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将在台北田径场揭开序幕的世界大学运动会,开幕表演由三位年轻艺术家:豪华朗机工的林昆颖、安娜琪舞蹈剧场的谢杰桦、台南人剧团的廖若涵领头策划,分别名为〈活力岛屿〉、〈汇聚台北〉、〈世界部落〉的三个表演片段,将主题聚焦在台湾、台北,接著连起全世界。
2017台北世界大学运动会─开幕典礼
8/19 18:00 台北田径场
INFO 02-87729805
日本杂志BRUTUS封面上的台湾,不管投不投台湾人所好,感到丢人也好、忠实呈现也罢,如果今天换个机会让您来说,您觉得属于台湾的意象该是什么?又该让造访此地、对于台湾不熟悉的各国人们,看见什么呢?
集思广益,凝聚超强团队战力
八月将在台北田径场揭开序幕的世界大学运动会,开幕表演由三位年轻艺术家:豪华朗机工的林昆颖、安娜琪舞蹈剧场的谢杰桦、台南人剧团的廖若涵领头,与他们多所仰赖的安益国际展览团队、许多艺文界前辈、表艺界伙伴们共同发想、企画、编排并执行。在世大运核心理念“For You, For Youth”之下,在主办单位国际大学运动总会(FISU)的期盼之中,他们必须兼顾许多任务:开幕的制式仪典、台湾的在地风情、台北的城市个性,更要张开双臂,迎接来自全球的年轻运动员。在分享演出规划前,林昆颖首先强调:「整个表演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个『秀』,但对FISU而言却是非常正规的仪式,其中的文化表演除了要展现国家的软实力,更要呈现国际合作的庄重。」
穿插在全世界大学运动员进场及宣示、大会主席与贵宾致词、点燃圣火台等开幕典礼不可或缺的重要流程之间,三个被称为「文化表演」的作品,正如BRUTUS封面框架中的那张图,也因为开幕表演的特殊空间、动员人数、转播效果、后续效应等种种独特性,文化成了必须具象化、更能惊艳四方的表演。三段演出现阶段虽由三位导演各自负责,却是在全体团队一同讨论、修改和确认的共识中,逐步成形的,「与过往英雄式的状态不同,我们打的是团体战。」他们这么说,不只三人一心,更靠群策群力。
分别名为〈活力岛屿〉、〈汇聚台北〉、〈世界部落〉的三个表演片段,将主题聚焦在台湾、台北,接著连起全世界。舍弃故事线,以空间上的流动与视觉的色彩,引出每段题旨中的概念:「譬如开场活力岛屿是一个『融』或『聚』的感觉。」林昆颖边说边将双手包覆在一起,说明那种相聚相融的画面;「第二段有点像碰撞。」他双手互击,展现不同的力度;「第三段则是交织,彼此连结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他将双手微微张开,彼此交叠并延展。这三个动词,是各段的重点,也互为所用,在融合里交织、在碰撞中交融。
从这里串连世界,共享文化盛宴
负责统整第一段演出的谢杰桦说:「台湾是个年轻的岛屿,年轻是不断变动的。也因为年轻,所以更能灵活地去面对这些变化。」提到台湾总会说起的海洋意象,此次更加入了板块的动能,强调了那种「变」的特质。视觉呈现也搭配版画艺术家伊诞.巴瓦瓦隆的作品,呼应了同心圆的融合与持续流转的生命。「一圈圈的圆组成了这片土地、大地,相连的圆代表彼此的互动都息息相关。」伊诞曾如此说明他的创作。聚合了台湾的住民文化、收拢了时间与四季的变迁、出于人与自然的共存连结,最终将成一桌佳肴,好似办桌般热闹又热情地以文化上菜,酬宾宴客。
第二段表演则以主办城市台北为主轴,讲的是当代的台北:「我们找到的关键字是『发展中』。」廖若涵解释这个由她执导的段落,「台北有些看似落后的样貌,或许也称不上是最先进的城市,却因为它处于发展中,永远都在转变,才让这个城市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受齐柏林的空拍画面及文字、陈敏佳的摄影集《屋顶上》所启发,从台北纷乱杂陈、五颜六色的铁皮屋顶开始,一个个顶楼加盖的铁皮上,表演者翻越穿梭其间,「透过人的律动,改造这个都会的空间。」一车车由灯箱打造的摊车,在肢体动能的翻转中重新组合、拼凑,「发展中」的另一个面向即是「改造力」,在破与立之间,带出了喧闹夜市与宁静庙宇并存的独特街景,各抒己见、议题各述的民主意念,及属于台北的美学宣言。
从视觉上有手作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岛屿、到缤纷艳丽有七彩霓虹的都会,第三段文化表演,我们将看见充满科技光感、雷射光束的绚丽舞台。从点而线而面、与世界连结的台湾,过去靠的是有「一卡皮箱」传说的各种代工产业,现在则有名满天下的科技业与晶圆厂,然而他们的本质却是不变的。林昆颖试著从团队讨论的脉络,来解释呈现的构想:将那些周而复始、辛勤工作「创造了台湾基底」的人们,幻化为穿著工作服、手持光棒的表演者。在曾宇谦的演奏带动下,他们排列变化成了有秩序的阵式;再以简珮如为核心,由她「唤醒更多连结点,发散到全世界」;最后由王力宏接力演唱,统整台上各种讯息代码与台下观众的互动合奏,用跨越语言的音乐、用人人手中的科技,与运动的概念相结合,更延伸前段表演的所有意念,传达这场开幕式最重要的价值观。
混种的时代,我们一起走下去!
「台湾刚好面临一个转变的时机。」谢杰桦默默地说,「当我们看伦敦奥运或欧洲运动会的开幕式,它其实是个很好的机会,去凝聚城市或是国家的某种感觉。那种感觉,如果是正向的,就可能变成一种力量,推动大家走下去。」在这次的开幕表演中,团队呈现了关乎此时此地的许多议题与面向,人们喜不喜欢、满不满意,那就是我们「得以继续讨论或辩证的东西。」正如他先前所说,「台湾是个年轻的地方,而文化是辩证积累下来的,什么被踢掉了、什么被留下,这种辩证就是一种价值观。」当我们思考、争辩著台湾的美学为何、台湾的民主是什么,甚至政治环境、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课题时,什么是应该留下来、并且能够成为支持我们「走下去」的力量?
林昆颖也认为:「我们正迎向一个混种的时代。台湾本来就是一个『混混』的地方,带著一点懒惰、一点点有时候的积极、有时候的失焦,或许,我们可以来找个焦点吧!我也不是要告诉你:『未来就是这个样子』,或是让你去幻想未来可以有多么美好,」他接著说,「未来其实就是现在,只要意识到我们在一起,我们在往前走,这就是我们可以期待的未来。」于是抬头看见日常,看见铁皮屋簷、看见霓虹招牌,仰望看得到住不起的高楼住宅、俯视有著闪亮地砖的人行步道,在一整排冷气室外机排出的热风中,看见如海市蜃楼般的建成圆环,看见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