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音训练大师克莉丝汀.林克雷特(右),要学员在工作坊上课时必须随时保持放松又高度专注的状态。(卫武营营运推动小组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从解放自由到释放自在

侧记卫武营「2016声音表演训练工作坊」

这次的「声音表演训练工作坊」,邀请到国际声音训练大师克莉丝汀.林克雷特亲来讲课,透过她的带领,让学员重新认识呼吸、身体、声音的关系,根据声音、身体表演与感知等面向,带领学员找回自然呼吸的发音方法与表演技巧,开发表演者演出时的声音潜能。林克雷特希望学员时时保持放松而专注的状态,并要向内倾听,从身体和心灵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这次的「声音表演训练工作坊」,邀请到国际声音训练大师克莉丝汀.林克雷特亲来讲课,透过她的带领,让学员重新认识呼吸、身体、声音的关系,根据声音、身体表演与感知等面向,带领学员找回自然呼吸的发音方法与表演技巧,开发表演者演出时的声音潜能。林克雷特希望学员时时保持放松而专注的状态,并要向内倾听,从身体和心灵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二○一六年的夏秋之交,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举办了「专业演员声音表演训练工作坊」,内容主要是首次引进被广泛运用于欧美剧场的声音训练系统Linklater Voice,搭配马龙(John Maloney)的Viewpoints观点训练,加上台北艺术节艺术总监耿一伟主讲的当代剧场讲座,并设立一般工作坊少见的「导师制度」,由资深剧场工作者徐华谦、邱书峰、王安琪和笔者组成导师群,因此有机会参与此次工作坊,从中学习,同时对照一九八○年代以降台湾现代剧场界普遍缺乏的演员声音训练体系,进一步引动了本文的书写,希望能针对声音训练课程分享就近观察所得。

这项活动是「卫武营专业人才培育系列之专演员进修计划」课程之一,邀请国际声音训练大师克莉丝汀.林克雷特(Kristin Linklater)首度造访亚洲(注1),希望透过林克雷特声音训练系统一系列的活动和练习,重新认识呼吸、身体、声音的关系,根据声音、身体表演与感知等面向,带领学员找回自然呼吸的发音方法与表演技巧,开发表演者演出时的声音潜能,协助专业演员运用肢体与声音的结合,将声音能量发挥到最极致。

向内倾听  从身体和心灵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在为期十天的工作坊行程中,林克雷特的课程从八月廿七日开始,连续六天,而且早上九点开始(而非许多剧场人习惯的夜行模式);据悉,这是她对于声音训练的要求与坚持,因她认为,好的发声应该在白昼,也是人们身体最有能量的时刻。而且,在课程展开后,历经三个整天六小时的身声活动,必须随时保持放松又高度专注的状态,立刻让全体学员了解为何六天之中还包含了一个休息日。

记得工作坊的第一天,林克雷特从婴儿的生命经验开始说起:「我呼吸了,所以我可以活了。」「我哭了,就有食物,所以肚子饥饿的不舒服会消失。」随著长大的过程,身心有所冲动、行动的时候,遭遇许多的被压抑、被阻碍、甚至被攻击,造成人与自我身心的连结愈来愈陌生、困难……

她开宗明义地表示,工作坊的重点在于重新找到最基本的声音如何出来,换言之,她期待学员们remove(移除、去掉)那些外在的控制,找到发出声音的impulse(冲动),恢复身体的本能反应。她多次强调,向内倾听,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从身体和心灵中找到自己的声音;当声音是自由的,身体内许多非自主肌肉会启动许多声音的细微变化。去感觉、去看见自己的声音,远远大过于用声音去形容自己想表现什么的重要性!

「感觉」与「看见」,是工作坊中经常听到的提醒,把身心流转的不可见状态具象化为各种「意象」与「画面」。譬如,林克雷特会以湖泊、涌泉来形容横膈膜的位置,请学员感觉水波之中的泡泡,来启动发声;有一个练习,学员被要求「跟你的骨头说话」;同时,想像力也是声音训练方法之一(注2)

对于「呼吸」,林克雷特说往往应该做的是:不去做什么,只是自然地让空气出入身体,「 叹息释放」( sigh of the relief)为其主要概念之一(注3)。课程活动中经常满场放松的呵欠。有意思的是,听来充满诗意、感性的练习引导,同时也充满科学依据;例如:带领学员重新认知、运用意念重新建立脊椎的骨架,透过触觉感受声音对骨架产生的震动,在每天的工作坊陆续介绍人体的各个共鸣腔,包括太阳神经丛、胸腔、嘴腔、齿腔、窦腔、鼻腔等。

