦点

「探母」硏讨会

硏讨会藉著不同专业的学者发表论文、戏曲演员示范演唱,以反映这三出戏所带来的不同情感震撼与多元思考角度。

硏讨会藉著不同专业的学者发表论文、戏曲演员示范演唱,以反映这三出戏所带来的不同情感震撼与多元思考角度。

佘太君斩子?

偷听大陆广播电台戏曲节目,是我学生时代最大的享乐,有点儿刺激,更有掘宝般的惊喜,尽管杂音很大,但只要隐约能分辨出一丁点儿的名家唱段或新戏新腔,便足以雀跃多日、回味再三。那时两岸尙未交流,也还没有人偷渡录像带,一切全凭耳音,忽有一日,分明听到「四郞、太君、公主、太后」交相称谓,可又和熟知的探母迥不相同,怎么回事?把耳朶凑近收音机狠命的倾听,但闻佘太君钢铁般的嗓音唱道:

你大哥如何把忠尽?

你二哥怎样丧了命?

你三哥如何把命殒?

你的父如何尽忠心?

唯有你忘却了国仇家恨?

怎留你啊(嘎调)这贪生怕死人?

斩!

天哪!太君这般的问话,岂不要把四郞逼上绝路?果然,在吹奏起尾声曲的前一分钟,四郞自尽了!呆坐在收音机旁的我,几乎回不过神来,而主持人一句「佘太君斩子播送完毕」,又让我悚然一惊!佘太君斩子?老太君在诸多戏里的各色面貌我都熟悉,可是怎么也不能和斩子联想到一块儿!老旦嗓子冲得很,一字一句大义凛然,而隔岸的我却听得不寒而栗。

两岸资讯渐通后,知道这出戏原名《三关宴》,剧本修改后有了新剧名。《三关宴》这名字含蓄多了,不过宴无好宴,总还是杀机暗藏,四郞到头来也终难免跳关而亡。

数年后,由台湾一些热情的年轻演员组成的民间剧团想演出此戏,他们邀我对剧本做些修改,希望增加一些「人情味」。我坚决不敢应允,原因无他:增几分情味就不是原来的作意了。不过,我极肯定此戏推出的意义,因为「原版照搬三关宴」正可和四郞探母做个比较,这样的比较不仅限于两出「戏」,隐藏在背后的思维理念、人情体验乃至于社会文化,都値得深思。因此当复兴国剧团的钟传幸团长提出「一起来探母」的演出及硏讨会构想时,我真是极为欣喜。

探母的现代意义

不过,我们都不希望这场硏讨会太学术,如果专业知识的介绍、或艺术程式的示范成了主体,可能没有较多的时间反映这三出戏所带来的不同情感震撼与多元思考角度。因此邀请的对象反倒不以戏曲学者为主,张晓风、马叔礼和蒋勋三位,分别是知名的文艺工作者和艺术评论家,不仅有动人的彩笔与灵敏的文心,更期望借由他们锐利的社会洞察与广阔的文化视野,对探母的现代意义做出深层观照。活跃于现代剧场的王友辉,曾编过舞台剧《四郞探母》,借用传统戏的场次,对照的却是当前人生处境,我们邀请他由自己的创作出发谈古典与现代的关系。至于《三关宴》和《北国情》的两位创作者:剧作家吴祖光和内蒙古京剧团艺术总监李仲鸣导演,虽然不能亲自来台,却各有文章说明构思,现场将由曹复永、王海波代为宣读。而我则以引言〈探母知多少〉揭开序幕。

硏讨会将在半天之内结束,时间虽有限,但亲情、爱情、伦常、族群、政治、法律、文化,每一个议题都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最后,更有著名戏曲表演家周正荣、叶复润、曹复永、唐文华、莫中元、李宝春「一起唱探母」,激荡的情緖,总得藉著音乐抚平洗涤吧!这是一场人生情境的交谈对话。

 

文字|王安祈  清大中文系所教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