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需要一间国家级表演艺术图书馆
音乐飞行

我们需要一间国家级表演艺术图书馆

在这公共图书馆体系缺乏庞大艺术图书收藏品的台湾,我们真的很需要一间大型公共表演艺术图书馆,不专属于任何艺术大学师生,也不是寄居于国家两厅院底下,而是一座开放给全民借阅使用的图书馆,否则在台湾音乐家们将纷纷退场的未来,大家这三、四十年来的丰富收藏,不是变成回收纸来擦餐桌,要不就是化为焚化炉的青烟。

在这公共图书馆体系缺乏庞大艺术图书收藏品的台湾,我们真的很需要一间大型公共表演艺术图书馆,不专属于任何艺术大学师生,也不是寄居于国家两厅院底下,而是一座开放给全民借阅使用的图书馆,否则在台湾音乐家们将纷纷退场的未来,大家这三、四十年来的丰富收藏,不是变成回收纸来擦餐桌,要不就是化为焚化炉的青烟。

一九九八年考察「台湾省立音乐艺术中心」兴建计划时,在美国走访了鼎鼎大名的卡内基音乐厅,当我在大厅的墙上看到许多知名钢琴家、指挥家的亲笔签名照时感动万分,心想无怪乎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建筑。

更令我惊讶的是,墙上居然有马勒写给音乐厅经理的信,斑驳泛黄、略微发皱的信纸上,写著龙飞凤舞的字,满怀感动的我问前台经理:「这是马勒的手笔吗?」他一副快笑出来的样子,但随即正经八百地说:「当然不是!若是真的,被偷走还得了!」我说:「可是看起来很像真的啊!」他说:「那是我弄的,拿去影印后,把它弄皱一点,然后用咖啡渣涂一下,看起来就是这个样子!」

这答案顿时令我泄了气,赶紧闭嘴免得再次出糗。说起来,假如真有历史渊源,假的也会看起来像是真的,就像收藏家把真画锁在保险箱,对外展示的却是假画,众人也会信以为真,真迹所散发出的说服力是无可取代的;若世间万物皆有灵,这就像借物还魂穿越时空虫洞与我们沟通。

数位时代  手稿何在?

前一阵子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制作「台湾音乐家群像」网页时,跟我索取一些个人资料、照片与曲子的手稿,找了半天后只能满怀歉意地跟他们说,手稿都是一、廿年前的曲子,这十多年来我都是在电脑上自己打谱、作曲,所以近年的创作根本没手稿,这才让我惊觉「我」已经早被数位化了!

当然,展示Sibelius的0与1的图档是绝对愚蠢的,把乐谱印出来展览更是没有真实亲切感,最多是让人们知道他是用Sibelius还是Finale打谱(编按)。至于展出手写草稿,就有点像是公开展示个人日记,如同马勒《吕克特之歌》中〈Blicke mir nicht in die Lieder!〉歌词:「不要在我的歌曲中打探……蜜蜂筑巢时,不是也不让人看吗……」再想想德布西生平未留下任何草稿,如猫咪般隐密藏匿踪迹,那草稿就算了吧!

没了手稿显然让作曲家又少了一项潜在财产,虽然手稿往往在佳士德拍卖会上让他人赚大钱,但这也还要看有没有收藏价值。既然一个无法展示,虽然另一个曾花了我不知多少小时,在画图板上用铅笔一笔笔画著,构筑出一张张令我洋洋得意的美丽谱稿(是长相,不是内容),我实在不认为我的手稿有什么收藏价值,更何况现在菜市场也不流行用纸包猪肉,所以也没有可回收再利用之处,反正在数位世界中人人皆可立牌永生,想想若是我有天挂了,又真的有什么舍不得、放不下、需要捐出去分享的事物呢?

满屋珍藏  期待归处

我最挂念的是一整间书房里满满的书谱,其中不少书谱随我从台湾转战维也纳,又再回到台北,又去了台中、高雄,又再回到台北,每搬家一次,它们就愈变愈多,就像诗人余光中所言——「书斋」变成了「书灾」,再加上千百片的舞蹈与音乐DVD、CD,淹没了我小小的书房,舍不下又丢不得!

其中许多中、外文书都已绝版,就算仍可在Amazon上买到旧书,但在台湾公部门现行添购书籍的制度下,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去购买旧书的。在这公共图书馆体系缺乏庞大艺术图书收藏品的台湾,我们真的很需要一间大型公共表演艺术图书馆,不专属于任何艺术大学师生,也不是寄居于国家两厅院底下,而是一座开放给全民借阅使用的图书馆,否则在台湾音乐家们将纷纷退场的未来,大家这三、四十年来的丰富收藏,不是变成回收纸来擦餐桌,要不就是化为焚化炉的青烟。

我的宝贝收藏有什么呢?荀贝格一九一二年《古勒之歌》手稿出版乐谱,魏本自费出版的《六首管弦乐小品,作品6》乐谱(当时当作作品4出版),一九七三年出版的The New York City Ballet照片画册,NYCB纪念巴兰钦逝世十周年特别演出Balanchine Celebration Part I & 2的VHS录影带……虽非绝顶珍贵,但的确不易在台湾找得到;我真心觉得——我们需要一间国家级表演艺术图书馆,汇集表艺界公家与个人的典藏,全面丰富台湾表艺界的知识与影音资源!!

编按:Sibelius、Finale皆为乐谱制作软体。

 

文字|陈树熙 热爱飞行却又不太会降落,矛盾但真诚,好奇又武断,希冀引起您微笑并深思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