暖身很重要  重新建立自己和身心的连结

每天上午、下午的两段活动,林克雷特非常看重暖身。一旁的笔者发现,这部分除了是为后续课程预备,也是每个学员重新建立自己和身心连结的时间,包括进行各自需要修正错误或没有益处的习惯、行为模式的自我观照。因为,在Linklater Voice 系统,声音不单纯只是人体喉咙声带摩擦发出的声响,更是由身体各个有机器官相连接的神经与大脑沟通之后,想要向外界表达自己的强烈欲望或思想的一种产出,同时必须是全身性的作为。对此,担任全程翻译的林微弋,现正努力成为林克雷特声音系统(Linklater Voice Technique)的正式教师培训,她经常强调这门课对她的人生影响无比巨大。

以观察员身分加入工作坊的资深演员Fa则是在工作坊结束之后,有感而发:「做了半辈子剧场演员,从来没上过有系统的声音课,大多都在腹式呼吸跟「哈、哈、哈」、「啊~~~」中度过。在剧场训练中,我们不断强调用身体表演,这次,有体会到用身体发出声音这件事。」

工作坊进行之中,林克雷特几次示范发声,宏伟的音量、情绪能量当下形成震波似辐射开来,让大家颇为震动。尤其是老师高龄八十,能量饱满,使人惊佩。到了第三天,课程主题渐渐与演员的台词连上关系,让大家将声音表演的练习再往前推进,难度随之升高。如何聆听角色的内在声音、聆听剧作家的声音,相当程度地决定了每个学员面对文本的表现力。

在「松」的状态中  找到源源不绝的声音能量  

当整个课程结束时,全体学员备感丰收之余,仍盼再有研习机会,因为大家都感到如此有系统的声音表演开发课程,实在难得。由此,笔者不免追想二○○一年曾经邀请日本 Pappa TARAHUMAHA舞蹈剧场资深声优小川摩利子来台南举行「声音解放」工作坊,重要的企画发想便是「鉴于国内剧场界普遍对于声音的训练不足、观念狭隘、能力贫弱,立团台南十年的那个剧团,决定提出「重新看待声音,以身体,以空间,以文化」的想法作为思考起点。」(注4)想不到时光荏苒迄今,剧场生态依旧在此方面不足,引人慨叹之外,笔者留意到的是大约廿年前的剧场人面临社会种种压抑,容易怀抱对抗的心态来进行身体和声音的开放,致力解放桎梏、追求自由;尔今,林克雷特带来的系统化训练,时时提醒「松」的状态,讲究的是能量自在,在释放身心之中,想像、情感、能量清楚投射,源源不绝。

再者,进一步检视当时授课师资小川摩利子于学员手册如是写道:「从探索自己身体的黑盒子开始,去感觉想像自己想发出的声音,甚至发现不同声音的奥秘。当你的身体表情与内心的表情一致的时候,四周的风景会化为声音扩散整个空间,接下来,安静地聆听声音的颜色、湿度、能量及感情。」(注5)其中的身心关联、五感并用等核心理念,也可说与今年声音表演训练工作坊授课内容有若干相通,不过,这种和自己工作的方法,再神妙也是需要耗费精力时间投注、向内探索,才能落实效益。

于是,如果回到课程活动中林克雷特对学员所提出的疑问:是否时下的表演者已经习惯收音器和扩大机取代自然发声?那么,早期剧场的演员为何不需要麦克风?长此以往,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能会问:什么是人类的真实声音呢?什么是声音的真实共鸣与震动!?

笔者只能相信,上述诸多提问,有待更多的努力与培力。

  1. 林克雷特女士为「林克雷特声音训练中心」(Kristin Linklater Voice Centre,KLVC)创办人暨艺术总监。
  2. 例如:「她以钢琴、响铃作为辅具,依次念诵颜色,协助学员想像被颜色垄罩的情绪和情状,将声响自然流泄,几经操作后,林克雷特提醒我们,不应先将色彩与特定对象连结(例如:红色是血液、黑色是死亡…等),而是感受颜色本身的氛围,带动肢体的表现与发声。她在每个色彩所影响的动作和声音练习后停顿片刻,让学员甩动肢体,把累积在体内的气与声音能量散发乾净,才会进入下一个习题。」参见「卫武营本事」(http://blog.waf.org.tw/)〈让呼吸通过放松的身体发出自然之声 | 林克雷特声音表演训练笔记〉。
  3. 参阅「卫武营本事」(http://blog.waf.org.tw/)中〈让呼吸通过放松的身体发出自然之声 | 林克雷特声音表演训练笔记〉一文:「林克雷特的声音训练带有一种身体哲学。主要透过脸部、肢体按摩、敲打、伸展等全身性活动来放松紧绷的肌肉,让学员的呼吸通过身体的使用达到自然流畅地发出声音,换句话说,从头顶到脚底,从脚底到头顶,不管延展,或是弯曲,都应该是空气从身体的各部位自在地形成声响。」
  4. 参阅〈忘记大师,走进剧场——回首身声解放与朝圣之旅及其省思〉,《笔纪光影——杨美英戏剧论述集》2003.台南市政府。
  5. 同注4。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