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话剧团新剧季发布会现场,与会嘉宾合照留念。(香港话剧团 提供)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香港话剧团欢庆四十 新剧季以「凝聚戏剧力量」为题

一九七七年成立的「香港话剧团」今年庆祝创团四十周年,当年的创立,可说是为日后香港剧坛奠定后续发展的基础,并展开专业性的发展。四十周年的这一年剧季节目,以「凝聚戏剧力量」为题,将推出十三个节目,包含新创剧作与翻译剧作,也在黑盒剧场推出新进创作者作品,创作光谱的多元化,显见香港话剧团力求平衡不同年龄和期望的观众。

一九七七年成立的「香港话剧团」今年庆祝创团四十周年,当年的创立,可说是为日后香港剧坛奠定后续发展的基础,并展开专业性的发展。四十周年的这一年剧季节目,以「凝聚戏剧力量」为题,将推出十三个节目,包含新创剧作与翻译剧作,也在黑盒剧场推出新进创作者作品,创作光谱的多元化,显见香港话剧团力求平衡不同年龄和期望的观众。

香港剧团发展的历史,以一九七七年成立的「香港话剧团」打开新篇章,在艺术取向、剧团架构、制作模式和演员培训各方面,为本地剧团定立楷模,从当时主要是业余演出和大专制作的生态,转向专业发展。成立推出的作品既包括引介经典的西方翻译剧作,亦同时兼顾中国现代剧作和让本地创作人初作实验尝试,在多方面开拓观众对话剧艺术的认识。

 四十年后,香港剧坛发展以数量来说可说相当蓬勃,每年超过五百个舞台制作,场地的多元化亦不只在政府管理的空间内,剧团自主的空间在工厦等地开花,共十七个获艺术发展局资助的剧团在不同的创作路上各自探索又彼此观照,独立和商业运作的剧团在找到观众群后令市场有更多的可能性。

 凝聚戏剧力量为题  不少作品有亮点

作为旗舰剧团,香港话剧团在资源上或有更多优势,但同时也代表著更多「责任」。除了教育和外展工作外,近年也有不少海外交流的项目,其中北上演出的次数不少,其观众拓展的想像版图已不只在香港,剧本选择方面当然也要考虑周详;另一方面,本土创作人的培训在「新戏匠」计划中有相当清楚的策略,同时「国际黑盒剧场节」的视野亦见开阔,即使有点对剧团大部分观众来说是「冒险」,亦实在是香港话剧团近年锐意寻找和累积年轻观众的点子。

 经历四十年的香港话剧团刚公布了二○一七╱一八新剧季的十三个节目,这一年以「凝聚戏剧力量」为题,不少作品甚有亮点。如由久未见新作、已有八年没和香港话剧团合作的张达明编导《尘上不嚣》,是一个情色小说作家出家皈依的故事,这位小说家由极有观众缘的苏玉华饰演,对票房来说相当有保证。

 至于当代翻译剧作的选择则要多花心思了,最近香港话剧团刚上演品特(Harold Pinter)的《回归》The Homecoming,不知是否受到香港艺术节的影响,票房并未十分理想,但推介海外新作仍然是重要课题。新剧季的《埋藏的秘密》Buried Child是山姆.谢普(Sam Shepard)的作品,获普立兹戏剧奖及奥比奖最佳剧作,是一个有关「家和秘密」的故事,作品艺术总监陈敢权除了推出新作《红梅再世》外,亦担任《埋》剧的翻译,作品由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戏剧学院院长崔维斯.普斯顿(Travis Preston)执导。

 另一翻译剧作《父亲》The Father(法文Le Père)由齐勒(Florian Zeller)编剧,曾获法国莫里哀戏剧奖最佳剧本,也是一个有关家庭的作品,由毛俊辉及刘雅丽主演,这个阵容亦是新剧季的亮点之一。

黑盒剧场节目  年轻创作者上阵

至于黑盒剧场的节目则较多新名字:《原则》由新进编剧郭永康执笔,副校长不忍学生无辜与校长对质,情理之间如何取舍?《青春的角落》由林坤燿编剧也是从校园出发,讲述一个新媒体组织从同行到各走各路的矛盾;至于由许晋邦编剧的《迂回曲》则是年轻作家如何面对创作瓶颈。创作光谱的多元化,显见香港话剧团力求平衡不同年龄和期望的观众,迈向四十周年,这方面的拓展看来还大有空间。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