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五大公立剧院中,马克思姆・高尔基剧院(Das Maxim Gorki Theater)规模最小,却教人难以忽略。在现任艺术总监雪敏.朗霍夫(Shermin Langhoff)与彦斯.希列(Jens Hillje)的领导下,小而美的高尔基剧院不仅在前年拿下《剧场今日》杂志的「年度剧院」荣誉,今年五月甫落幕的「戏剧盛会」,这对双人总监,也赢得了最大奖「柏林戏剧奖」(Theaterpreise Berlin)。
高尔基剧院以「移民后裔剧场 」(postmigrantisches Theater)自我定位,从舞台上的题材选择,到剧院的驻院导演、演员,都兼顾了多元民族的移民背景,一改以往由德国白人主导的路线。「移民后裔剧场」代表了柏林多样包容的城市性格,同时也揭露了柏林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的矛盾事实——历史是个人的,舞台上的移民故事,则因导演与演员混杂的认同和多样的族群而有所改变。朗霍夫曾说,高尔基剧院既不为特定族群量身打造艺术,也不会假装照顾民族敏感性,「我们的剧院反映了城市是如何被书写出来的。」
众声喧哗、各自表述,是高尔基剧院的舞台上陈述历史的方法与途径。朗霍夫认为:「我们并无一成不变的信念:今天正确的,明天可能会是错的。我们不断重新讨论我们对什么怎么看。我们不希望被命名或被归类。」以即将来台上演的《共同境地》Commen Ground而言,导演雅叶.洛能(Yael Ronen)通过纪录剧场的手法,以见证者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剧组中有五名演员是一九九○年代为逃避巴尔干战乱而来到德国的难民后代,他们通过叙说真实的战争伤痛,找到相互理解的共同基础。
雅叶.洛能是以色列犹太人,随朗霍夫上任,获邀成为高尔基剧院的驻院导演之一,现与夫婿定居柏林。在加入高尔基剧院之前,洛能就经常活跃于德语戏剧区,二○一○年与列宁广场剧院合作的《第三代》Dritte Generation,让以色列、巴勒斯坦与德国人同台,倾诉家族身世与历史创伤,《戏剧今日》评选为当年度最佳剧作,至今巡演超过百场。继《共同境地》之后,雅叶.洛能今年再度以新作《情况》The Situation入选「戏剧盛会」,显见她在柏林剧坛的走红程度。
洛能的作品不全然以纪录剧场手法创作,她擅长以黑色幽默、自我批判、解嘲的手法,处理政治与历史的冲突,透过集体创作的方式,呈现不同族裔背景的演员之间,相互激荡、辩证的观点。对洛能来说,剧场性,经常发生在纪实与虚构、真实与想像的界线消失时,让人无法分辨眼前看到的是真实或者扮演。洛能不断挑战移民禁忌的反骨勇气,往往引来社会的开放性与多样性的讨论。
高尔基剧院与洛能大受欢迎,住在柏林这座城市的观众,大家都想要探个究竟,毕竟,这就是柏林的生活,人们觉得舞台上说的就是他们自己。这也让人反思台湾社会的现况与处境,值得我们深思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