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立台湾交响乐团「2016青年音乐创作竞赛」决赛颁奖典礼合影。(国立台湾交响乐团 提供)
焦点专题 Focus 谱写台湾的声音

打造平台 让新星发光

国内新生代作曲家的培育

要让「台湾的声音」源源不绝,培育创作人才、提供发表平台是绝对必要的!目前国内提供的模式可分为四大类:作曲征件比赛、委托创作、作曲创作营队与跨国交流计划。透过上述方式,作曲家得以发表、发展新作,交流学习、甚至跨国发表,丰富了视野,也加深了功力。

要让「台湾的声音」源源不绝,培育创作人才、提供发表平台是绝对必要的!目前国内提供的模式可分为四大类:作曲征件比赛、委托创作、作曲创作营队与跨国交流计划。透过上述方式,作曲家得以发表、发展新作,交流学习、甚至跨国发表,丰富了视野,也加深了功力。

台湾近年来有不少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新生代作曲家,像是二○一一年获得国际现代音乐协会青年作曲首奖的周久渝、二○一二年获得亚洲作曲联盟青年作曲首奖的陈立立、二○一五年获得波士顿国际作曲大赛亚军的刘韦志、二○一六年获得捷克德弗札克作曲国际大赛青少年组冠军的张菁珊等人,可说是世代人才辈出。

创作该怎么教?作曲可以「教」吗?事实上,一名作曲家的养成,除了专业养成训练、与生俱来的作曲天分,充分的发表空间和相互交流的舞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国内提供给新生代及成熟作曲家的平台,可分为四大类型:作曲征件比赛、委托创作、作曲创作营队与跨国交流计划。

获奖是其次 作品被演奏意义更重大

从早年文建会委托国立中正文化中心、中华民国现代音乐协会承办的「音乐台北」和「福尔摩莎」等作曲比赛,到国立台湾交响乐团(以下简称国台交)的「建置音乐创作与行销平台」中的「鼓励创作征选」计划、近年的「青年音乐创作竞赛」,这些比赛和计划的累积,已逐步建构、串连出一整套完整流程的作曲发表平台,包括创作、演奏、录制出版、乐谱发行到专场音乐会发表等,都是有志朝作曲发展的莘莘学子所关注的年度盛事。参加比赛意义最为重大的,或许不是获得首奖(不可否认,得奖确实能获得名声,让作品的能见度变高),而是在参赛过程中,作品有被演奏的机会,作曲者能够在当下听见自己所谱写的乐音,是否和脑海中「播放的」如出一辙,获得实际的声响反馈。

作曲比赛之外,委托创作也为台湾当代音乐注入厚实的能量,如二○一五年,国台交为庆祝创团七十周年,推出「交响台湾」计划,委托八位台湾具代表性作曲家钱南章、赖德和、杨聪贤、潘世姬、颜名秀、陈士惠、黄思瑜、林京美等人,加上一名「青年音乐创作竞赛」首奖作曲者刘博健,共九人以台湾文学为灵感创作交响乐作品,这难得可贵的实践,为台湾当代音乐创作史留下亮眼的一笔。

其中包括赖德和以陈玉慧小说《海神家族》所谱写的同名交响曲、潘世姬以郭松棻小说《惊婚》为灵感的《异乡人》,颜名秀以交响乐呈现作家邱妙津的一生等,在在都为台湾现代音乐作品累积了丰沛的能量。

西方作曲技法与传统乐器声响的融合

作为一名东方文化背景的作曲家,如何建构自己的风格?如何在东西方交融之下,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途?对于现代作曲家而言,声响的试验与所属国家传统乐器的应用、民间音乐素材的挪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若是对于传统乐器、编制并不熟悉,在作曲技巧上恐怕难有新突破。

因此,由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所属的台湾音乐馆,每年委托采风乐坊举行的「丝竹音乐创作营」,提供新生代作曲家交流、学习传统音乐素材的平台,包括专题讲座、作曲课、作品演练和工作坊等,让青年学子吸取前人经验,免去漫无目的的摸索,有效学习传统乐器运用的方法,同时也拓展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如歌仔戏、南管、北管等,对于作曲实力之提升,是一大助力。

每年丝竹音乐创作营的师资除了国内作曲家,如赖德和、潘皇龙、李子声等人,同时也曾经邀请瑞士籍华人作曲家温德青,还有多年专注于东方器乐创作的德国作曲家布鲁门塔勒(Volker Blumenthaler)等人担任师资,为创作者注入新鲜活力。

亲炙大师学习的门徒计划

除了作曲技巧的提升与学习、提供发表平台,在这两件要素之外,作曲还可以怎么「教」?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所属的台湾音乐馆提出新点子,在二○一六年和匈牙利彼得.艾特福斯当代音乐基金会(Peter Eötvös Contemporary Music Foundation)签署合作备忘录,提出「大师门徒与伙伴计划」,预计在三年内分别送三名台湾新生代作曲家前往欧陆亲炙作曲大师学习、参与工作坊等研习课程,并在欧洲驻地半年,感受当地的人文气氛,全方位地学习作曲,也和其他国家的青年作曲家彼此交流、学习。

刘韦志是首位参与此计划的台湾新生代作曲家,在研习过程中,他与多位首屈一指的当代作曲大师学习,包括匈牙利作曲家艾特福斯(Eötvös Peter)、德国作曲家海姆拉赫曼(Helmut Lachenmann)、匈牙利作曲家乔治库塔格(György Kurtág)、波兰作曲家潘德列斯基(Krzysztof Penderecki)、日本作曲家细川俊夫(Toshio Hosokawa)等人。

课程内容由布达佩斯音乐中心和艾特福斯当代音乐基金会联合策划,邀集多位作曲家透过现场聆赏、彩排观摩、讲座等方式,亲自讲解、说明其作品的内涵以及诠释技巧,并在交流问答中,和学员实际探讨现代作品里的音乐语汇之生成。

除此之外,作品彩排观摩也占了课程的一大部分,大师作曲家都如何和他们的音乐家们工作?彩排对作曲家而言是何其重要,当作品有机会发表之后,如何和音乐家沟通作品的演奏方法?身为作曲者,要从什么角度聆听自己的作品?聆赏之后又该如何调整?都需要经验的累积,也需要培养多重观点的思辨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刘韦志的作品《谵妄》在十一位学员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闭幕音乐会中唯三首学员作品之一;同场音乐会还有三首细川俊夫的作品。《谵妄》是一首以长笛、双簧管、竖笛、击乐器、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为编制的乐曲,此曲也获选为此一作曲课程最优秀的三首作品之一,并获得艾特福斯莫大的肯定。这样的交流平台,也是台湾年轻世代作曲者少数、难得与国际舞台实际接轨的例子之一。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两厅院「乐典」计划  让你聆赏国内精采创作

台湾有哪些作曲家?这些作曲家又有哪些作品?该如何聆赏呢?两厅院在二○○九年启动「乐典」计划,以有系统、有脉络地的方式,规划出版一系列台湾作曲家作品,包括前辈作曲家、中生代作曲家、新生代作曲家各自的代表作品,并邀请NSO国家交响乐团和国内音乐家重新录制,提供爱乐者高品质录音,具珍藏与聆听价值;收录内容包括前辈作曲家的现有作品、中生代作曲家新创的大型管弦乐团作品,以及四十岁以下的青年作曲家透过甄选而来的室内乐、声乐与独奏乐器等作品。(李凡谕)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