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正在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偶陶画戏:潮汕彩绘翁仔屏泥塑展」,展出近两百四十件潮汕彩绘陶偶,组出四十一组故事屏,这些「翁仔屏」指的是一屏一屏成对、或是成组为主题的陶偶人物作品,每「屏」取自戏剧中最经典或最为人熟知的一幕。从其精雕细琢的程度,可看出制作者对戏剧的喜爱,才能精准掌握剧中要角的神情姿态,继而捏塑出如此巧致的陶塑艺术。
偶陶画戏:潮汕彩绘翁仔屏泥塑展
即日起~8/28 台北 国立历史博物馆
INFO 02-23610270
众叛亲离、大势已去的西楚霸王,逃到乌江畔身旁仅剩虞姬,「翁仔屏」呈现的陶偶,虞姬拉著项羽的手,表露生死相随的情义,对照项羽满脸的慨然无奈,《霸王别姬》最经典的一幕就此凝结於戏屏当中。在小小的戏屏世界里,展示经典戏剧的高潮或重要瞬间,就是百年前曾盛行于粤东潮汕地区「翁仔屏」文化的主要特征。
收藏「翁仔屏」廿多年的吕吟诗,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偶陶画戏:潮汕彩绘翁仔屏泥塑展」,展出近两百四十件潮汕彩绘陶偶,组出四十一组故事屏,推估制作年代约清末民初,这项民间技艺于今日潮汕地区也都相当罕见,台湾藏家在因缘下意外保留了百年前粤东工匠的手艺成果。
这批陶偶可能是卅多年前经特殊管道流入台湾,当时资料阙如,致理科技大学助理教授陈奕恺于二○○一年实际到潮州进行田野考察,方才确认这是古老戏出工艺「翁仔屏」,潮州市大吴村曾是主要生产地。
神情跃动 重现戏剧经典时刻
「翁仔屏」指的是一屏一屏成对、或是成组为主题的陶偶人物作品,偶的高度约廿至廿五公分,每「屏」取自戏剧中最经典或最为人熟知的一幕,也就是透过这些小陶偶,具体呈现剧中被称为「亮相」的停顿时刻,而那通常是富有戏剧性转折、彰显角色性格等功能,戏迷只要看到陶偶的神情动作,就能知晓艺匠所指为何。
像是这次展出「瑞合出品」《西厢记》〈张生与崔莺莺〉中两人约会情景,张生伸手欲牵崔莺莺,他的袖摆随风扬起,嘴角笑意也掩不住内心紧张,崔莺莺神态虽羞涩,身体前倾好似迫不及待见情郎,看到这一幕的观众就像眼前出现一对甜蜜赴约的情侣。又如「发合出品」《关公辞曹》中向曹操辞行的红脸关羽神情凛然、浑身气焰,与之对照的曹操则是竖眉瞠眼、神情诡谲,净角花脸诠释这位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白奸」人物。
除了《西厢记》、《关公辞曹》,「翁仔屏」常援引的戏曲还有《水浒传》、《白蛇传》、《苏三起解》、《薛丁山与樊梨花》等,从元杂剧、明传奇到潮汕当地特有剧目都有表现,也因此「翁仔屏」角色也依从戏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再往下细分出若干小行当,除了身段、武功的肢体表现栩栩如生,服装变化更是多样且缀饰华丽。这些制作精巧的艺品,用于庙会庆典酬神,和祭品一起上供桌。农业社会里宗教庆典乃地方大事,供出的「翁仔屏」不仅是人们瞩目评论的焦点,也是艺匠之间较劲的场合。除此,「翁仔屏」也作为年节喜庆、升官祝寿、结婚得子的餽赠佳礼。
细腻巧致 可见匠人爱戏之心
根据陈奕恺踏查结果显示,素有「泥塑之乡」之称的大吴村,陶塑工艺品的发展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清末明初是「翁仔屏」制作的鼎盛时期,当时全村人口不到一千人,有名号的艺匠就有一百多人。今日当地所见的「翁仔屏」多是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后所作,这次史博馆也有展出几组作品,但无论是造型或陶塑功力,技艺水平明显难与过去并论。
虽然是民间工艺,但从精雕细琢的「翁仔屏」,不难看出艺匠们对戏剧本身也满怀著爱,若非出自制作者对戏剧的喜爱、对演员神情身段观察得丝丝入扣,是无法精准掌握到剧中要角的神情姿态,继而捏塑出如此巧致的陶塑艺术,并传承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