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新任艺术总监艾玛.莱斯(Emma Rice)才刚上任,就推出了一出饱受传统媒体批评,但年轻观众却爱得要死的《仲夏夜之梦》。这个版本之所以引来正反两极的评价,除了莱斯的大胆改编,将剧中四位恋人之一的海伦娜,改由男演员诠释,上演同志情节外,舞台、服装和音乐都充满浓浓的印度风情。只见演员在西塔琴的乐声中,大跳宝莱坞的歌舞,为浪漫喜剧增添异国色彩。莱斯受访时表示,《仲夏夜之梦》融合印度情调并非天外飞来一笔的狂想,而是剧中仙王仙后的冲突开端就是为了一个印度小男孩。
虽然莎士比亚从未到过印度,但伊莉莎白一世时期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早已将殖民贸易的触角伸往印度等东方国家。莎翁在写下《仲夏夜之梦》的时候,可能想不到,日后他会成为大英帝国殖民主义的输出产物,而成为全世界的莎士比亚。十九世纪,英国人将莎翁带到殖民时期的印度,他的作品是教化殖民地的重要工具,印度孩童学习莎士比亚,因为那象征英国正统的文化与价值观。甚至当时印度人必须能引用一段莎翁的名言,才能担任公务员。
莎翁剧作深植于印度的土壤之中,其实不足为奇,很多莎士比亚惯用的手法,诸如时空的自由转换、独自与旁白、诗意与想像力等,在印度传统文学中同样可见。在民间,莎剧演出常被注入印度本土的语言和歌舞,赋予新生。除了演出,很多剧作家在创作中也经常采用莎士比亚的戏剧结构和人物塑造方式。因为英国与印度错综复杂的关系,不难理解相较于其他亚洲国家,莎剧在印度舞台如何更获推崇与喜爱。
来自印度孟买的团体剧场(The Company Theater),是搬演莎剧最具代表性的团体。导演阿图.库玛(Atul Kumar)从小跟著爷爷一起看莎剧长大,对于莎士比亚擅长探讨人性的方式很著迷,也影响他日后的创作。阿图.库玛将风格鲜明的印度传统歌舞,融合在莎剧的演绎中,因而独树一格,经常受邀于国际艺术节演出。阿图.库玛成功将被供奉在学院殿堂的莎剧,转化为普罗大众都能懂的庶民娱乐,有媒体评论:「如果有人告诉你,莎士比亚的语言让他的作品拒人千里,那就带他们去看看孟买的团体剧场。」
团体剧场的《第十二夜》由英国环球莎士比亚剧院委托制作,二○一二年在伦敦上演,成功征服了挑嘴的英国观众。问阿图.库玛何为一个好的跨文化转译作品?他说:「最真实的戏剧,是跟文化教养连在一起的形式。寻回自己文化根基过程当中,我在西方所受的诸种训练会以一种最细致的方式进入到作品中,悄悄影响著作品,《第十二夜》就是一个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