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MTAM物件剧团的《生锈的铁钉和其他英雄》(飞人集社剧团 提供)
即将上场 Preview 双年展的第一届

「超亲密小戏节」再出发 准备充分走更远

距离上次戏剧节两年,剧团负责人及戏剧节策展人石佩玉休养生息,决定从这届起将每年一次的「超亲密小戏节」改为两年一次,刻意强调这次是双年展的第一届,「改为双年展,让我们有时间搜集资料与检讨前届发生的各种状况和缺失。」今年演出包括淡水区、大桥头区及古亭区,邀请三组国外团队、六组国内团队共襄盛举,每区都找来一位当地资深住民担任街区导览引言人,希望能更突出地方特色。石佩玉希望,充足准备时间能让小戏节走得更远……

距离上次戏剧节两年,剧团负责人及戏剧节策展人石佩玉休养生息,决定从这届起将每年一次的「超亲密小戏节」改为两年一次,刻意强调这次是双年展的第一届,「改为双年展,让我们有时间搜集资料与检讨前届发生的各种状况和缺失。」今年演出包括淡水区、大桥头区及古亭区,邀请三组国外团队、六组国内团队共襄盛举,每区都找来一位当地资深住民担任街区导览引言人,希望能更突出地方特色。石佩玉希望,充足准备时间能让小戏节走得更远……

2016超亲密小戏节

10/1416  1930   10/1516  1430

淡水区

10/1822  1930

大桥头区

10/2123  1930   10/2223  1430

古亭区

INFO  02-23378859  www.closetoyoufestival.com/

以制作偶戏为主力的「飞人集社剧团」主办的「超亲密小戏节Close To You」,深耕多年,口碑、质感、票房皆具,打造出精致且高辨识度的剧场观演体验,在台北表演艺术圈已是独门独道的独特风景,甚至有国外观众来台观光兼看戏。戏剧节强调「亲密」和「小」,每届挑选北市三个特色街区各三间店总共九出戏,一间店上演一出廿分钟小偶戏,观众看完一出便由专人领队步行至下个演出场地,途中结合专人街区导览,让观众看戏也看城市风景。

资深住民担任引言  更突出地方特色

距离上次戏剧节两年,剧团负责人及戏剧节策展人石佩玉休养生息,决定从这届起将每年一次的小戏节改为两年一次,刻意强调这次是双年展的第一届,「改为双年展,让我们有时间搜集资料与检讨前届发生的各种状况和缺失。」举例来说,过往强调街区导览,让观众从一家店移动到另家店的过程,也能丰盛充实;曾尝试邀请剧场演员担任向导、边说边演,也将路途风景作为空间文本编入剧情手法,甚至招募志工做行前的说故事训练,但,成果始终离想像有差距。有了一年时间得以反省,今年决定改变导览模式,「这届的大桥头区我们要求观众带著手机耳机、采线上导览的模式,观众可以自行决定步速和路径,一边听我们的导览内容。」

今年演出包括淡水区、大桥头区及古亭区,不同以往多以剧场演员担任领队辅以志工,今年每区都找来一位当地资深住民担任引言人,希望能更突出地方特色,也避免出现观众一问就倒的窘境。「每届筹划前期,都会问团队成员觉得哪个区域有特色?大家选出几个方向,再从实际执行面去分析。比如我们考虑过大龙峒,很有趣的街区但到了晚上有点真空、没太多营业的店;今年也考虑过大稻埕,但近来那边成为一级战区也有自己的『大稻埕艺术节』。花了很多心力讨论才选出最后三区。」

国内外团队齐聚  打造创新演出

邀约团队方面,本次国外参演的三团包括德国舞台布景设计Stefanie Oberhoff带来令人毛骨悚然却又为其中惊人意象吸引的《肉排之爱》:女人让死神阿努比斯从肚腩割下一块肉,将这块肉缝成一件温柔生物吟唱诗歌。另外,美国的Julian Crouch曾凭知名音乐剧《摇滚芭比》荣获东尼奖提名最佳场景设计,是世界知名艺术工作者,将与曾和JAY Z、碧昂丝等巨星同台的Saskia Lane联手带来《鸟之心》。荷兰TAMTAM物件剧团则把生锈的锯子变作海洋、枫树子成了轻柔的鸟、将工作手套化为无尽沼泽,无论多渺小的个人都有专属故事的《生锈的铁钉和其他英雄》。

国内则邀请柏林恩斯特布希戏剧学院当代偶戏表演硕士、以逐格动画、行为表演、参与式艺术和游戏剧场为主创的温思妮,和她的义大利好友阿强联手演出《永动机》,把人放进塑胶瓶里;专攻舞台设计、兴趣是收藏玩具与文字创作的吴修和,则与擅长诗影的叶觅觅合作,把整座城市搬上桌的《忧伤动物园》;北艺大校友方意如、顾轩、曹瑜睽违十年之后再度合作《家家酒》,三个鲁蛇共写家庭记录故事。另外,芳疗师吴佩宜搭配入围金钟迷你剧集女主配角余佩真的《Ma ma ma》、传统创新兼顾的栢优座改编曹操经典故事《华容无道》、 柯德峰和金光布袋戏第二代传人蔡易卫则将人当偶演出《无标题日常》。

移地变形或换人  未来有各种可能

近年「小戏节」似乎成为某种观演关系演出的代名词,全台各地都有强调导览与演出并行的戏剧节,甚至名字相近、导览路径也雷同,「大稻埕之前有个串联传统戏曲的小戏节,走的路径几乎跟我们一样,但我实际参与发现内容还是有差;他们注重在导览这块,导览时间将近四十分钟,跟我们呈现截然不同的体验。」石佩玉认为各有特色是好现象,或许未来小戏节概念也能变形移植到其他乡镇,「其实像花莲与高雄都有询问过我们移植小戏节的事,但我始终没想出到底该连结在地或直接空降,过程有点复杂,所以近期应该不会发生。」

作为双年展第一届,石佩玉希望充足准备时间能让小戏节走得更远,或许自己未来会卸下策展人身分、换人试试看,「换个策展人,应该能接触到更多不同领域的创作者。」石佩玉也希望能把小戏节带进学校,分享多年主办戏剧节的艺术行政、场馆沟通及技术支援经验,也将尝试更多一对一行销售票等接触观众的可能,「这次几乎宣传讯息都在网路上,想说能不能光凭网路就把票卖光?也算是让小戏节回归『小』的尝试,结果竟然卖出六成。或许未来能尝试更多为观众客制服务的可能。」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